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晴 韩连贞
【摘要】 中国书法五墨:即书法要满而不塞,疏而不漏,浓淡相宜,干湿得法,深浅有度。笔者结合书法五墨中的要求,联系高中数学教学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 书法五墨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5-007-01
0
中国书法五墨:即书法要满而不塞,疏而不漏,浓淡相宜,干湿得法,深浅有度。结合书法五墨中的要求,联系高中数学教学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偶然读到,仔细品来,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一、满而不塞
无论是刚刚结束的“生本课堂”,还是如火如荼进行着的“翻转课堂”,目的都是提高课堂效率。高效的课堂首先该是“大容量”的课堂。内容充实而不杂乱,教师主宰而不盲目,这应该是有效课堂需要追求的一种状态。满而不塞,学生感受到的是思考的进行,而不仅仅是盲目的跟从。上一学期,我们学校搞了一个“天津——淄博”两地四校的同课异构,很有幸再一次听到史老师的精彩一课。课题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史老师从生活实际出发,猜想出判断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整理猜想得到判定定理。课堂进行到这里,学生渐入佳境,体会到了一种从无知到领会的快感。思维满满而让听者觉来毫无累赘之感。定理的应用环节,史老师用了两种几何体:三棱锥和正方体,实践了证线线平行的三种方法,一:构造三角形中位线;二:构造平行四边形;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逆定理。并总结出做辅助线的三种思路。作为旁观者,眼见着学生思维活跃,课堂节奏明快,满心收获的是新的认知,思维有提升,有训练,不得不佩服学生与教师的完美配合。
二、疏而不漏
注重知识的细化。有时一节课知识点就一个,教师会感到几乎没有成就感可言,也会担心学生会收获少。这时我们就要反思:吃透、吃准知识点了吗?实际教学中,教师讲知识不能过分地滴水不漏,但是细化地突出规范更是培养科学学习态度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学研讨会上老教师们常给我们讲故去的田老师的例子。田老师一节课就讲一个知识点附加2-3道小题。讲完了课,他便乐悠悠地散起闲步来。说到教学成效,一个字“好”。我便做起有心人,不断地尝试着,没有那么的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却也是略有心得。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复习课为例。我的设计思路:课时为三节课。第一节课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及相交、相切、相离中有可能涉及到的问题。核心点在:已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相关量,求圆的方程;第二节课核心点:已知直线与圆相交和相切的相关量,求过定点的直线方程;第三节课:当堂检测。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总体感觉:目标明确,有章可循。当堂检测效果良好。
三、谈到教学规范
对于规范作图,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w学生:老师觉得图和人是一致的。你长的白白净净,利利索索,为什么画个图就是歪歪扭扭呢?你要面子,作业本也是要面子的。
m学生:画好图,准备着,我要和大家一起做拓展练习。这就像是战备。敌我双方各据一方,而我军枪支弹药、粮草供给都没到位,敌人一出击我们可是真无还手之力,只有甘拜下风了。
全体都有:画图要用铅笔、尺子。实线、虚线我们可以用橡皮来涂改,而用签字笔我们只有从头开始。尺子准确刻度,才不会因为直线的斜率相差很小导致结论的错误。这就像生活规则,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不喜欢被拘紧,被束缚,可是“无规矩不成方圆”。越过了生活规则的围墙,我们就要承担相应的惩罚,有的可以弥补,有的只能是一生的遗憾。
四、浓淡相宜、干湿得法:讲课要求突出重难点
详略得当,学生才会有所注意,知道自己学习的方向在哪,知道自己什么是会的,什么是听课才要会的。以王老师所讲“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为例。王老师由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入手,重点突出代数法的基本做题思路,进而引出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判断思路。学生接受这个知识是有铺垫的,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得到新的结论,轻车熟路,学生也许会有所懈怠,觉得这节课的知识不过如此。这时教师给出具体问题,学生开始亲自实践代数运算的过程,这时便会有学生害怕了、嫌麻烦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始显现,学生的听课重点开始集中于黑板:王老师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运算细致,讲解入微,学生听后有一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听后再去实践教师所讲,三重反复,不断加深记忆,教师不用担心教学效果。所谓先学后教,妙即妙在此处。
五、深浅有度
教师要合理的把握教材,站在学生的认知层面上思考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不能泛泛而谈,深浅无度,自由发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帮助学生搭建思维的台阶,当学生能顺利地上楼了,教师再将台阶抽调,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搭梯上楼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搭梯的窍门,也就找到了思维的技巧。以“对数运算法则”的推导为例,在证明:loga(M·N)=logaM+logaN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具体的运算:log22,log28,log2(2×8),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会自然的发现:log2(2×8)=log22+log28,如此学生便不会有一头雾水之感,教学便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再以“古典概型”为例,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利用树状图、表格等方式列出基本事件,如此学来学生是轻松快乐的,这时会有教师觉得如此这般太过麻烦,便把排列组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我们知道排列组合是在计数原理的基础上给出的,如果仅仅空洞地告诉学生公式,会让人无从下手,学生也会突然觉得这个知识原来如此深奥,所以很多时候教师会故弄玄虚也许正是此意。
教学相长,教中学,学中悟,悟后教,如此反反复复,不断探索,定能使数学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由观察书法作品、由书法作品中的“五墨”,联系到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同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这个奇思妙想、联想探索也是数学创新教学的一种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