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

2015-09-24 04:59冯旭荣
延河(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自学土地

冯旭荣

学无止境

冯旭荣

当年因为偏科英语成绩不好,以几分之差被拒之高校门外,自己懊悔不已,假若当初听老师的话,怎会有如此的结果?然而后悔是无用的,再无情的自责也无法改变现实,摆在我面前的路有两条:要么回家,要么补习,让我一时很难抉择。我想到了家,想到了黄土高原上的父母,他们以土地为伴每天不停地辛勤劳作,始终对土地抱有希望,然而无情的现实却不给他们应得的回报,他们不得不看天吃饭,年年期盼风调雨顺,却很少能够如愿以偿,在旱塬旱象似乎是难于摆脱的魔咒,他们的忍耐付出就像倔强的性格,再大的打击也不会放弃对土地的守望。

我很难理解他们对土地的那份执着坚守,就像不能理解他们期望我跳出农门的那份固执期盼一样。记忆深处总留下父母的教诲,就像他们说的:“我们大半辈子已经过了,什么苦都吃过,唯一放心不下的是身单力薄的你,怎么承受得住土地的繁重。”他们不止一遍用周围的事例教导我,叫我一定要考上大学,这样才能了却他们的心愿,让他们生活的踏实。

记得那年我初中毕业考上了县城重点高中,父母为此高兴了很久,在和街坊邻居的闲聊中总免不了说到儿子的争气,母亲早早就为我准备好了上学的被褥用品,那时幼稚的我却对家门口的母校恋恋不舍,本以为初中毕业还会在这里继续读高中,不想命运却要把我推向另一个站点,虽然它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地方,但那时的我却没有做好思想准备,我不想离开早已熟悉的家门口学校,这里是多么的亲切,有家一样的感觉,我不知道县城中学有什么好,但我不能扫了父母的兴,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打拼出的求学路。

十几里的上学路途虽不算远,然而尽是坡道,人们戏称“两不蹬”,意思是骑车来去都不用踩踏板。当时有自行车的人家不多,自己不敢奢望能骑上自行车上学。当父亲把一辆崭新的飞鹰牌自行车推到我面前时,我连做梦也没想到,我知道为此父母需要多么的省吃俭用,每当周末骑着它回家的时候,那种幸福感会传遍全身。

然而高考落榜让我辜负了父母的期待,我不敢想象父母失望的样子,从此愧对的心结便在我的心间缠绕。现实不许我犹豫,是补习还是回家务农,我必须做出选择,最终我选择了后者,我不想让年迈的父母再为我付出太多,只想让失败的疮口在土地间疗伤,心中的那份郁结或许在劳动中可以得到平复,这种选择即便有些自暴自弃,也权当以此来惩罚自己,了却心中的一份遗恨。

回到生我养我的农村,回到曾经对自己抱有希望的父母身边,那些曾经梦回萦绕的学习生涯渐渐淡去,乡村的风滋润着身体,也滋润着灵魂。从校园回到乡村,我以无知年少的身份加入到农民行列,心中充满忐忑不安。别以为出身农家就是一个合格的农民,在耕耘和播种面前,在黄天厚土面前,初出茅庐的学子显得束手无策,曾经的知识在广袤的土地面前是如此的学浅,许多派不上用场,应试教育的门窗在现实生活中紧紧的关闭着,很少能闻到泥土的气息。庄稼的生长更多要靠实践和经验,那怕你土生土长在农村,也未必能成为稼穑的高手。我此时无法弥补十年寒窗对土地的疏远和隔膜,瘦弱的身躯能否支撑起自己一时冲动作出的选择,此时此刻有些不敢面对,不敢细想。

然而,有一点却毋庸置疑,没有了老师滔滔不绝的唠叨,没有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不再有激烈的竞考,心情轻松了许多。

堆雪 绘画

日子一天天过去,失落成了挥之不去的梦魇,当农民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生活也并非我理解的那么容易,每天把日头从东背到西,每一步都要洒下许多汗水。手掌很快被锄把磨出血泡,我在经历由一介书生到农民的转换,由笔到农具,由书本到土地,就像更换了一所学校,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父母尽量不让我干重活,生怕我吃不住,后来才慢慢把一些力气活交给我,或许是想锻打我这块坯料,为着将来更好的在这块土地上生存,我理解父母的苦心。有一天,当我无意间听到父亲和邻居的对话,邻居说:“孩子小,干农活别心急,慢慢来。”父亲说:“谁的孩子谁不心疼?我是不想教他这辈子窝到这里头,对他狠一点,就是想叫他知道土地的繁重,让他趁早补习去。”我的心不由得一热,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每天和父母一起下地干活,虽然又苦又累,但不必劳心,日子过得随意且自在,闲暇时候和伙伴们打打扑克聊聊天,生活就这样平淡无奇的悄然而逝。伙伴中有的开始谈恋爱了,恋爱中的人似乎一下长大成熟了许多,原先无话不谈的我们一下子有了几分矜持,爱情的魔力在恋人与伙伴之间划出了界限,伙伴们悄然走出了朋友圈,进入了迷人的伊甸园。我们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不分你我,不会再有闲情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争执抬杠。恋人的时间只属于另一半,看着身边的伙伴各忙各事,心里便产生一些失落,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只不过他们先行一步。虽然我觉得遗憾,却仍然要祝福他们!

这时渐渐明白,一个人成熟的不只是年龄,更有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我不知道我是懵懂还是清醒,只是决定在立业之前不愿过早地成家,于是就产生一种不想把命运随意托付想法,这是一种反悔,是对我轻率作出决定的反悔,我要重新构筑自己的梦想,不能再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上世纪八十年代,摆脱农村生活的出路大概有两条:要么上大学,要么去当兵。经过反复斟酌,我还是选择了高考这条既令人悔恨,又令人向往的“鲤鱼跳龙门”之路,没有办法,生活在不断教育我,固执和任性只能说明不成熟,我何必要跟自己较劲?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好马也要吃回头草!

经过深思熟虑,我选择了自学这条艰辛而充满挑战的路,也许多少有几分感情用事,但我坚信自学是一种正确选择,我可以在英语上投入更多时间而不受干扰,我可以自由支配自己,不再受程式化约束,不必小心翼翼的违背个人实际去迎合教条,并且可以排除外界干扰。动力往往产生于被逼到绝路的时候,我怀揣着年轻人特有的自信,打算背水一战,或许压力能变成动力,相信自己能够用坚忍不拔的精神叩开大学之门。我说服了父母,开始了人生一段崭新的拼搏。

一个人自学的日子是孤寂的,没有人与你探讨交流,很少有人给你鼓励帮助,只有白天的鸟鸣、夜晚的蛐蛐相伴,风雨同路,灯影相随,繁杂的内容,多变的习题,没完没了的记忆背诵,没完没了的验算求证,没完没了的纠错改正,就像彼时的心情,时而山穷水复举步维艰,时而柳暗花明得心应手。疲惫犯困的时候就洗一把冷水脸,喝几口酽茶提神醒脑;遇到难题百求不解时,就到田间地头散步放松,调整思路转换心情,随时提醒自己不钻牛角尖,经常暗示自己要勤奋刻苦,不能有丝毫放纵,感觉如同一辆拉着上坡的车子,稍一泄劲就会滑下,因此不敢懈怠,否则将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自学是一个人打拼的过程,除了自我提醒、自我激励,看不到对手。而对手们此时正在另一个战场向着同一个目标发起攻击,看似遥远,实际却很接近,近的如同一本书、一道题。所不同的是他们的一切是被安排好的,只要跟着老师走就行,而我得用心制定每一天复习计划,我清楚任何长远的打算都是靠不住的,每一个日出日落都会耗完一天的打算,因此,在我躺进被窝前,一定要计划好明天的复习任务,哪怕再困也不敢偷懒,不敢松懈。

那段日子时刻充满挑战,精神处在紧张兴奋之中,每天不得不为自己加压,又不得不伺机减压,人好像变成了机器,每一声轰鸣,每一次运转,都是信念在支撑,都是对命运顽强的抗争,这个时候真正体会到了自学的艰难,也理解了它的深意,它是用更多的付出来体现人生价值、诠释拼搏精神的一种生命历练,这是一种全新的人生阅历,是靠意志和忍耐填补求知的过程,是人生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清静的农村环境,带给人舒适的心境,长期与土地打交道的人们,虽然被繁重的农活拖累,但在劳作之余仍不忘记寻找快乐,他们言语质朴甚至有些粗俗,常常在一起开着善意的玩笑,甚或有些过头,但彼此毫不介意。我在学习累了的时候,就会凑到他们中间,听他们斗嘴,觉得很开心,他们很少拿我说事,也许是对文化人的尊重,乡亲们常常对我的自学竖起大拇指,也有以我为榜样教育自己子女的。也有对我的自学另有看法的,他们认为我放着学不去上,偏要在家里别出心裁搞什么自学,觉得不可思议;有的甚至认为一个小伙子不帮家人种地、分担家务,而是待在家里“享清福”,对不起大人。一些流言蜚语让我不知所措,心酸而又无奈,我可以忍受孤独,忍受寂寞,承受挫折和失败,唯独忍受不了无中生有的胡乱猜测。

好在父母是信任我的,他们一无反顾的支持我,鼓励我。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父母会隔着窗子叫我早点休息,别太累了,虽然有时思路会被突然打断,但心却被那份亲情温暖着,好像眼前冰冷的试题一下也有了温度;有时父母会轻轻推门进来,给我倒一杯水,或者问一声:“饿不饿?”他们从我的窗前走过时总是把脚放得很轻,怕影响我,农忙时候他们悄悄带上门去下地,不愿惊动我。我在孤独的学习中默默感受着父母的关爱,这种温暖的感觉在心中持续了很久很久,这种爱是我艰难复习中的精神支撑。虽然复习很忙,但我会在忙月时节丢下书本帮父母一把,以慰藉心中的对父母辛勤劳作的牵挂。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实现了考上大学的梦想。回顾自学走过的历程,百感交集,感慨良多,它是一笔人生宝贵财富,失败中的教训,挫折中的启迪,困难中的不屈,逆境中的顽强,这些将使我终生受益。

◎冯旭荣,陕西省作协会员。现供职于某总工会。有多篇作品在报刊发表,出版诗集《风之草》。

猜你喜欢
自学土地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第十二章热气腾腾的土地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分土地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赞成《自学之友》作为重点栏目
编者按: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