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专业户

2015-10-07 11:26马伯庸
小品文选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曹家刘裕群臣

马伯庸

“禅让”大家都听说过,是中国上古时的一种政治制度。

禅让制度最特别的一点是,它不是血缘交替,而是唯才是举。古代的三位贤明之主,尧舜禹,尧把权力禅让给了舜,舜又把权力禅让给了禹。后世之人大力褒奖这种举动,认为这代表了最高的道德水准,几乎可以称为圣人之行了。

讽刺的是,禅让这件事,到了大禹也就完结了。接下来,大禹把权力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开启了夏朝,正式开始了绵延几千年的血缘继承制——父死子继弟继侄继,总之不能让外姓人得了便宜。

“禅让”就这样成为了一个传说,束之高阁,成了道德标杆。大家都在交口称赞,但没人会真的这么干。

不过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他们应该庆幸古人发明了“禅让”这么一个词。政治家们不免会碰到谋朝篡位的事情,让一个新皇帝取代旧皇帝。“篡位”这个词不好听,上不得台面,他们需要一个合乎法理、礼法以及道德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让一个外姓人来接替权力,而不是血缘继承。

“禅让”这个词,简直是一块完美的遮羞布。它的运作原理符合政治需求,其本身又具备了极高的道德属性。篡位者可以把整个夺权行为包装在禅让之下,宣称要效仿古代先贤,简直太好用了。

最先想到“禅让”这个好处的,是王莽。他逼着刘婴搞了一场禅让的闹剧,走完了权力交接的流程,大新取代了西汉。天下人一看,哦,禅让这事原来还能这么玩,都学会了。第二次玩的人是曹丕,他逼迫汉献帝也搞了一次禅让仪式。

禅让的流程很简单,首先是群臣上表劝进,篡位者必须要拒绝,还要诚惶诚恐地上表给皇帝,表示自己并无觊觎之心。然后皇帝下诏,表示为了人民群众,还是你上比较好。一共三推三拒,篡位者才扭扭捏捏地勉强答应,登基称帝。

曹丕玩的这一手,没传几代,原封不动地落到了自己家头上。司马炎篡魏,元帝曹奂无可奈何地陪着他也演了一遍禅让,然后自己去当陈留王了。

本来呢,刘协禅让给曹丕,曹奂禅让给司马炎,一因一果,这事就算完了。可曹家和禅让之间的缘分,却远远未尽。

一转眼许多年过去,晋代也走到了尾声,权臣刘裕要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他。按照流程,首先应该是群臣劝进。史书里保留了劝进者的名单,领衔主演是陈留王曹虔嗣——这个人是曹操的八代孙,曹奂的六代孙。原来曹家在整个晋代活得一直挺好,子嗣一直没断绝。刘裕搞禅让时,觉得需要一位专业人士,老曹家参加过两次禅让,经验丰富,最合适不过。

大概是曹虔嗣这份工作完成得太出色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果到了南朝宋末年,萧道成逼迫刘准禅让,又想起曹家的功能来。于是曹虔嗣的重孙、陈留王曹粲被叫了过去,再一次领导群臣,劝说萧道成早登大宝,这已经算是老曹家的家传绝学了。

可惜没过多久,陈留王这个职位被废除了,不知道是曹家人手艺欠佳惹怒了皇帝,还是曹粲没有子嗣。总之,禅让和老曹家的缘分,到此为止。

禅让这件事,发生得并不频繁。一个家族,居然能连续四次赶上禅让,而且禅让大戏的三个重要角色:皇帝、群臣、受禅权臣,全都参与演出过,几千年历史里,只有曹家这么幸运。不知曹操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唯一能和曹家在这个领域比较一下的,只有一个家族,就是琅琊王氏。早在东晋末年,刘裕篡晋之前,另外一位大将桓玄先篡了一次晋,还搞了个禅让仪式。仪式有一个重要环节,是把象征朝廷权柄的玉玺交给受禅者手里,负责送玉玺的人,是名臣王导的孙子王谧。

因为有这个污点,刘裕玩禅让时,就没叫王氏参与。到了南齐篡宋时,王氏再次出现在禅让现场,王导的五代孙王俭负责传玉玺给萧道成。然后南梁篡齐,王俭的兄弟王志和六代孙王亮负责传递玉玺给萧衍;陈篡南梁,王导的七代孙王通、八代孙王瑒,负责传递玉玺给陈霸先。南六朝的禅让大戏,王氏赶上了四次,几乎全勤。

这一曹一王,“禅让专业,祖传秘方”这块金字招牌,当之无愧,绝无夸大。

选自《南都周刊》2015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曹家刘裕群臣
康雍之际御瓷活动考
——以“曹家”及“安窑”为代表
未来日记
斗油
朝见皇帝,为何要“山呼万岁”
朝见皇帝,为何要“山呼万岁”
《唐玄宗端午宴群臣赐诗探得『神』字》
浅析太谷曹家兴起的五大原因
人民交警之歌
绝缨宴
曹雪芹家到底有多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