朱 浩,易龙飞(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杭州310058)
社会保险对城乡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
——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
朱浩,易龙飞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杭州310058)
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基线数据,运用二元Logit回归分析方法,选择与老年人相关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考察社会保险对城乡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农村,养老金的待遇水平和医疗保险使用率对低龄老年人的就业行为呈现显著性影响,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则影响不显著;在城镇,养老保险参保率、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以及医疗保险的参保率都显著影响低龄老年人的就业行为,而医疗保险使用率对其影响不显著,说明社会保险对城镇和农村低龄老年人就业收入具有不同的替代效应。基于此,要继续提升社会保险尤其是医疗保险对于农村老年人的待遇水平,降低为基本生计而就业的比例;在城镇要继续扩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同时要拓展城镇低龄老年人就业参与的渠道尤其是志愿服务等非报酬性工作的参与。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龄老年人;再就业
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致使城镇和农村的老年人在社会保障水平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同时随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对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无疑产生着巨大影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新农保和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使得老年人的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和覆盖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仍旧有限,不得不继续劳动以维持自己老年生活的需要。在城镇,则由于社会保险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工作环境的不稳定性,导致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不断降低。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2011年数据,我国城镇人口的就业率在60-64岁人群中下降到2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大部分老人在65-69岁时仍在工作,并且有超过两成的老年人在80岁时仍在继续工作[1]。在城市,对于部分健康且有就业意愿的老年人来说,存在着明显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同时从社会参与的角度来说,就业参与的下降也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农村,这种现象固然与农民有终身劳作的习惯有关,但也不能否认许多农村老年人为了生计问题而被迫参与就业,他们通过就业获得收入来弥补老年生活的保障不足。对于这种城乡老年人的就业现状,作为收入保障的一种替代,城乡二元分割下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和水平高低,有可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文选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具体指标,就其对城乡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不同效应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老年人来说,社会保险项目主要集中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如下就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就业的影响分别进行综述:
就养老保险而言,一般认为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集中于两点:影响退休决策或影响退休前的劳动供给[2]。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经济保障与就业收入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因而在许多实施养老保险的国家临近退休的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故此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养老保险会减少劳动力供给[3-6]。但是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存在会增加劳动力供给,例如车翼等(2007)在青岛的调研发现,有养老保险的劳动者更愿意提供劳动供给,而没有养老保险的中老年人由于难以找到工作反而会减少就业[7]。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养老保险对就业影响的方式和方向并不确定[8][9]。就具体的影响因素来说,有许多学者例如萨维克(Samwick)、张翼等认为退休金待遇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指标[10-11],同时退休年龄也被认为对劳动力供给有特殊影响,许多国家都采取提高退休年龄的方式来影响劳动力供给,养老金的给付方式是基金制还是现收现付制也会对劳动者就业选择产生不同的激励[12]。也有学者指出,劳动者退休以后的生活保障状况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机会都会影响退休劳动者的就业选择[13]。
就医疗保险来说,中老年劳动者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健康水平会越来越差,从而使得他们对于医疗保险的需求越来越大[14]。许多研究发现医疗保险会影响退休选择,有医疗保险的劳动者更加倾向于提早退休[15-16]。另外,医疗保险通过劳动力的健康水平间接影响劳动力的供给,身体不好的人更倾向于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而良好的健康状况将对退休期望产生正向的影响,因而也更加倾向于继续就业[17-18]。
基于以上研究发现,国外研究更加强调劳动者出于经济理性而做出的一种就业和休闲之间的选择,而与国外有所不同的是,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长期存在着供大于求的状况,加之强制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导致个体的就业决策空间不大。但是,对于已经退休的老年人的再就业来说,这种就业和休闲的个人决策机制就能够发挥作用。以往的研究虽然注意到了社会保险与老年人就业之间的关系,但就社会保险对城乡二元保障体制下老年人就业的不同影响关注较少,同时也没有对年龄细分,缺乏对于低龄老年人就业参与的特殊关注。本文正是基于这种现实情况,以60-69岁的已经退休的低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户口、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收入以及婚姻状况,重点考察养老保险参保情况、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医疗保险使用率对城乡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影响。本研究认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对于城乡低龄老年人的就业替代效应存有差异,对其深入的分析有利于深化我们对当前社会保险和就业关系的认识,也有利于帮助我们认识城乡社会保险制度推进中的不同重点。
1.数据来源
本文采取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中心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基线数据,就城乡社会保险的不同状况对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该数据针对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通过多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县(区)—村(居)—家户—个人层面上采用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原始样本为17524个。本研究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剩下4649个60-69岁低龄老年人样本。
2.主要变量说明及其描述性统计
该数据包括农业户口3618人(77.8%),非农户口1031人 (22.2%),66-69岁的占29.8%,60-65岁的占70.2%。由于考虑到城乡低龄老年人参与不同的社会保险制度,本文以户籍状况作为分类指标,将其分为城镇和农村两个数据集,并分别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待遇水平等做一些加总调整。此外,考虑到个人特征变量会影响到实证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把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个人收入作为控制变量。
变量说明如下:
“个人收入”:等于就业收入与养老金收入之和。其中对于参加就业的低龄老年人,收入缺失值以均值代替,即城镇低龄老年人就业收入均值为1731元,农村则为920元。
“就业状况”:包括“在过去一年参加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①具有城镇户口的部分兼业农民也有从事农业生产性工作。和“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活动或不拿工资为家庭经营活动帮工”以及“有工作但处于在休假或培训期间”三类情况的加总。
“养老保险参保情况”:在农村养老保险参保项目不仅包括新农保、还包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兼业农民),在城镇则包括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参保总和。
“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通过“过去的一年每月领取退休金或养老金的多少?”问题来进行考察,对于缺失值,该数据以样本均值代替,即城市低龄老年人的养老金均值为1771元②因为样本均值接近于人社部公布的数据,即2011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养老金1721元,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采用均值来代替缺失值。,农村则为188元。
“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在农村,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达到92.9%,故此采取新农合参保指标来代替,在城市该指标不仅包括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还包括公费医疗的参保情况。
“医疗保险使用情况”:该指标可以反映医疗保险的使用率,也侧面反映样本对象的健康状况,在这里通过低龄老年人在门诊和住院服务中有没有使用医疗保险报销行为(看病总费用减去自付费用)来考察。
详细变量说明及定义见表1所示:
表1 变量说明及定义
在城乡低龄老年人领取养老金方面,结果显示农村户口有1498人参加养老保险,占农村低龄老年人的41.4%,其中29.3%的人参加了新农保①其他的参加了老农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部分兼业农民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而城镇户口704人,占68.3%,城镇的参保率要大大超过农村。在医疗保险方面,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项目主要是新农合,而对于城镇低龄老年人则体现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两个方面。其中,城镇低龄老年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比例和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为773人,占城镇样本的75%。在农村,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人口达到3372人,占农业人口的92.9%,也有部分兼业农民参加了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的。在就业方面,数据显示73.7%的农村低龄老年人正在继续就业,而城镇同比只有22.9%。我们进一步通过做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的交叉表可以发现,其Pearson卡方检验sig值为0.000,因此我们认为城乡低龄老年人在就业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
表2 调查样本主要特征的统计分布情况
1.模型构建
由于就业和社会保险(主要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而城乡低龄老年人在就业和社会保险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故此我们可以形成初步的假设:(1)农村低龄老年人的高就业可能是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水平较差造成的。(2)城市低龄老年人的低就业可能是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水平较高造成的。为了深入探讨这种影响的具体情况,本文分别以城镇和农村低龄老年人就业状况作为因变量,以低龄老年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状况作为核心自变量,并探讨这种城乡的差异性。因此,这里对原有数据以户口作为分类指标,分别构建一个Logit回归模型,探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对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就业的影响。这里被解释变量为“农村/城镇低龄老年人是否就业”,作为0-1型二分变量,在这里将农村/城镇低龄老年人就业用“1”表示,没有就业用“0”表示,同时将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情况、农村养老金水平和农村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农村医疗保险使用情况和城镇养老保险参保情况、城镇养老金待遇水平、城镇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和城镇医疗保险使用情况分别作为自变量纳入到城镇和农村模型。
对于城乡低龄老年人就业状况指标,本文各拟合两个模型:(1)模型1仅包括被访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情况,不做任何统计控制,用以反映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对于就业状况影响的总体差异;(2)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被访者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以及个人收入,以考察在控制这些人口与社会经济特征的基础上,低龄老年人不同的社会保险参保情况是否影响到他们的就业状况。Logit模型在计量经济学中适用于研究行为主体的决策行为,作为非线性回归模型,通常假设在x1,x2,x3,…,xm的作用下,因变量的发生概率为P(0≤P≤1),Logit回归的一般模型为:
其中LogitP=P/(1-P),是事件发生概率与不发生概率之比。xmi表示第m个解释变量,a和bm分别为截距项和第m个解释变量对结果变量的效应。
2.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对农村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在控制个人特征变量后,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医疗保险使用情况对农村低龄老年人是否就业呈现显著性影响,分别在在1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拒绝了原假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则没有通过检验表明原假设仍旧成立,两组不同状态下就业无明显差异。总体模型的卡方值显著,R2为0.143,对因变量分类预测的准确率为71.3%,考虑到就业问题的复杂性,基本上可以认为所建立的Logit模型拟合性较好,具体来说:
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对农村低龄老年人就业显著影响,其β值为-0.264,表明待遇水平越高就业的可能性越低,从而表明养老保险和就业收入之间存在替代性。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在农村快速推进的新农保制度在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尚有很多地方还没有建立,同时新农保待遇水平比较低,其给予的养老金占老年人家庭人均支出仅为20%,而政府、事业机构和企业所提供的养老金分别占其人均支出的244%和192%,可以说新农保所能给予老年人的经济保障还十分有限,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显著性的程度(见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全国基线报告)。这一点从养老保险参保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出来,其参保率的高低并不会影响农村低龄老年人的就业,侧面表现农村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仍旧比较低。
就医疗保险(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而言,新农合参加与否的影响不显著,而医疗保险使用情况对农村低龄老年人的就业具有显著影响。对于农村低龄老年人来说,新农合制度覆盖面的扩大和报销力度在不断提升,增强了他们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在某种程度降低了他们未来医疗支出的担忧,但是由于新农合制度的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制度本身则是强制性的,制度的推进是通过行政行为来实现的,因而新农合的参保行为并不是他们理性决策的一种结果,而使得参保行为本身并不会影响就业。医疗保险在使用中产生报销行为能够给予老年人一种经济保障,当个体医疗风险发生可以通过医疗保险获得补偿性收入。在农村,这种经济保障对于低龄老年人的就业收入产生了明显的替代作用。
表3 社会保险对农村低龄老年人就业影响的Logit模型回归结果(N=3618)
3.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对城镇低龄老年人就业行为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到,在控制个人特征变量后,养老保险参保情况、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对城镇低龄老年人就业呈现显著性影响,在不同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拒绝了原假设,医疗保险使用情况则没有通过检验表明原假设仍旧成立。总体模型的卡方值显著性,R2为0.198,对因变量分类预测的准确率为80.0%,故此认为所建立的Logit模型拟合性较好,具体来说:
养老保险参保率影响城镇低龄老年人的就业意愿。可以说,是否有养老金对于城镇低龄老年人十分重要,即养老金作为经济保障使得老年人对未来生活形成一种稳定预期而不感到担忧,其中参保率负向推动系数β值为-0.833,意味着养老保险降低了就业行为的发生。
养老金待遇水平影响城镇低龄老年人的就业意愿,其系数β值为-0.265。在城镇,无论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还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对于农村养老金水平都要高很多。养老金作为城镇老年人生活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在老年人的经济保障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养老金显著降低了低龄老年人的就业供给,与就业收入之间形成了一定的替代关系,同时也侧面表明就业更多的体现在经济收入方面,对于低龄老年人来说,非报酬性的就业和志愿服务工作尚没有成为就业参与的主要形式。
医疗保险参保率 (包括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显著影响着城镇低龄老年人的就业意愿,而医疗保险使用率的影响则不显著。当低龄老年人有医保的情况下更倾向于减少劳动力供给,其系数β值为-0.947,即参加医疗保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就业行为的发生。换句话说,医疗保险使城镇低龄老年人摆脱了对于疾病风险的后顾之忧,降低了通过就业收入来弥补未来的疾病支出的可能性。至于医疗保险使用情况并不显著影响就业,可以说当前医疗保险报销所产生的收入替代作用并不明显。
表4 社会保险对城镇低龄老年人就业影响的Logit模型回归结果(N=1031)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的基线数据,对比和分析了社会保险对城乡低龄老年人就业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城镇和农村之间低龄老年人就业状况的影响方式并不同,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差异上,也体现在这种差异对于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就业状况的影响。就养老保险而言,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会影响城镇和农村低龄老年人的就业状况,待遇水平越高就业意愿越低,养老保险和就业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我们还可以从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得到进一步解释,其对城镇低龄老年人的就业显著影响而农村则不显著,这是由于在城市参保意味着较高的待遇水平,而在农村养老金的待遇水平并不高因而减少就业行为的可能较小。故此,养老保险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解释了城乡低龄老年人的就业差异。
在医疗保险方面,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会显著影响城镇低龄老年人的就业状况,而对农村低龄老年人的影响不明显,在医疗保险使用率指标上则对农村低龄老年人的就业影响显著,而在城镇则影响不显著。这种城乡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经济保障,对城镇低龄老年人的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影响作用主要发生在参保和未参保对象之间①从Charls数据看,城市低龄老年人还有许多没有被覆盖到医疗保险制度中来。据中消协发布的《2013年中国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调查报告》看,15个大中型城市中近两成的老年人未参加医保,说明这种城镇老年人未参保的现象的确存在,而在农村则由于新农合的快速推进,2012年覆盖率已经达到95%以上。,而在农村由于新农合的快速推进,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故此当参保成为普遍现象时并不会对就业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就医疗保险的使用情况来说,在农村由医疗保险报销而获得的补偿性收入对低龄老年人就业产生了较强的替代作用,而该指标在城镇则呈现不显著,表明医疗保险相对于城镇,对于农村低龄老年人具有更大的经济保障意义。
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要继续提升养老保险对于农村和城镇低龄老年人的经济保障作用,政策重点在于提升其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而对于城镇低龄老年人,养老保险的政策重点则在于扩大覆盖面。在农村随着新农保的全面推开,其覆盖率快速提升,但由于其待遇水平较低对农村老年人的保障能力有限,使得他们必须继续就业以保障将来的生活支出。因此对于农村低龄老年人来说,应该继续提高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以形成对就业行为的替代降低老年人的工作时间。对于城镇低龄老年人来说,一方面是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待遇对老年人的就业行为作用有限;另一方面还存在部分老年人没有被覆盖到制度中来,他们往往由于缺乏相应的经济保障而以非正规就业形式继续就业,不仅增加了其老年生活的风险也使得其生活质量水平不高。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同时通过老年人生活补贴和救助制度给予他们基本的生活保障,减少其被迫提供劳动力供给的可能性。
2.要继续提升新农合的报销水平,切实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要扩大城镇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为那些没有医保的老年人提供良好的风险保障。在农村随着新农合的覆盖率和报销比例的扩大,医疗保险的使用率有着显著的提高,其在老年人经济保障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但是仍旧有一部分老年人没有使用医保,同时新农合的参保情况对于就业的替代并不明显,说明新农合在给予他们经济保障方面的作用仍旧有限。可见,应该进一步提升新农合的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降低他们对健康医疗风险的担忧。在城镇,医疗保险对低龄老年人就业行为的影响主要在参保率方面,即在参保和未参保对象之间,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尤其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面,降低未参保老年人的医疗风险。
3.政府也应从鼓励社会参与的角度拓展城市低龄老年人就业参与的渠道,尤其是从事非报酬类的工作(如志愿服务)。从低龄老年人就业状况来说,城镇老年人就业参与率较低,社会保险作为经济保障的手段对其就业行为的替代作用十分明显,其中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更进一步提升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从而形成许多大量身体健康良好的低龄老年人,他们往往缺乏合适的工作机会而没有就业,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影响了其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政府应该积极创造更多的非报酬性的工作岗位,或者通过“时间银行”等志愿互助的方式鼓励城镇低龄老年人发挥余热投身到公益性就业中,不仅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也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当然,由于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属于二手数据,缺失值的处理导致了数据本身丢失了一些可供分析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实证结果的准确性,而且部分研究指标的选取并不能很好地回应研究问题本身,尤其是就业状况的指标选取过于简单,无法深入探寻影响低龄老年人就业的主客观因素。同时本文仅仅采用一个年度的数据加以分析,得出的结论可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这些局限性也期待学术界采用更加丰富的指标和更加庞大的样本对城乡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状况进行进一步的系统性研究。
[1]呼涛,倪元锦.中国城乡老人二元分化明显[EB/OL].(2013-05-31).[2014-11-18].http://news.xinhuanet. com/politics/2013-05/31/c_115991103.htm.
[2]杨珍珍.养老保险对就业影响研究综述[J].世界经济情况,2010(3):84-88
[3]Quinn,J.F..Micr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early retirement:A cross-sectional view of white married men[J].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77(3):329-346.
[4]Rust,J.&Phelan,C..How social security and medicare affect retirement behavior in a world of incomplete markets[J].Econometrica,1998(4):781-831.
[5]Maloney,T..The impact of welfare reform on labour supply behavior in New Zealand[J].Labor Economics,2000(7):427-448.
[6]Vot ruba,M.E..Social Security and Retirees Decision to Work[R].CEPS Working Paper,No.95,2003.
[7]车翼,王元月,马驰骋.老年劳动者劳动供给行为的Logistic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 (1):73-82.
[8]梁忠.社会保障经济分析——数学方法的考察[D].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997.
[9]肖金萍.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劳动力市场效应[J].中国经济问题,2006(2):24-28.
[10]Samwick,A.A..New evidence on pensions,social security and the timing of retirement[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8(70):207-236.
[11]张翼.受教育水平对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1999(4):27-34.
[12]Laitner,J.Labor Supply Responses to Social Security[EB/OL].(2003-05-16).[2014-11-18].http://www. bc.edu/centers/crr/papers/Fifth/Laitner.pdf.
[13]陈凌,姚先国.退休、养老和劳动力供给决策[J].中国经济问题,2000(1):22-30.
[14]秦雪征,刘国恩.医疗保险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1(12):114-119
[15]Gruber,Jonathan&Madrian,Brigitte C.Health-Insurance Availability and the Retirement Decision.,1995(4):938-948.
[16]Johnson,R.W.,Davidoff,A.J.,&Perese,K..Health insurance costs and early retirement decisions.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2002(4):716-729.
[17]Lindeboom,M..Health and Work of Older Workers[C].In Jone,M.A.(Eds.),The Elgar Companion to Health Economics.Edward Elgar Publishing Inc.2006.
[18]钱锡红,申曙光.经济收入和健康状况对退休期望的影响——一个交互效应模型[J].经济管理,2012 (3):144-150.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Insurances for Re-employment of Young Elderly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ARLS Dataset
ZHU Hao,YI Long-fei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58)
Based on CHARLS 2011 dataset,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s of endowment insurance and medical insurance for re-employment of young elderly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The binary Logit model shows that:in the rural area,the pension level 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medical insurance could dramatically affect the re-employment,but participation in Endowment insurance and medical insurance have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it;in the urban area,the endowment insurance coverage,pension level and medical insurance coverage could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re-employment,but use rate of medical insurance have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it,which suggest that social insurance have different substitution effect on employment income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young elderly.Therefore,the government should make further efforts to improve the reimbursement level of medical insurance as the economic security function for the rural elderly and reduce the employment ratio of basic livelihood.For urban elderly,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tinue to extend the coverage of endowment and medical insurance,at the same time,the expansion of employment channels for the young elderly is needed,especially for participation of non-payment work such as volunteer service.
social insurance;endowment insurance;medical insurance;young elderly;re-employment
F840.61
A
1007-0672(2015)03-0053-06
2014-10-28
朱浩,男,安徽安庆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社会政策。易龙飞,男,河南平顶山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