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燕
导师制是一种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制度,其与学分制、班建制被称为三大教育模式。在我国,“全程导师制”素来是研究生教育的专利。近年,全国各普通高校纷纷出台各具特色的导师制方案,部分高职院校也在探索实施高职学生导师制[1]。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机电学院)于2009年9月在商务英语等9个专业开始试行导师团队制。经过多年探索,已初见成效。以“全心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理念为显著特征的导师团队制,已成为机电学院全面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的重要平台和突破口。
实施导师团队制,从根本上看,是一场教学与管理的大变革,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管理队伍提出了观念、思维、能力方面的新挑战。如何应对新挑战,有待于教育者们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求解[2]。作为导师团队的核心成员,作为学生工作管理专职者,辅导员如何面对挑战,发挥作用,促进团队战斗力与可持续发展,亦值得求一解以作参考。
一 导师团队
机电学院为办创新型学校,提供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系统探索实施“产学结合建专业、工学结合塑能力、校企结合筑平台、四全育人作保障”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尝试与运行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导师团队制。
导师团队是学校为班级所配备组建的指导团队,承担着该班级在校期间的主体性的教育任务和管理责任。导师团队主要由专业教师、公共课教师、辅导员、企业专家、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一般而言,导师团队的人员数量、结构、职责等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而设。导师团队指导的学生既可是一个班级,也可是班级内的小组,或由同专业跨年级的若干学生组成,抑或跨专业跨年级的若干学生组成。在试行阶段,机电学院以一个自然班为单位进行组织,由一个导师团队对一个班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部教育任务和管理责任全程负责到底。
导师团队引入企业ISO9000“全程,全方位,全员”概念,实施“四全育人原则”,即全员育人、全心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将学习活动过程与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联系起来,从“导向”“导学”和“导心”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地设计和推进实践技能的培养、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和第二课堂的活动开展,致力于从机制上保证融素质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解决“教、学管理两张皮、素质教育不附体”的难题。导师团队不仅带领学生通过承接项目任务进行技术创新,还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选课和确定专业方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技能比赛、实训实习、技能考证、就业和传授职业道德以及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等。可以说,“导师团队是班级学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学习、生活、实践、就业的教育者、指导者、管理者,也是学生职业生涯的辅导者、表率者、鼓舞者。既为经师,更为人师,不仅授业解惑,更教学生处世之道。”
二 辅导员在导师团队中的作用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集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于一体,具备倡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传统和优势,也有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活动之中的实践经验,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指导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其职业特点来看,在导师团队里,辅导员主要起桥梁与纽带、组织管理、协调与激励、人生导师等作用。
1 在导师团队中具有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这个团队里,辅导员角色已涵括了班主任的角色。从工作时空来看,专业教师、公共课教师无须坐班,时间地点不定,企业专家、学生家长代表也不定期不定点,辅导员时间地点固定,与学生接触面较宽,相较于专业课教师,他们是“任课”时间最长的老师,也是“上课”门数最多的老师;相较于企业专家以及学生家长代表,辅导员和大学生接触最广泛、最具体,思想情感易于交融。由于接触时间最长、“课程”最多,同时有教育、管理、服务等多种功能,因此,辅导员成为学生与团队之间的桥梁,也成为学生与学院之间承上启下的纽带。
2 在导师团队中起组织管理作用
一个导师团队往往负责一个班级在校期间的全部教育任务和管理责任,在这个团队里,辅导员兼具班主任的角色,是班级学生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辅导员对一个试行班的日常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进行班团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学风建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选拔、培育、管理学生干部,进行日常事务管理,保障班级稳定有序。
3 在导师团队中起协调与激励作用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渗透到许多领域,影响到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导师团队内部、导师团队与学生之间,导师团队与其他组织单位,难免有冲突、意见不统一、要求不一致,以及资源调配、信息反馈、沟通等问题。导师团队中的辅导员在工作中起协调作用,除了要进行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干部之间、学生与教工、学生与导师团队、学生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协调,也要协调班集体与班级外的各种关系,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寻求班级发展的机会,更要在团队里,协调各方对学生的要求、活动安排及资源配置等。此外,还要协调团队成员的关系与教学活动安排并鼓舞士气,在协调的基础上,激励团队为同一个培养目标而团结协作,协同育人。
4 在导师团队中起人生导师的作用
作为导师团队核心成员,专业教师、公共课教师主要任务是课堂授业、进行专业实践和实习、专业教育等,重在学业教育与专业指导。而导师团队中的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从做人、做事、做学问各个方面教导学生,更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因此,辅导员在导师团队中,更需担负起人生导师的主要职责,与团队其他成员的角色互补,相得益彰。人生导师需从学生的成长出发,在学业方面给予指导,在社会认识方面给予辅导,在职业方面给予引导、在心理方面给予疏导、在人生目标方面给予向导。endprint
三 辅导员在导师团队里如何发挥作用
辅导员基于职业特点,应该通过明晰团队理念,自我角色定位,厘清人文与技能的思考,搭建互动式的立体沟通平台,主动自发地在导师团队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 明晰团队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导师团队按照产业和高职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坚持责效导向、四全育人,融“教、学、做、育”于一体,突出团队发展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从科学发展观来看,导师团队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人才培养质量来看,必须是既能够培养出贴近社会生产和职业分工的人才,又能够使这些人才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应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要求。辅导员在明晰团队理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自我定位。
2 强化角色,明确定位,发挥人生导师作用
团队是一个有机整体。辅导员必须认识团队中个体的定位,即成员在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每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所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如果想要把工作做好,就得知道自己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并清晰地理解该角色的位置。辅导员在充分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理解在团队中的角色,支持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人生导师的作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教导、学业辅导、生活引导、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乐业。
3 厘清人文与技能的思考,深度介入学生素质教育
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因专业知识背景不同,任务与育人角度更有侧重。辅导员应该了解技能背后有什么样的人文思考,首先要界定清楚专业培养目标,其次思考学生为什么学。结合自身的成长历程,辅导员把客观现象与微观实际结合起来,抓住人文素养,深度介入学生素质教育,督促学生在校期间按“六个一”要求(即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参加一次科技赛事;参加一次企业实践;投身一项志愿服务;形成一项业余爱好;参与一项企业项目;取得一项职业证书)自觉提升素质、能力,高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素质、能力目标。
4 搭建互动式的立体沟通平台,团结协作
建立辅导员与团队成员之间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授课教师交流。通过多种渠道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发馈。辅导员不定期听课或走访企业观摩学习,收集学生的专业学习信息,定期召开团队碰头会,或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互相交换信息、沟通交流,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教学中需要改进的环节、当前学生的整体状态交换意见,以便给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协助设计富有特色的专业活动,取得对学生教育的共识,统一对学生的要求和教育的步调,形成相互支撑、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机制。
总之,导师团队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必有一些不足之处,期待求索。作为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一线工作者的辅导员,应该在充分理解导师团队制的愿景并参与行动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及时自我定位,协调环境,有信心在导师团队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实现个人工作能力的提升与个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勇.对全程导师制和年级班主任双轨育人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8(10):49-51.
[2]陈光潮.论“四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体系[J].高教探索,2010(4):103-108.
[3]赖红莫;刘慧婵.导师团队对学生“负责到底” [N].中国教育报,2010-03-02.
[4]马宪亭,屈庆勇.全员育人环境下人生导师制教育实践探索与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