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荔枝主要病虫害

2015-09-24 00:08甘寅威
新农村 2015年9期
关键词:荔枝防治措施

甘寅威

摘要:荔枝是紫金县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是广泛种植的主要水果,更是全县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荔枝是亚热带水果,原产于我国南部,国内现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栽培管理过程中,果农要及时防治常见的病虫害,以免影响树体生长,造成果量少、果实小、品质差等现象,直接导致减产、减质、减效。

关键词:荔枝;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1.荔枝

荔枝具有喜湿、喜光、喜温暖等生长特点。其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蛋白质、糖份等,可促进微循环、使皮肤细嫩光滑、补充能量、缓解疲劳等效果,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据《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有补脾益肝、生津止呃、消肿痛、镇咳养心等功效”。荔枝不仅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木材坚实耐腐,是造船、梁、柱、家具的上等选料。

2.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叶斑病、炭疽病、荔枝煤烟病等,主要虫害有荔枝蝽象、枝蒂蛀虫、瘿螨、蚧壳虫、卷叶蛾等。本文主要介绍霜霉病、炭疽病、荔枝蝽象、瘿螨。

2.1霜霉病

霜霉病是危害荔枝生长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嫩枝梢、花穗和果实,病害严重时会造成嫩枝梢干枯、落花、落果、烂果,影响果实产量与品质,造成严重减产。

2.1.1发病规律及条件

①发病规律:病菌在病组织上越夏和越冬,翌年春夏交替时产生病孢子囊,孢子囊借助灌溉水、雨水、气流、农事操作、昆虫等进行传播。将成熟或已成熟的果实比青果期易发病。同时,结果量较多的发病率高,病害严重。

②发病条件:发病条件有雨水多、湿度大、日照少、通风透气性差,尤其是连绵阴雨天气,更易诱发病害高发流行。病菌孢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6-10℃,侵染温度15~17℃。

2.1.2发病原因。荔枝霜霉病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病害,可危害多种植物,如大豆、白菜、黄瓜、甘蔗等。其发病快、传播迅速、危害大、损失重。病害严重时可造成减产20%-40%。种植过密,也是造成此病高发的重要诱因之一。

2.1.3发病症状

①叶片发病,表面出现淡绿色小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呈不规则状,变为淡黄绿色,雨水多、湿度较大时病部生出霉状物,呈白色。

②花穗期发病,花穗逐渐变为褐色并腐烂,雨水多、湿度大时生出白色霉状物。

③果实染病,发病初期果皮表面生出不规则形状病斑,呈褐色,果肉发酸,病斑处现裂口,造成裂果。病斑迅速扩大至全果,果实变为黑褐色,果肉腐烂,有褐色汁液溢出,并散发酒味,果实脱落。

2.1.4防治措施

应遵循农业防治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选产量高、抗病优良的品种。选择地势平坦、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排灌畅通、远离污染、有洁净水源、交通便利的果园种植。加强管理,合理控制果树密度。浇水不宜过多,要小浇,切忌大水漫灌。遇有大雨或连日阴雨,要及时排水排涝,避免果园湿度过大,引发病害。果实成熟后要及时收获,并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冬季要适时清理园内杂草、枯枝、落叶,集中做无害化处里,严禁随意丢弃堆放,可有效减少越冬病菌,降低病害的高发率。

发病初期可用60%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在花前和收果前20天喷雾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将药液喷至基部叶背,以提高药效。发病中后期可用80%霜可脲氰64%代森锌、68.75%氟菌·霜霉威,或雷多米尔、杀毒矾等药物喷雾防治,3-5天喷一次,喷药次数视发病情况酌情掌握,一般喷2-3次。

2.2炭疽病

炭疽病是由(colletotrichum sp)刺盘孢属侵染引起,属真菌性病害,是危害荔枝幼龄树的重要病害。

2.2.1发病规律及条件。病菌孢子在病叶、枝梢及果实上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借助气流、雨水、灌溉水等进行传播。多发病于4月中下旬至5月初、5月下旬至6月初;8-9月如阴雨连绵,湿度较高,也会导致病害高发。主要受气候、温度、湿度影响,最适宜的发病温度22-29℃,高温、多雨、高湿是重要诱因。修剪果园时温度湿度适宜,病孢子随风力等侵入剪枝伤口,导致发病。

2.2.2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枝梢和果实。叶片发病处生出小黑病斑,逐渐扩展至小圆形病斑,呈灰褐色,后病斑扩大为灰褐色干枯轮纹状;枝梢发病处出现圆形或长椭圆形灰褐色病斑,后病斑中部微凹陷,密生小黑点,病害严重时枝梢枯死;果实发病,会造成局部枯死或畸形果。

2.2.3防治方法。在农业防治基础上,4月上中旬适时喷药,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45%代森铰水剂600倍液等,要几种药液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造成损失。

2.3荔枝蝽象

荔枝蝽象俗称臭屁虫,是危害荔枝、龙眼的重要虫害,虫害高发时,不仅影响果实品质,还会造成严重减产,降低收益。

2.3.1危害。荔枝蝽象吸食幼芽、嫩梢、花穗、幼果的汁液,引起落花、落果、叶片枯萎等。害虫受惊会射出臭液至嫩叶、花穗、果实上,造成各部位呈褐色灼伤,被灼伤处变焦发黑,果实受损。

2.3.2发病规律及特点。荔枝蝽象一年发生1代。成虫在荔枝树上越冬。第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进行产卵,每个雌虫能产5-10次卵,卵多数产在树冠下部的叶片背面,也有将卵产在花穗、果梗或枝条上,清明后陆续孵化。此虫害多发生在枝叶繁茂、花多果密、邻近村社的荔枝树上。通常情况下,荔枝蝽象在大量产卵前和3龄以前抗药性较弱,高龄害虫不仅活动范围广、危害大,且抗药性也比幼虫强。

2.3.3防治措施。防治荔枝蝽象有两个关键。

①首先,在早春成虫未产卵前加以防治,可有效降低害虫基数,效果明显。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40%乐果1000倍液、灭虫灵乳油1500~2000倍等药液。

②其次,在每年5月中旬虫卵孵化后,对药物较为敏感,抗药性较低,易于防治。可用10%高效灭百可2000倍液、4.5%高顺反氯氰菊酯2500~3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等,连用1-2次。

③当温度在10℃以下时,可用力摇动树枝,利于越冬成虫掉落,然后将掉落成虫集中烧毁,降低害虫的繁殖率,减少虫害的高发。

④用药时间尽量安排在田间没有露水的清晨或傍晚,此阶段温度相对较低,害虫活动能力较弱,受药面积及受药率都会相应提高,从而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⑤药物防治时,尽量采用几种药液交替使用,避免单一使用一种药物,避免害虫产生耐药性,不仅降低药效,延误防治的最佳时机,而且更会造成产量受损。

⑥生物防治。要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荔枝蝽象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既可减少生产成本,又能减少劳动力,更能减少各类化学药物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如利用平腹小蜂进行生物防治。

2.4瘿螨

瘿螨也称为瘿壁虱,俗称毛毡病,也是危害荔枝生长的主要虫害之一,主要危害荔枝的嫩叶、嫩枝、花穗、幼果,国内荔枝、龙眼产区均有发生。瘿螨世代重叠,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气温稍暖便可活动,4月上旬繁殖量开始增大,5-6月螨体密度最大,危害也最为严重。

2.4.1症状。危害症状表现为病部出现针头状凸出的小病斑,病斑逐渐扩大,背面凹陷,叶背部生出白色茸毛,茸毛浓密很像毛毡,且由白色变成褐色。发病的嫩叶、嫩枝畸形扭曲,花器受害且干枯、脱落,不开花结果,影响树势;幼果发病,病部粗糙且隆起,呈红褐色,发病部位生出茸毛状分泌物。瘿螨易发生在枝叶浓密的荔枝树上,可借助风力进行传播。

2.4.2防治措施。可用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90%敌百虫结晶加40%乐果乳油,按1:1:1000倍液兑水喷雾防治。施药时要注意喷荫蔽处,避免漏喷,影响防治效果。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农业局517400)

猜你喜欢
荔枝防治措施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阿义”和荔枝
荔枝熟了
荔枝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