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根守正 养气铸魂

2015-09-24 14:47杜亚群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校本汉字语文

杜亚群

2010年,市北中学申请参加由中华书局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获得批准。市北中学以“上海市市北中学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为子课题,把汉字教育纳入校本课程,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办学特色和师资条件,在不同类型课程中推行汉字研究。我们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打造以语文教师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骨干,有效加强语文教师的文化修炼。同时,将汉字研究纳入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立根守正,养气铸魂。几年来,我校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精神品格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目标与思路

精神家园之根,为中华文化传统,中华文化传统之源,首推汉字文化。因此,我校创设汉字教育校本课程,其目标不仅在于落实我校“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引领学生登上巨人的肩膀”的教育理念,营造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育人环境,也在于培养现代语文教学之灵气、语文教师国学素养之底气、学生汉语言文字之文气,更在于用中华文化之魂铸造学生的传统文化精神和民族品格,为社会培养精神充盈、具有高尚灵魂的公民,以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以“汉字研究”为抓手,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不断深入的改革,把两纲教育有机、有序、有效地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促进,充分体现了我校的教育特色和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其中,拓展类课程有:汉字文化选修课;兴趣类课程有:语文组的汉字研究校内师训项目、学生汉字研究小组;实践类课程有:“翰墨沙龙”书写汉字活动、教工书法展活动、学生硬笔书法比赛等。这些都是我校汉字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内容。

在汉字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中,语文组教师是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我们的课程实施也对语文组老师在专业水平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写好汉字、研究好汉字、讲解好汉字,成为我校语文教师在专业化水平上的最基本要求,以此推动、提高语文老师专业化水平,为汉字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积蓄活水与能量。

二、过程与方法

在汉字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中,我校以文化选修课为点,编写汉字教育校本教材,带动基础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革新;以语文教师为点,带动全校各科教师规范地读、说、写、教;以学生汉字研究社为点,带动全校学生研习汉字的热潮;以展示的五个舞台为点,带动全体师生研习汉字的热情。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市北中学形成良好的汉字研究与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

1.制定课程计划与纲要,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

为实现汉字研究的校本化、课程化,我校成立了以师资处、学生处、语文组老师为班底的“汉字教育校本课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充分征求广大教师建议的基础上,讨论研究并制定出汉字教育校本课程的规划、实施纲要,与我校文化选修相结合,成为学生选修课的课程之一。我们在“汉字拾趣”的大课题下,根据学生的特长与兴趣,开设“汉字与六书”“汉字的魅力”“汉字的发展历程”“书法艺术及欣赏”“民间绝妙对联欣赏”“汉字的规范要求”等选修课程,引导学生领略汉字魅力,增强其对汉字的情感认同。

为确保汉字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制定了一套评价体系:(1)文化选修课的学生评价细则;(2)师训课程作业评价细则;(3)汉字研究文章评价细则;(4)每月一展作品评价细则;(5)活动参与态度及效果评价细则。

2.把汉字研究纳入师训内容,编写汉字研究校本教材

我校语文组把3000个常用汉字作为研究对象,每人每月至少研究1个汉字并撰写文章。研究分为三阶段:

(1)回归本源。时间为2009—2010年。主要任务是分析汉字的音、形、义,尤其字形的古今演变。

(2)体验人生。时间为2011—2012年。主要任务是“从汉字体验人生”,每个老师选出二、三个能够概括或揭示自己教学人生特点的汉字,上升到教育学高度来自我评价与反思。

(3)艺术鉴赏。时间为2013—2014年。主要任务是以“诗眼鉴赏”为切入点,再将“诗眼”转为“教眼”,从教的角度设计引发学生思考的路径与程序。

学校将语文教师汉字研究三个阶段的成果编成三本校本教材:《汉字研究》《从汉字体验人生》《诗眼与教眼》。

3.成立学生汉字研究小组,开辟“每周一字”交流平台

2010年9月,在陈军校长的倡议下,我校成立学生汉字研究小组,并开展了一系列汉字研究活动。学生不仅继承《说文解字》的遗风,从汉字的音、形、基本含义、衍生含义等角度展开讨论和研究,更关注汉字运用的生活性、时代性与个性化;不仅注重汉字的独立性,更关注它们的关联性;不仅关注汉字的过去、现在,更关注其未来发展。校报《溯光》开设“说文解字”板块,每期推出一字,以小论文的形式展示学生研究汉字的成果。每周升旗仪式上也增设“每周一字”演讲环节,分享学生最新的汉字研究心得。

4.开展各类汉字文化活动,展示师生汉字研究成果

学校定期开展各类汉字文化活动,提高全校师生的参与热情。如,举办“翰墨沙龙”活动,倡导全校教师写好“三笔”字(毛笔、硬笔、粉笔),锻炼教学基本功。又如,学校工会利用“东方讲坛”和“午间文化茶座”栏目,为全体教师开设“书法艺术欣赏”“常用汉字规范书写系列讲座”等活动,得到老师们好评。

此外,搭设五个舞台,及时展示师生汉字学习与研究的成果:(1)每周升旗仪式展示一个汉字研究成果;(2)每月一次师生书法展;(3)每年举办一期校园“汉字节”,以“汉字”为主题,开展猜灯谜、接对联、演讲比赛、硬笔毛笔书法比赛、作文竞赛、汉字纠错等一系列活动;(4)编辑刊物,学校为语文教师编辑印刷了三本汉字研究专著,为学生出了5期汉字研究专刊;(5)组织以汉字教育为主题的对外交流、参观考察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校汉字教育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发展,在闸北区乃至上海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成效与展望

立根守正,养气铸魂。汉字研究,促使师生形成汉字读、说、写规范化与书法练习常态化的新潮与良好习惯;促进师生对汉字的重视与认知,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认同与自觉传承;形成了我校富有特色的汉字教育读本与汉字教育课程;有效夯实了全校师生,尤其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促进了师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更推进了语文学科的建设。

近年来,语文组3位教师举办了个人书法展,语文教师发表文章近20万字;在各项基本功大赛中获得区级以上奖励达100多人次。

2012年和2013年,我校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总课题组年会上获得先进集体奖,语文教师的汉字研究集《汉字研究》在校本教材评优中获二等奖,学生的汉字研究集《甘棠》在校本教材评优中获二等奖。王志斌老师的《市北中学语文组的文化修炼》、程夕琦老师的《高中学段传统经典背诵的实践探究》在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顾光宇老师的《中国书法的份量》在案例评比中获一等奖;顾光宇老师的《寻根·传承·铸魂》、舒适老师的《论上海市市北中学拓展型课〈文史哲经典文例学习〉的意义》在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

在总课题结题会上,我校交流了“汉字研究”校本课程实施经验,相关论文荣获一等奖。

汉字研究虽然成效显著,但我们仍在思考:在功利化的价值取向下,如何保持汉字研究的热情与理智?如何让师生的汉字研究与他们的生活、学习紧密联系?汉字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步骤如何进一步优化?

基于此,我们将在新一轮汉字研究中尝试新的做法:

第一,创新研究管理机制。创建市北中学学校文化研究中心,负责汉字研究的研究、管理与实践。

第二,建立联动互辅机制。整合语言文字类社团,将其开发成为汉字研究的实验性示范性展示平台;让词社、诗社、小说社成为汉字研究实践的试验田与样板田;让书法社成为汉字研究的演习场与展示窗;让天下事研究社成为汉字研究的传播网与宣传站。

第三,创建文理科互通课程。开设“文史哲经典文例学习”课程,让各学科教师同堂互动,让汉字研究的营养直接输入到各学科教师及学生的文化血管当中。

猜你喜欢
校本汉字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