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
1
滚滚的阿布沁河从完达山那丹哈达拉岭的峡谷中逶迤奔流而下,流入滔滔的乌苏里江。
在遮天蔽日蜿蜒起伏的沟塘里,有一支抗联队伍在荆棘丛中艰难跋涉。由于叛徒出卖,抗联七军补充团的密营惨遭破坏,抗联损失惨重。这支队伍不得不奉命转移。为躲避鬼子的围追堵截,他们只能沿着阿布沁河边的羊肠小道紧急行军。
谁也没有料想到的是在这支队伍中,有一位怀孕九个多月的女战士,她就是团长李永胜的爱人许清大姐。
大姐不到三十岁,是补充团缝纫班的班长,战士们都亲切的喊她大姐。
大姐就要临产,挺着大肚子,行走极不方便。她在女战士小赵的搀扶下蹒跚着行走。即使裤子被荆棘刮破了,大腿被刮的鲜血直流,她仍咬着牙一声不吭地紧跟队伍前行。
有谁知道,此时此刻大姐心急如焚,她不仅要保护好肚子里的孩子,又牵挂着丈夫李永胜的安危。老李为了大家的安全,带警卫排和团里的几个炮手(神枪手)阻击鬼子,掩护全团安全转移。
她不时回头看看渐行渐远的营地,走过的沟沟坎坎,她多么希望能看到爱人李永胜赶来的身影…...
2
鬼子兵围追堵截,封锁了各个山口的出入要道,不准群众入山。部队只能在山里转悠和鬼子捉迷藏,和群众失去了联系,补充团仅有的一点粮食吃完了。团里派人到山里找埋起的粮食,结果一粒也没找到。不是让鬼子发现烧了,就是让黑瞎子、野猪祸害了。大家只得吃野葡萄叶、老桑芹,炒点苞米粒充饥。咸盐也是按粒数,火柴每人分几根保管。大姐由于快要临产,一天只能吃上一顿带有米粒的野菜粥。即使这样大姐也感到满足了。
大姐的肚子一天天的大起来,既要保护好孩子,又时刻惦记老李的安危,不知老李是死还是活?每每想到这便偷偷的以泪洗面。但她还是坚强地挺住了,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生下来,为老李,也是为了抗联,生下这条命,留住这条根……
在阿布沁河的一个鱼点,李团长追上了失去联系半个多月的部队。大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李团长人瘦了一圈,胡子拉碴,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衣不遮体,看上去就是一个叫花子。她抱着老李呜呜地哭起来,嘴里喊着:“老李,你真的还活着?”“我叫李永胜,怎么会死呢!”李团长说,“一个排的弟兄只剩下我们五个人了……”从不掉泪的李团长泪流满面。
团长回来了!团长回来了!
整个营地沸腾了。原来,鬼子的先遣部队在刘三麻子的指引下,悄悄地摸进臭松顶子的密营,妄图一举把补充团消灭。
密营前是一片开阔的塔头甸子,正赶雨季,人踩在上面摇摇晃晃,不小心掉下去陷入泥塘里便爬不起来。鬼子兵穿的是大头鞋,从没走过塔头甸子,脚下像踩着一条泥鳅,不是滑倒在泥塘里,就是爬不起来,拔出这条腿,又陷进那只脚,鬼子指挥官和刘麻子急得团团转,一个个手忙脚乱,越想快越慢,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埋伏在甸子前山坡上的李团长看到时机已到,一声打,几个炮手一起对准鬼子指挥官和刘麻子开了火,刹那间,鬼子官和刘三麻子被打成马蜂窝。战士们机关枪、手榴弹一起开了火,打得洼塘里的鬼子鬼哭狼嚎,横尸一片……
这时,鬼子的大部队已赶到,在一个少佐的指挥下,小山炮一字排开,向甸子前的山坡狂轰滥炸,草木横飞,烟尘滚滚,警卫排战士伤亡严重。李团长胳膊受伤,带着几个幸存的战士向相反方向撤走,以吸引鬼子的大部队,给补充团转移赢得更多的时间。鬼子兵因为失去向导,追了大半天,还不见抗联战士的踪影,才发觉上了当。这么一折腾,鬼子延迟了追击速度,调头只得重新沿着阿布沁河边小路追赶过来……
3
李团长回来了,大家坐在一起,研究如何突破重围,闯过难关,找到组织。李团长告诉大家,在追赶队伍的途中,路过去年藏粮的地方,粮还在。
大家连夜去藏粮食的地方起出了粮食。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补充团稍作休整,夜行昼宿,继续上路。
七月中旬的一天,大姐突然腹痛要临产,缝纫班的女战士,年龄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在老同志的指挥下,七手八脚搭了个草棚子,成了大姐的产房,一个小女婴终于呱呱落地了。大姐因为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没有奶水,小赵就用沟塘水冲点炒面喂孩子。孩子吃不饱哇哇直哭,大家急得团团转。李团长只得逗趣地说:“这孩子生下来就会给大家唱歌。”大家只有苦笑而已。
孩子长的白白净净,一张小嘴红嘟嘟的,黑亮的大眼睛,很讨人喜欢。大家都抢着你抱抱,我亲亲,高兴的不得了。
4
鬼子的鼻子比狗的还灵。没有安生几天,鬼子追过来了。
大家只好背着孩子,搀着大姐继续行军。大姐不能坐安稳的月子,拖着虚弱的身体同大家一起行军。一路上的动荡,大人可以忍受,不能很好饮食和休息的小孩却毫无顾忌地放声大哭。怕被敌人听见,她们就对着孩子嘴、鼻喷上一口鸦片烟,麻醉一下小孩神经,就这样在险峻的大山里,四处转移,一直坚持到小孩满月。
小孩渐渐长大,哭声也更大了,追赶他们的敌人也跟得越来越近了。走在后面的同志都能听到鬼子兵的动静,鬼子也一定会听到孩子的哭声。大姐见大家一直背着孩子走,不忍心地说:“这哪行啊?这么危险的情况,孩子会拖累大家的,把孩子扔掉吧。”战士小赵特别喜爱孩子,一听就坚决反对,怎么说也不能扔掉孩子!这是抗联的后代啊。大姐听后直流眼泪。
转眼到初秋了,山上五颜六色,河水清清。他们来到小马鞍山,在山下的阿布沁河边搭起窝棚住下来。女战士们白天黑夜忙着给战士们赶做棉衣。这时孩子已经会认人了,也更加逗人喜欢了,在这样严酷的斗争环境中,孩子成了战士们的开心宝贝。有一天几个女战士看着孩子,问李团长:“看!孩子长得多招人喜欢,你一定高兴吧?”李团长迟疑一会叹了口气说:“这孩子成了我们的累赘啊”小赵急忙说:“你们嫌她累赘,我不嫌,由我来抚养,不用你们管.”说着就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不放。endprint
这天晚间,又发现敌人的火光,据推测离她们只有一二十里。团部决定第二天转移。
5
静静地夜晚,大家又听到孩子的哭声。哭,是孩子的本能,温饱的孩子夜间还哭呢,更何况是受饥饿的孩子呢?大姐和李团长怕哭声让敌人听到殃及全团战士,夫妻俩暗暗商议要将孩子扔掉。第二天中午,小赵仍像往常一样把孩子抱过来,大家都围拢来给孩子起名,七嘴八舌,有的说叫“林生”,有的说叫“路生”,有的说叫“抗生”,一直定不下来。这时,李团长走过来要大家准备转移,随手接过孩子,看了又看,亲了又亲,抱起孩子要走。小赵问“上哪去?”他说:“让她妈妈喂点奶”。小赵警惕地对李团长说:“大姐哪有奶!你可不能……”,李团长抢着说:“放心吧,她妈妈要看看她,一会儿就回来。”
于是大家赶快收拾行装准备转移。过了好大一会儿。不见李团长回来,小赵有些焦急,不放心,便急忙过去看看。
大家也与小赵一起向草棚跑去。
草棚里许大姐在撕心裂肺地痛哭……
李团长不见了,孩子也不见了,大家便飞也似地向河边奔去,
原来,李团长把孩子抱到大姐跟前,二人相对无语,默默地望着孩子,流着眼泪。李团长对大姐说:“为了保障200多名抗联战士的生命安全,我想了一夜,我们牺牲一个孩子算得了什么!”许大姐哭着说:“我同意!可是当妈的怎么能下得去手啊!你!你!……”李团长泪流满面,抱孩子就走。大姐又喊了一声,“老李等等,再让我看一眼!”
李团长毅然地抱着孩子来到河边,望着滚滚的河水,亲着孩子的脸说:“孩子,爸妈不是人,爸妈对不起你呵!”说完,闭上眼一狠心将孩子扔进滔滔的阿布沁河。
李团长只觉得天旋地转,好半天才睁开被泪水模糊的双眼望着水面,看到包孩子的破布已散开,孩子浮在水面上顺水漂流。也许河水有情,不忍吞噬这个无辜的小生命;也许她刚出生一个多月连名字都没有,不愿离开这人间,只见她顺水往下漂流。李团长伫立在河边无奈地看着孩子的两只小脚还在缓缓活动。一瞬间,孩子不见了,沉入滔滔的阿布沁河里了。只有那块破布还在水面上飘着,飘着。
此刻,河水无语东流,孩子的亲生父亲在河边低头垂泪。
战士们站在河边望着滔滔的河水流泪,河边一片哭泣声……
他们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挥泪踏上征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