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波+张月芳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国家竞争新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寻找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重大战略举措。重庆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居于战略节点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支点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把重庆的发展与国家向东向西开放新战略结合起来,在竞争中融入,在融入中发展。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科学定位,创新发展,走出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从而加快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宏伟目标。
一、“新丝绸之路”—大战略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四国时,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以创新的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通过政治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五个步骤逐步展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特别强调,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牵充满活力的亚太地区,中经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通欧洲发达经济体,辐射东亚、西南亚及北非,涵盖4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是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和战略性经济带。从国内空间格局来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北中南三条大通道,分别从东部沿海最发达的三大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出发,自东向西,沿国内现有主要交通干线,贯穿重要节点城市,通向中西南亚以及欧洲。
“新丝绸之路”,大战略。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条件下,面对我国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构建我国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重构世界经济版图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古老的丝绸之路既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凸显新的时代特征和科学内涵。作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将承载起促进区域安全与繁荣、推动东西文明交融的历史重任。自金融危机以来,亚洲地区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经济的重要发展引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潜力,世界的中心正在从西方转向东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崛起将促进世界上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一体化和全面复兴,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和重要区域经济合作体,从而开辟全球经济新格局,改写世界经济发展版图,形成新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和发展态势。
(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繁荣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市场很大,沿线国家的产业具有较强互补性,通过对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在交通、能源、金融、通信、技术、农业、旅游等领域具有互利共赢的合作潜力,能够有效发掘经济带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加快发展的步伐,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作为一种独特的地缘经济合作模式,经济带建设将遵循扩散效应原理,采取由点及面、从线到片的创新模式,坚持软件(政策沟通)建设与硬件(道路联通)建设相辅相成,经济交往与文明融合相得益彰,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并行不悖,从而构建互惠利益共同体、共赢发展共同体、开放合作共同体,促进沿线国家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
(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重构我国对外开放与区域发展新战略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缩小差距的多重困难与矛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宏伟战略,标志着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新格局和区域发展新战略的形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对内融通东、中、西部三大地带,促进西部“弯道超车”、东部跃进、中部崛起,实现东中西战略“再平衡”;对外融通欧亚大陆,以更加宽广的视角,共同发掘战略空间,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同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将极大改善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环境,使西部地区成为对外开放前沿与新的经济增长极。所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既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也是西部大开发以及中原崛起的“升级版”,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拓新境界,搭建新平台。
二、重庆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比较优势与发展定位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我国境内涉及到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西部9省区市。“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一经提出,西部各省区市闻风而动,纷纷提出参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思路与战略,抢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制高点,从而形成了新一轮区域竞争格局。
重庆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与西部各省市比较而言,具有以下独特的优势:
(一)“一手牵三方”的区位优势
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地处中国西南部,位于长江上游,在国家“两带一路”新的战略构架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重庆向西北,通过“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打通欧亚大通道,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起点;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贯通长江经济带,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联结枢纽;向西南通过云南和滇缅公路直达中印孟缅经济走廊,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因此,重庆在国家“两带一路”战略中,具有“牵动三方、联动东西、带动南北”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枢纽地位。
(二)“水陆空”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枢纽
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重庆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航运中心;“渝新欧”“五定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既串连中国西部内陆各省区,又能贯穿欧亚6个国家;依托江北国际机场和万州五桥机场,使得重庆成为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水陆空”联运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优势十分明显,可实现内部交通网与对外交通网的无缝对接。
(三)雄厚且潜力巨大的产业基础
直辖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着力于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调结构、促转型“方面,加快实施“6+1”支柱产业规划,促进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产业集群化发展。2014年上半年,全市汽车产量达127.4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7.1%,实现产值1792.7亿元,增长27%,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约14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678.8亿元,增长23.1%;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760.5亿元,增长15.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200亿元,增长30%,电子商务交易额2500亿元,同比增长67%;大数据产业链加速成长,电子商务、离岸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亮点纷呈。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战略支柱产业的集化发展,极大地提升了重庆的产业竞争力,有利于重庆成为西部产业高地。
(四)得天独厚的政策洼地
作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首批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省市,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中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因此,重庆将成为国家多重优惠政策密集的“政策洼地“,有利于重庆发展环境的持续改善与优化,从而促进资源要素的集聚,使重庆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新一轮西部大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根据重庆的比较优势,结合国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意图,我们认为:重庆应该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支点”。也就是说,重庆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居于战略节点地位,发挥着战略支点作用。重庆必须以“战略支点”定位,来谋划深度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战略,抢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制高点,赢得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机遇。在服务全局中发展自己,在加强与周边省市竞争合作中提升自己,从而打造重庆新的一轮改革开放与转型发展的“升级版”。
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重庆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要承担起“战略支点”的历史使命,必须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三中心、两高地”。
“三中心”即:一是西部金融中心。“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可使用自有货币进行交换,随着发展的深入,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有可能。重庆近年来的金融业发展迅速,应再接再厉,抓住机遇,打造成为西部金融中心,为对外开放提供更为便利化的服务。二是西部物流集散中心。进一步加强水陆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对内、对外交通网协同发展,以此为基础,优化协作机制,增强集运能力,提高运输效率,把重庆打造成为中国西部内陆的国际化物流中心。三是西部人文交流中心。“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做好民心相通,就必须加强人文交流。重庆要在加强经贸交流的同时,加强人文交流,积极推进国际化开放体系的建设,提高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尽快全面普及普通话,早日打造成国际化大都市,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中心。
“两高地”即一是西部内陆开放高地。重庆要主动深度融入新的开放格局,积极推进向西、向东、向南的开放,充分利用两江新区以及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发掘自身潜力,创新开放制度,提高开放效率,联动东西南北,并发挥好内陆开放中心的辐射作用。二是西部新兴产业集群高地。对外开放的关键在于产业互补。重庆要积极做好与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对接,加强与西部其他城市的产业协作,发挥比较优势,优化生产要素的整合与配置,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高端化、高级化与高新化,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成为引领西部乃至中亚地区产业发展的“引擎”。
三、新思路、新战略:重庆在融入中铸就新的辉煌
目前,重庆正处于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转型跨越、创新发展、加快五大功能区建设的加速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攻坚时期。负重前行,任重道远。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庆,必须牢牢抓住国家实施向东向西开放新战略的良好机遇,以全球化和国家宏观战略调整的宏大视野,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勇气,加快制定和实施“重庆融入及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构想、总体思路和战略举措”,创新发展思路与合作模式,在竞争中融入,在融入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努力把重庆打造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支点。在实现国家战略意图的同时,谱写重庆发展的宏伟篇章。这是重庆的使命,也是重庆的责任。
(一)加强资源要素的整合与配置,努力提升重庆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五大功能区域战略,既要积极整合与优化配置五大功能区域包括土地、资金、自然资源等“硬资源”,又要加强整合与优化配置五大功能区域包括区位优势、国家对外开放平台、常态化运行物流体系、政策洼地以及信息、网络、制度安排等“软资源”。通过资源要素的整合与优化配置,促进五大功能区域差异化发展,并通过差异化发展实现全市一体化,实现全市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从而凸显重庆的优势和特色,提升重庆核心竞争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重庆物流、产业、金融等竞争优势,积极整合和优化配置“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省市资源要素。要加大改革力度,增强开放纬度,以更优的环境、更高的效率、更高的投资回报,发挥政策洼地的效应,吸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省市资源要素向重庆流动与集聚,特别要注意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渝投资兴业,从而加强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是要加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相对落后的中亚地区联通中国与欧洲的战略走廊,不仅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还有着重要的防务安全、交通通道、战略拓展等核心价值。因此,重庆要加快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政策体系,不断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与欧亚特别是与中亚地区政治、能源、经济等方面的合作。在开放中竞争,在竞争中融入,在融入中发展,加快建设重庆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二)打造三张“名片”,发挥重庆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支点作用
一是借助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打造重庆连接中欧“新丝路”名片。“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是重庆深度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平台。“渝新欧”“五定班列”(定起点、定终点、定路径、定时间、定价格)的常态化运行,彰显了重庆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节点地位,通过“渝新欧”,重庆既能串连中国西部内陆各省区,又能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6个国家,实现了跨国铁路物流的无缝对接。重庆要以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为依托,采用更加优惠的政策,构建水、陆、空分工协调、无缝对接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综合性交通网络体系,把“渝新欧”上升到国家战略,从而加强重庆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的交流与贸易,扩大重庆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的利益汇合点,提升区域开放合作的层次。
二是借助离岸金融结算业务,打造重庆“走出去”战略名片。重庆深处大陆腹地,既不能如北京一样作为中国的金融机构总部集中的金融中心,也不能如上海一样作为要素市场集聚的金融中心。因此,重庆必须另辟蹊径,打造结算类金融中心。重庆要充分发挥自身特色,紧紧围绕自身雄厚的产业集群基础及强大的实体经济,以现有的加工贸易结算中心和电子商务结算中心为基础,开展产业投融资和资本的市场化配置服务,为内迁的外企提供运营基础和结算平台,积极发展离岸金融结算业务,创新离岸金融市场的税收管理模式,吸引更多的跨境结算到重庆来,并为重庆企业提供境外支付或融资服务,支持其走出去。
三是借助“长江经济带”联通东西、带动南北的区位优势,打造重庆“两带”建设枢纽名片。“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新时期新的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两大经济带实现合作共建,以开放促发展,既是扩大开放、缩小东西部差距的需要,更是将长江经济带打造为中国经济升级版支撑带的需要。重庆“一手牵两带”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枢纽地位,完全可以促进两大经济带的融合贯通,开创“两带”建设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三)发挥产业互补及合作优势,在深度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提升重庆产业竞争力
一是发挥重庆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打造重庆产业竞争新优势。重庆具有较为齐全的产业结构体系,在现代农业、新能源、材料加工、笔电、汽摩、信息产业、轻工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这使得重庆与中亚五国产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发挥重庆产业优势,加快形成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和地区产业功能互补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重庆优势产业为基础,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合作,打造重庆产业竞争新优势。
二是加快重庆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高地。产业竞争是根本的竞争。重庆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打造电脑、云计算与大数据、乘用车、摩托车、通信设备与物联网、软件与服务外包、液晶面板以及天然气石油化工、金属材料、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等1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轨道交通、风能发电、智能仪器仪表、集成电路、硬盘、石墨烯、智能电视、数控机床、齿轮箱、机器人、环保装备等4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工业的转型升级,努力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产业高地,提升重庆产业竞争能力。
三是建设面向欧亚市场的加工贸易生产基地。加快公路、铁路、民航、管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货物、技术、劳动力、信息、资金、文化等要素市场培育,以交通便利联通和要素自由流动,发挥重庆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优势,吸引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产业转移,针对周边尤其是中亚国家市场需求,建设面向欧亚市场的加工贸易生产基地。
(四)构建区域竞合新机制,促进重庆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深度融入与互利共赢
一是强化市级顶层设计,在深度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实现差异化发展。国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必然使得沿线省市要素禀赋优势发生变化,尤其是各地区特定产业的比较优势会发生改变。因此,各地区必须根据变化了优势重新确定自己的发展定位与产业方向。重庆要根据自己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科学定位,明确自身要素禀赋优势,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科学定位城市功能和产业方向,实现差异化发展,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形成互利共赢的区域分工新格局。
二是加快建立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省市区合作机制。加快推进国家设立国家级的丝路大经济区,制定统一的“新丝路”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加强与周边地区协调通道资源开发利用,制定渝新欧铁路最优综合利用方案,加快构建与沿线省市城际交通运输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与沿线省市政府的协调,打破行政区划格局,构建与各相关省份制度化的合作机制,制定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沿线各省市互补合作、联动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提高区域协作效益,实现互利共赢。
三是加快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政府间合作对话机制。坚持“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原则,加快构建重庆与经济带地区国家统一的制度框架,建立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以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促进重庆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科技、文化、能源、交通、教育、安全等各类事务的协调、沟通与合作。用创新的合作模式,通过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彰显重庆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的极核效应。
(五)制定文化与生态一体化战略,促进重庆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
文化是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重庆在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要充分挖掘重庆独特的文化资源,发挥重庆文化资源优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重庆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要培育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科学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切实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促进重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在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培育和打造重庆文化与生态竞争优势,并促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持续发展。
作者:崔如波,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管教研部教授
张月芳,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宋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