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以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史研究综述

2015-10-08 07:24刘梦然
党史文苑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中共党史抗战时期抗日战争

刘梦然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史研究一直是党史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共十八大以来,学界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史研究的内容和领域不断深入、拓宽。梳理、总结近年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史研究成果,能使我们有一个全面了解,从而推动这一时期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中共十八大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史研究综述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中唯一一次以中华民族完全胜利为结局的民族解放战争。当前,进一步加强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有利于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更好地开创未来;有利于把握历史事实,澄清模糊认识,维护国际正义和世界和平,加强国际交流;有利于广泛挖掘史料,丰富史实,推动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和人民军队史的研究。同时,还有利于在坚定信念的基础上,认识抗日战争研究对于现代化建设的促进意义。本文就学界十八大以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做一梳理,以期促进本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一、关于从宏观方面对抗日战争进行研究

对于抗战时期中共党史的研究,十八大以来的宏观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与推动社会现代化进程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中国人民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精神,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结果;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出我们应充分汲取历史教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1]。温锐、陈涛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国地位取得的关键因素进行探究,并对大国地位“赐予”说进行了评析,认为该观点将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大国地位取得的作用扩大化了[2]。蒋建农对毛泽东、共产国际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毛泽东与中共中央起决定性作用,共产国际只是辅助性作用[3]。张小锋以毛泽东的抗战政治著作《论持久战》为切入点阐述了“持久战”的作战思想的来源,并深层次分析了《论持久战》对抗日战争中的指导作用[4]。荣维木从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抗日战争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历程的影响,他认为:“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积累起来的现代化因素,除了政治、经济、军事上外还表现在中国社会在战争期间发生的其他重大变迁,比如人民觉悟的提高、文化的传播、妇女的解放、中外交往的加强、民族凝聚力的加强等。以上诸多方面汇集在一起,最后成为开启中国新的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动力。”[5]

二、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政治建设的研究

政治建设的研究在两党关系、党的建设、根据地建设、战略方针等方面皆有论述。在对国共两党活动及其关系的研究中,王海军以详细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图书杂志的查禁及中共领导的反查禁斗争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深化我们对中共领导的抗战文化事业的认识与研究[6]。张纯探究了国共两党在战时儿童保育会的成立、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重点探究国共两党关系对该组织发展运作的影响[7]。彭厚文详细论述了抗战时期中共发展华中战略方针的提出及贯彻实施的过程,指出中共在保持发展华中总体原则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华中革命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具体方针,推动发展华中的战略最终实施[8]。周良书在对抗战时期高校党建活动进行了相关研究,指出延安高校是抗战时期发展党员、培养大批军政干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力量,认为延安高校解决了中共与生俱来的“头号难题”,即在一个非无产阶级群体中如何建设工人阶级先锋队[9]。把增强以华北抗日根据地为切入点,分析了编余人员安置的必要性与原则,梳理了编余人员安置的过程和结果,基本肯定了编余人员安置的成效与精兵简政的成功[10]。郑立柱通过详实的文献资料,论述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政治意识,指出农民政治意识的改变对根据地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1]。岳谦厚、宋儒以晋察冀根据地为切入点,梳理了根据地基层干部的待遇,叙述了根据地廉政建设问题,指出抗战时期条件艰苦,基层干部待遇低,无法保障自己及家庭的基本生活,导致了不同程度的贪污浪费、勒索受贿问题,可见廉政制度与民生制度的配套建设也是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12]。

三、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经济建设的研究

经济建设的研究集中在根据地建设上。王倩运用社会博弈论的方法梳理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农民与地主在减租减息中的互动关系。指出在减租减息的运动中,中共起到了发动者与调和者的作用,成功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从而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3]。张万景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减租减息政策的形成过程、实施步骤、伟大意义进行分析,指出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政策的贯彻实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筑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促进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14]。李建国以区域行业为对象来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交通运输业。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地区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战时国家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在西北交通建设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特别是公路运输事业进步巨大,基本上形成了西北公路的主干框架。西北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加强了西北、西南两大后方的经济交流,有力地推动了西北大后方自身的建设,推动了中共抗日敌后根据地的建设[15]。高石钢、杨双利分析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贷形态的演变过程,阐述了现代金融组织渗透到传统经济根深蒂固的中国农村的艰难程度,同时也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的作用[16]。

四、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文化建设的研究

抗战时期的文化建设研究是目前抗日战争时期党史研究的新领域。文化建设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化在战争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自身发展等问题上。郭国昌通过探究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后延安文艺政策的差异,寻求解放区文学走向体制化的原因,指出解放区文学走向体制化的过程即为中国文艺政策逐渐确立的过程[17]。田修思对长征期间诗词歌曲创作与传播情况进行了探讨,对红军官兵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精神等予以热情讴歌,并指出我们应从长征诗词歌曲中汲取丰富营养和精神力量,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18]。唐景成梳理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的经验与成果,并对当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19]。杜俊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国际统一战线理论的初步形成及其中国化过程与实践,总结了实践的成效与启示。指出在当下我们应该求同存异,强调文化软实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20]。郑立柱从华北根据地精神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社会变革与精神文化建设的相互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华北根据地社会变革与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总结了根据地精神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指出精神文化建设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壮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1]。张礼仁、林庆娜对抗日战争时期音乐文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音乐在战争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它的传播所带来的震撼力、感染力和凝聚力是空前的,这一时期的音乐也因在抗日战争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而具有了一些显著的特征[22]。

五、关于抗战时期社会建设方面的研究

抗战时期的社会建设研究是现在中共党史研究的新方向。社会建设研究主要集中于妇女问题、法制教育、社会组织和医疗卫生等问题。张媛媛梳理总结了晋察冀根据地妇女的社会教育特点与影响,肯定了晋察冀根据地妇女教育的实践,指出根据地妇女社会教育的办学经验对于新中国妇女教育提供了经验[23]。李红英、汪远忠从女性角色的视角切入,阐述了女性在灾荒面前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根据地颁布的灾荒法律对女性角色的重构,指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女性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抗日根据地建设中,改变了原有的角色定位,重塑自身,开始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24]。沈惠芬以海外迁移与侨乡变迁的关系为背景来探析抗日战争时期福建侨乡留守妇女参与革命活动的情况,分析了侨乡留守妇女革命活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以及对侨乡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妇女活动的多元性[25]。杨豪从社会学代际与代内流动的角度进行研究,得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开放程度较高的结论,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这种流动的主导动力[26]。饶世权梳理了抗日根据地法制教育的内容,总结了其对当代的启示,指出法制教育要有针对性、历史性和时代性[27]。邱若宏论述了抗日时期晋察冀边区自然科学界协会的发展历程,全面介绍了协会的筹备、成立、发展,总结了协会的积极意义[28]。李红河、宋冰杰在档案和史料解读的基础上,从医疗卫生社会史的角度,探讨了晋察冀根据地面对疾病疫情时的组织与动员及其社会意义[29]。

六、对抗日战争时期其他方面的研究

除了以上几个大的方面之外,在战争性质、两党合作、地区抗战、外交关系方面也有研究成果。魏德平指出,在较长时间内西北党史存在较严重的分歧,对西北高干会的研究长期存在政治结论主导学术研究的倾向[30]。雷志松在分析中共对世界援华制日大会的反应和态度的基础上,探究中国抗战的性质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反法西斯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性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31]。何扬鸣、何莹通过分析和梳理,力图以《东南日报》对南京保卫战的报道为切入点深化对此战的认识[32]。罗敏通过对大量文献档案的解读,从国际背景考察,分析了蒋介石对中共由“合作”到“剿共”的演变[33]。徐康研究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台胞抗日斗争的关系,认为抗战时期,中央关切台湾抗日形势,宣传了中央的政治主张,也成为民众了解中共对台主张的重要渠道[34]。沈宗艳通过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战略形成的历史背景、具体内容,毛泽东思想对外交战略的影响,最终得出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有利的国际国内条件,在毛泽东成熟外交思想指导下,全党积极进行有效外交活动,采取一切手段积极在国际上进行有效宣传,扩大国际影响力;同时注重自身的思想发展,学习国外先进外交思想,努力走出长期封闭的境地,争取得到国际力量的认可和支持,保障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外交政策的顺利实施[35]。

综上所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史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历史的单纯梳理性研究较多,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践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研究较少;微观的实证研究在增多,但是还远远不够。二是运用党史党建、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较多;而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研究较少。三是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问题的单向度研究较多,而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与同时期其他国家政党建设的比较研究较少。总之,近年来,学界对此问题进行的研究,增加了研究角度,拓宽了研究领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不足,应加强理论研究,历史结合实际,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献言献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九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共党史研究,2014(9).

[2]温锐,陈涛.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国地位取得之关键因素——兼评中国大国地位“赐予”说[J].中共党史研究,2013(7).

[3]蒋建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若干问题[J].中共党史研究,2013(12).

[4]张小锋.《论持久战》与抗日战争的再认识[J].红旗文稿,2015(9).

[5]荣维木.另一种视角:从抗日战争看中国现代化历程的顿挫与嬗变[J].河北学刊,2015(3).

[6]王海军.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书刊发行领域的博弈[J].中共党史研究,2014(4).

[7]张纯.国共两党关系与战时儿童保育会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14(4).

[8]彭厚文.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J].中共党史研究,2014(3).

[9]周良书.抗战时期延安高校中共建党活动研究[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5).

[10]把增强.抗战时期中共精兵简政中的编余人员安置——以华北抗日根据地政权简政为中心[J].抗日战争研究,2013(4).

[11]郑立柱.试析华北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政治意识[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12]岳谦厚,宋儒.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基层干部待遇与廉政建设问题[J].抗日战争研究,2014(4).

[13]王倩.华北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中农民与地主的博弈[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2).

[14]张万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减租减息土地政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

[15]李建国.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交通运输业[J].宁夏社会科学,2014(5).

[16]高石钢,杨双利.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贷形态的演变[J].中国农史,2013(5).

[17]郭国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与延安文艺政策的确立[J].中共党史研究,2014(12).

[18]田修思.长征诗词歌曲:燃烧革命激情的时代音符[J].中共党史研究,2014(7).

[19]唐景成.论陕甘宁边区农村文化建设及其当代价值[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5).

[20]杜俊华.论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国际统战理论的中国化——简论马克思主义国际统一战线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9).

[21]郑立柱.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变革与精神文化建设[J].中州学刊,2013(4).

[22]张礼仁,林庆娜.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文化特征[J].大舞台,2014(3).

[23]张媛媛.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妇女社会教育的特点[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24]李红英,汪远忠.论华北抗日根据地对应灾荒法律及实践中的女性角色[J].中国农史,2013(1).

[25]沈惠芬.抗日战争时期福建侨乡留守妇女参与革命活动探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6).

[26]杨豪.冀中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代际与代内流动——以冀中地区新编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地方志,2013(2).

[27]饶世权.论抗日根据地的法制教育及其当代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28]邱若宏.晋察冀边区自然科学界协会述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29]李红河,宋冰杰.面对疾疫: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组织和动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

[30]魏德平.西北高干会解决西北党史争论问题结论研究[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3).

[31]雷志松.中共对世界援华制日大会的反应[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4).

[32]何扬鸣,何莹.试论《东南日报》对南京保卫战的报道[J].中共党史研究,2014(9).

[33]罗敏.抗战前期蒋介石对中共态度的演变——基于国际背景因素的考察[J].抗日战争研究,2013(3).

[34]徐康.中共中央南方局对台胞抗日斗争的影响初探[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35]沈宗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外交战略分析[J].兰台世界,2015(5).

责任编辑马永义

猜你喜欢
中共党史抗战时期抗日战争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
抗日战争(第一卷)
二○一二年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
热诚欢迎订阅2013年《中共党史研究》杂志
二○一○年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