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鉴赏空间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诗人通过对被敌军攻破后的满目疮痍的长安城的描写,抒发了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之情。司马光评价此诗说:“国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城春草木深,明无人迹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而“家书抵万金”一句真切地写出了战乱中的人们思念亲人的心情,“白发不胜簪”这一细节更是让人增添了无尽的愁思。《秋兴八首(其一)》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杜甫时年55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自己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诗人的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于是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乡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两首诗的背景不同,但都蕴含着深重的忧思。
[读有所思]
《秋兴八首(其一)》与《春望》中的景物描写作用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