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彬
摘要:为确保农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故应对农机具进行维修和保养,才能做到生产与收获中正常发挥其作用。本文对农机的保养与维修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与解析,以供参考。
关健词:农机;保养;维修
一、技术保养
农业机械应重视平时的保养,且必须根据技术保养规程,动力机械保养周期是根据主燃油消耗量来定的,只有按技术、按项、按号、按时要求进行保养,方可达到保养标准,才可确保机具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1.燃油动力机械要做到:(1)技术状态始终保持良好;(2)做好磁电机、汽化器、机油检视口、柴油箱口、汽油箱口和机油加注口的“六封闭”;(3)应确保工具、机器、油、水和气的“五净”;(4)不漏电、不漏气、不漏油和不漏水的“四不漏”。
2.配套农具应实行常年修理,且要做到(1)三灵活:升降灵活、转动、操作;(2)五不:不缺件、不锈蚀、不变形、不钝、不旷;(3)一完好:良好的技术状态。
二、农业机械维修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机向小型化发展,农机维修市场快速发展,农机保有量飞快提高,可也暴露了大量问题,为了降低此负面影响,务必应加强维修管理。目前常见的维修问题有以下几种:
1.维修设备不够完好。维修质量的主要保证是完好的维修设备,个别维修点没有相应的维修设备,但还在进行大修,预留了安全隐患,增加了事故的发生率。
2.维修人员缺少驾驶经验。通常情况下,经过维修的拖拉机应进行驾驶实验,在实际驾驶中检查维修是否符合要求,可多数维修人员驾驶经验尚显不足,故将造成事故发生。
3.部件维修不到位。在我国,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经常管理检查不到位,维修求快,造成维修事故频率提升。
4.维修技术水平低。维修人员因维修技术水平限制,盲目操作,方法力度不恰当,不懂拆装窍门,导致维修质量下降。
5.排除故障不切断电源动力。不切断电源动力进行维修是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的,此类事故发生频率较高,虽然农机监理部门对此类事故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可伤亡事故还是不断。
三、农机维修的原则
1.分析评论为维修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围绕着经济效益这一中心目标是农业机械维修经营管理中开展活动的基础。所以,应采用一定的方式和原理作为依据来对机械进行维修,应及时预测确定其最佳使用寿命和设备的剩余寿命,并进行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建立评价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对设备的更新、改造和修理进行分析评价,采用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最佳方案,为维修决策提供保障,确保维修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维修要以经济寿命为依据。在农业机械维修的经济方面来看,通常是以设备的经济寿命、更新、维修、使用为基础。使用到一定年限的农业机械设备,因为损耗的攀升,成本费用方面将会不断增加,务必在合理的使用费用支出下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才能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方能够确保正常使用,实在存在成本较大或者不能修复的情况,应务必更换新设备,来保证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
3.预知维修。当前,因为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最重要的修复方式是农业机械预知维修,它从基础上改变了农业机械维修的盲目性。根据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机械的损坏零件维修或更换,它具备以下4个优点:首先是提高了生产率;其次是减少了维修时间;再次是增加了运转时间;最后是减少了机械引起的灾害。
四、农机维修的管理
1.维修部门要认真负责。在对农机进行维修的时候,各级的农机维修站一定要严格按照各种修理质量的相关技术标准和修理工艺的规程,切勿大意和盲目维修。在配备上要做到及时更新维修器具,器具务必应做到齐全、先进,确保设备精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2.农机维修的两种形式要协调统一。政府成立的农机主管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协调后同意的农机维修站以及农机制造商在各地建立的售后维修地点。此两种方式是目前我国农机维修的主要方式,故在一定维修完成之后,农机户应索要正规的发票,这样可在保修期内如果再次出现问题,可以凭发票进行处理。要不也可以向技术监督和农机部门进行投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农机的维修务必应选择公办合法的维修点。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机的维修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但它的不足之处就是维修人员恶意的破坏农机,工作不负责,或者技术不到位,此类情况给农机户造成严重的伤害。为了改变此类伤害,切实保护农机户的权益。首先农机户在进行维修的时候应保持理性,选择公办合法的维修点,如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有维权的意识。其次是有关部门应负责对农机维修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
(黑龙江省龙镇农场16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