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商人传记消费型态与作者群体特征

2015-09-29 04:50张世敏
文艺评论 2015年6期
关键词:徽州地区徽商士人

张世敏

明代商人传记消费型态与作者群体特征

张世敏

文人开始大量为商人撰写传记、墓志、寿序等请托应酬之文,是明代文学领域的新现象。笔者通过检阅《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三部丛书中明中期的文集,共检索到商人作传作者50位,为商人作传160篇①。相对于其他文学作品,文集商人传记的大量出现,是明代文学商品化进一步加深的典型代表。原因有二,第一,由于承袭了史传“彰善瘅恶”②的传统,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传记是不宜被商品化的;第二,商人地位不高,文人一般不会轻易为其撰写请托应酬之文。

传记成为商人的消费品,与徽商好名之间有着因果关系,商人传记消费的中心区是徽州地区。徽商的传记消费需求与消费影响呈波浪式向徽州以外地区扩散,分别形成了商人传记消费的亚中心江浙地区与边缘区其他地区。本文的目的是在勾勒商人传记消费影响力扩散波浪的基础上,探讨不同地区作者的群体特征,总结出文学消费对作者的影响的规律性认识。

一、中心区徽州作者的群体特征

徽州是商人传记消费的中心区,原因有三,其一,笔者在明中期的文集中搜集到的160篇商人传记,其中有99篇的传主是徽州商人,所占比例高达61.9%。徽州地仅一州,徽商的传记却接近总量的三分之二,据此,有充分的理由说明好名的徽商是推动商人传记商品化的最主要动力。其二,徽州地区的5位作者,创作传记71篇,多于江浙地区的63篇,其他地区的26篇。其三,明代最早商品化的商人传记,即徽州文人汪循为徽州商人饶大有撰的《石舒翁传》。作为商人传记消费的中心区,徽州为商人撰写了传记的作家有汪循、金瑶、方弘静、汪道昆、吴子玉5人,他们之间有以下共同特征。

(一)功名不显

徽州地区的商人传记作者与其他地区相比,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官职不显,名声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士出身的比例偏低。徽州地区的商人传记作者汪循为弘治丙辰进士,方弘静为正德戊辰进士,汪道昆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据范涞《明新安〈金栗斋先生别集〉序》,金瑶有过“九试南北闱不第”③的经历,此后亦未登第。吴子玉“童年试郡邑,辄入《左氏》语,主司惊异之。”④虽然主司惊异其才,但其本传未载其有中举之事。徽州地区5位商人传记作者,登进士第者有3人,进士占总人数的比例为60%。明代中期商人传记作者共50位,其中进士出身者44人,占总人数的88%。徽州作者中的进士相对全国来说比例偏低。

2.官职品阶不高。吴子玉“晚膺贡授应天训导”⑤,应天训导为从七品。金瑶“初丞浙之会稽,后以父忧,服阙,补丞江右庐陵……考擢桂林卫经历。”⑥其官亦是从七品。汪循“补玉田令,旬日迁判顺天。”⑦为正五品。方弘静“迁南户部右侍郎”⑧后致政,官居正三品。汪道昆“晚年官兵部左侍郎”⑨,官居正三品。徽州以外的作者,有首辅3人,官居从一品者4人,正二品者8人。数据显示,徽州地区商人传记的作者官职品阶比徽州以外作者要低很多。

3.被《明史》列传收录者人数少且内容不详。《明史》列传的收录情况能够反映明代历史人物社会地位的高低以及当时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对他们的认可程度。徽州地区5位商人传记作者,被《明史》列传收录者仅有汪道昆1人,比例仅为20%。徽州以外的45位商人传记作者,被《明史》列传收录者达34人,收录比列为75.6%。即使是被《明史》列传收录的汪道昆,其传记也非常简略,仅108个字,在篇幅上远非《明史》中王世贞、王慎中诸人传记之匹。

徽州商人传记需求的迅速增长与徽州文学在明中期还未兴盛之间的矛盾,是徽州作家功名不显特征形成的原因。徽商向徽州地区以外的文人求传,存在一定的难度,关系不密切,难以求得,即使求到,也不过是“聊塞其请”⑩而已。由于向徽州地区以外的文人求传有难度,使得一部分商人转而向与自己有地缘、亲情、友情关系的徽州本地文人求传。笔者搜集到的99篇徽商传记中,有66篇出自汪循、金瑶、方弘静、汪道昆、吴子玉5位作者之手,比例高达66.67%。徽州地区在“嘉靖初年,邑之文学不甚炽,即学深厚不甚售”⑪。徽商重点向本地文人求传,该地总体文化水平又不高,难免会导致该地作者群体形成官职不高,地位不显的特征。

(二)多为贾儒

徽州地区的作者100%出身于商人家庭,与商人之间有着亲密渊源,使得该地作者染上了浓厚的商人习气。在义利矛盾的作用下,明代商人传记作者已分化为“‘贾儒’、正统士人与一般士人三个截然不同的亚群体”⑫。在商人传记消费领域,贾儒具体表现为以文谋利,只要商人支付润笔费,不管其有无义行,都愿意为其作传。

徽州地区的作者,除汪道昆集中有3篇高士化商人传记之外,汪循、金瑶、汪道昆、方弘静四人文集中的商人传记,传主都没有高义之行,因此,这4位作者都可视为一般士人或贾儒。贾儒的典型代表是吴子玉,其《大鄣山人集》中共有商人传记14篇,传主与作者都没有亲密关系,也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义行,吴子玉为他们作传,应当是单纯为了赚取润笔费。以《处士王季公传》为例,传主王沂除了“事父南园公甚谨”外,别无可以称道之事,在乏善可陈的情况下,作者不得不在传中大书王沂不幸娼妓之事:

久贾无所幸倡。客有嫚处士者,为张具,令妓行酒。属处士客相谓曰:“王孙以不嫚立名,即门阖之内,乘醉饱之时,何能已也。”使妓强嚼之醉,扶入舍,钥其外。及醒,属妓奏琴,鼓《积雪》之曲,一再行而犁旦矣。⑬

在传末的论赞中,作者特意交待了书写王沂拒妓的原因,即“人能廉于色,何所不廉”。事实上,商人不贪妓色并不意味着他们的道德水平有多高,而是从商中应当遵行的准则之一。明人程宇春在写给商人的职业教育读本《士商类要》中,即有《戒嫖西江月》四首,现举其中第一首为例:

花柳风情休恋,椿萱甘旨应供。烧香剪发总成空,海誓山盟兼哄。识破不遭罗网,执迷定坠坑中。身家保守免飘蓬,结发佳人相共。⑭

嫖妓不利于商业经营已成为明代有识商人的共识,故从道德的角度来审视王沂拒妓,并无值得称道的。吴子玉为王沂撰写传记将此事作为重点,当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传主没有其他义行可书。吴子玉为无义行可称,同时又与自己没有亲密关系的王沂作传,除了单纯为润笔费,想不出还有其他什么创作目的,故可将其归为贾儒。

二、亚中心区江浙作者的群体特征

江浙地区同属吴文化圈,包括现在的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是徽商经营最重要的目的地,也是徽商求传的重要目的地。江浙地区共有作家30人,分别是顾璘、陆深、方鹏、孙承恩、张衮、王宠、郑晓、徐阶、袁袠、田汝成、唐顺之、皇甫汸、皇甫涍、薛应旂、张瀚、沈炼、莫如忠、茅坤、李春芳、周思兼、王世贞、刘凤、严果、姜宝、张祥鸢、张凤翼、王世懋、申时行、郑若庸、归有光,占全国作者总人数的60%。江浙地区的作者共创作商人传记63篇,略少于徽州地区的71篇,其中为徽商撰写的传记29篇,占46%,由此可知江浙地区的作者受徽商传记消费影响颇深。作为商人传记消费的亚中心,该地作者的群体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位高权重

相对徽州商人传记作者的功名不显,江浙地区30位明中期商人传记作者,在《明史》中有传者19人,占63.3%,登进士第者有26人之多,占总人数比重的86.6%。这比例相对于其他地区并不高,不过,江浙地区的作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多是位高权重的大官。其中官居从一品者有徐阶、李春芳、申时行3人,全国范围内另仅毛伯温1人官至从一品,江浙地区从一品占全国的比例高达75%。江浙地区的作者官居正二品者多达6人,分别是顾璘、孙承恩、郑晓、张瀚、王世贞、姜宝,全国范围仅耿定向、崔铣官居正二品,江浙地区正二品亦高达75%。更有意思的是,50位商人传记作者中有3位曾任首辅,分别是徐阶、李春芳与申时行,他们是都来自江浙地区。江浙地区的商人传记作者在高品阶的商人传记作者中,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江浙地区作者中多位高权重之人与江浙地区文化繁盛有着密切联系。随着中国文化中心的南移,江浙地区在明清时期已成为全国人文荟萃之地,文化名人辈出。

(二)贾儒与正统士人相杂

江浙地区商人传记作者的人数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数量较大,与徽州地区、其他地区商人传记作者相比,存在构成复杂的特点,不仅有一般士人,还有典型的正统士人与贾儒。

江浙地区30位商人传记作者,有6人在他们的文集中只为高士化的商人作传,可以把他们视为正统士人。这6位作者分别是徐阶,其《少湖先生别集》卷三的《望云记》;郑晓,其《端简郑公集》卷五的《哀烈胡氏传》;周思兼,其《周叔夜先生集》卷八的《胶东二高士传》;张翰,其《奚囊蠹余》卷十四《贞女传》;莫如忠,其《崇兰馆集》卷十四的《孙省祭传》;归有光,《震川集》卷二十六《归氏二孝子传》,均为高士化商人所作。以上6人的文集中,除了这些高士化商人传记,笔者没有找到其他传记是为商人所作,因而可以视为典型的正统士人。

江浙地区的正统士人比较典型,贾儒也很典型。昆山郑若庸在《南溪记》中说:“余平生乐与歙之人士交,歙之人士亦多好余。”⑮此语证明了江浙地区的文士与歙县商人之间天然存在着相互吸引之力,郑若庸为歙县商人作传以获利,歙县商人让郑若庸作传以留名。郑若庸的别集《蛣蜣集》中共有商人传记9篇,《北游漫稿文》中共有商人传记者4篇,都是为歙县商人中的一般商人而作,传主都没有高义之行,有的传主甚至连让人称道的一般义行都没有。因此,郑若庸即使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贾儒,亦相去未远。长洲人张凤翼,沈瓒《近事丛残·张灵墟》记其人曰:“张孝廉伯起,文学品格,独迈时流,而耻以诗文字翰结交贵人。乃榜其门曰:‘本宅缺乏纸笔,凡有以扇求楷书者,银一钱;行书八句者,三分;特撰寿诗寿文,每轴各若干。’人争求之。自庚辰至今,三十年不改。”⑯其书法与文字已到了明码标价的地步,即便文学品格高迈,也不能洗清贾儒的嫌疑。

一般士人“一方面信奉儒家核心的伦理价值观念,因而他们与正统士人一样,从骨子里看不起商人;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拒绝为商人创作请托之文,并接受商人支付的润笔费。”⑰除以上的正统士人与贾儒外,江浙地区其他的商人传记作者为一般士人。

江浙地区不仅文化发达,同时也是明代的经济中心之一,尤其淮扬,是最重要的海盐聚散地,也是徽商的逐利之地。文化与经济在同一区域的繁盛,使得好名的徽商与江浙地区的文化名流有了接触的机会。明代中期商品化的商人传记,绝大多数都是为徽州商人所作,但商人传记的作者大半却来自江浙地区,尤其是江苏苏州地区。周晖在《二续金陵琐事》中所载的一段明人之间的对话可以恰到好处地说明江浙地区的文人与徽州地区的商人之间的关系:

凤洲公同詹东图在瓦官寺中,凤洲公偶云:“新安贾人见苏州文人如蝇聚一膻。”东图曰:“苏州文人见新安贾人如蝇聚一膻。”凤洲公笑而不答。⑱

“新安贾人见苏州文人如蝇聚一膻”,使得江浙地区的大多数商人传记作者是一般士人与贾儒;然而,江浙地区作为人文荟萃之地,也不乏坚持传统儒家思想的正统士人。江浙地区商人传记作者构成的丰富性,源于该地文化与经济之间的矛盾与融合。

三、边缘区其他作者的群体特征

其他地区是商人传记消费的边缘区,远离徽商传记消费的影响。这一区域的作者15人,分别是李梦阳、吕柟、李开先、王慎中、吴国伦、崔铣、李攀龙、毛伯温、欧阳德、靳学颜、宋仪望、耿定向、殷云霄、常伦、林希元。15位作家共撰写商人传记26篇,只有李梦阳《鲍允亨传》、王慎中《黄梅源翁传》、李攀龙《何季公传》、耿定向《儒贾传》4篇传记的传主是徽州商人,比例为15.4%,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1.9%。其他地区人均创作1.73篇,全国范围内作者总人数为50人,创作商人传记160篇,人均创作3.2篇,其他地区商人传记作者人均创作篇数,大约为平均水平的一半。由于远离商人传记消费的中心区,消费气氛不浓,其他地区的作者相对而言有以下特征。

(一)声名藉甚

其他地区的15位商人传记作者,虽然没有官居一品或首辅者之人,但多是当时的文学名流。在这15位作者中,100%都是进士出身,仅常伦1人传记未收入《明史》中,入传《明史》者占93.3%。其中李梦阳、吕柟、李开先、王慎中、吴国伦、崔铣、李攀龙、欧阳德、耿定向等人,声名藉甚,多为开一代风气之人。

《明史·李梦阳传》载:“弘治时,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梦阳独讥其萎弱……又与景明、祯卿、贡、海、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而梦阳尤甚。”⑲

《明史·吕柟传》载:“时天下言学者,不归王守仁,则归湛若水,独守程、朱不变者,惟柟与罗顺钦云。”⑳

《明史·李开先传》载:李开先“性好蓄书,李氏藏书之名闻天下。”㉑

《明史·吴国伦传》载:吴国伦“归田后声名藉甚,求名之士,不东走太仓,则西走兴国。”㉒

王慎中、李攀龙、耿定向是领一代之风气者,即使如宋仪望、靳学颜、毛伯温诸人,不能领一代之风气,《明史》中也有详传。

(二)未染贾儒之习

由于商人传记消费气氛不浓,其他地区的作者不会单纯为了润笔费而撰写商人传记,因而他们之中没有像汪道昆、王世贞那样的商人传记批量生产者,更没有像吴子玉、郑若庸那样单纯为收取润笔费而撰写商人传记的贾儒。

其他地区作者创作的23篇商人传记,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是为高士化商人而作3篇,分别是李梦阳《鲍允亨传》、吕柟《孙杨义交传》、常伦《辛元传》;二是为机诈商人而作1篇,为殷云霄《朱恺传》;三是为亲人而作7篇,分别是李梦阳《贞义公传》、李开先《张寿翁传》、宋仪望《族谱列传》中为其祖先仲玉公、贞寿公、隐聘公、隐间公、隐宾公所作之传。四是为儒士化商人而作4篇,分别是吕柟《安泰民传》、林希元《敦义记送饶一贯归广》、靳学颜《仙氏创建石桥记》、耿定向《儒贾传》。五是为挚友而作5篇,分别是李开先《雪蓑道人传》,吴国伦《中宪大夫刘公传》,崔铣《愚庄居士传》,毛伯温《贾尚德传》,宋仪望《南山居士传》。以上20篇传记的传主,为高士化商人、儒士化商人与机诈商人所作之传,目的是为了褒扬与批评;为亲人、挚友所作之传,目的不是或不完全是为了获得润笔费。

除了以上20篇传记外,还有3篇传记分别是李攀龙《何季公传》《张隐君传》以及欧阳德《益庵记》,不明撰写目的。不过,这3篇传记的传主皆有义行,如《益庵记》的传主邓某“岁大侵,发粟助赈,不待征令;小饥则折券。”㉓李攀龙所作的《张隐君传》隐去了传主的商人身份,通过《沧溟集》卷二十四《祭张隐君文》方知传主为商人。

由此可知,其他地区作者未染贾儒之习,一般不会单纯为了润笔费而为商人作传。究其原因,其他地区远离好名的徽商的故里,同时又远离江浙这一徽商经营最重要的目的地决定了好名的徽商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去向他们求传。

四、结论与思考

好名的徽商是推动明代商人传记消费最主要的动力,商人传记消费与生产以徽州为中心,其需求波及的主要地域是徽商主要经商目的地江浙地区,余波则扩散到了全国其他区域。通过对以上三个地区商人传记商品化的程度及作者的群体特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从中心区到亚中心区再到边缘区,商人传记的作者在学识、名气上呈现现出递增的态势。徽州地区商人传记作者中进士出身者60%,江浙地区为86.6%,其他地区则为100%;徽州地区入于《明史》列传者占20%,江浙地区63.3%,其他地区为93.3%;徽州地区仅有汪道昆一人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江浙地区则有茅坤、唐顺之、王世贞、申时行等多位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其他地区的商人传记作者则有将近一半为开一代风气之先者。这些数据说明,徽商推动的传记文学商品化,在推高了作者与作品数量的同时,拉低了作者的整体水平。从边缘区到亚中心区再到中心区,作者的贾儒特征越来越明显。其他地区的作者没有单纯为了润笔费而撰写商人传记的贾儒,江浙地区的作者贾儒、一般士人与正统士人兼而有之,徽州地区则多为出身商人家庭的贾儒。这一趋势说明,在商人传记商品化的过程中,作者因与商人有了名与利之间的交换,难免会染上商人之气。

以明代商人传记消费影响的波状扩散为基础,还可以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思考,第一,徽商传记消费的影响范围主要限于徽州与江浙地区,全国其他地区的文人总共只为徽商撰写了4篇传记,明中期徽商的影响力是否波及全国,需要谨慎思考。第二,明中期商人与士人之间的名利互动,主要限于徽商与徽州文人、徽商与江浙文人之间,当时的士商互动是否如学界所认为那样广泛,亦需斟酌。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33400)】

①见笔者所撰《明中期文人别集中商人传记文献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3年。附录《明中期商人传记作者小传》简述了50位作家的生平信息,《明中期文集中商人传记目录》著录了160篇商人传记的篇名、出处、传主姓名、籍贯、经商地、经营行业、与作者关系等。本文的统计数据以此为文献依据。

②刘勰《文心雕龙》,周振甫译,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1页。

③⑥金瑶《金栗斋先生别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585、585页。

④⑤⑦何应松《道光休宁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74、274、246页。

⑧赵吉士《康熙徽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本,成文出版社1975年版,第1685页。

⑨⑲⑳㉑㉒张廷玉《明史》[M],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382页,第7346页,第7244页,第7371页,第7379页。

⑩姜宝《姜凤阿别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302页。

⑪⑬吴子玉《大鄣山人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648、642页。

⑫⑰张世敏《明代中晚期士商关系反思》,《北方论丛》,2013年第1期。

⑭杨正泰《明代驿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67页。

⑮郑若庸《蛣蜣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578页。

⑯陈文新《中国文学编年史·明中期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51页。

⑱周晖《二续金陵琐事》,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312页。

㉓欧阳德《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500页。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商人文学消费与明代商人形象嬗变研究”(编号:ZGW1416)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徽州地区徽商士人
乡村振兴背景下徽州地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思考
国画山水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设计策略研究
近代徽州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概论
魏晋士人的“身名俱泰”论
明清徽州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论陶渊明对诸葛亮的接受——兼及士人仕隐之间的矛盾与彷徨
竹林七贤: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徽商回归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徽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