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张艳红文/陶小艾(知名亲子阅读推广人)特别鸣谢/阳光秀美
为爱阅读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编辑/张艳红
文/陶小艾(知名亲子阅读推广人)
特别鸣谢/阳光秀美
很多家长都已经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是了解如何进行适宜的亲子阅读的家长并不多。
理想的亲子阅读,不仅是一种教育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亲子互动。孩子在共读中获得智慧和关爱,父母在共读中收获孩子的真诚回馈。
作为家长,为孩子讲故事之前,要首先了解整个故事,有了自己的感触,才能把故事的真谛传递给孩子。而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一切要以孩子为中心,不要对孩子提出过多的要求,而失去了阅读的本意。
阅读的意义在于,孩子从中汲取有利于自己生命的营养,而不是认识多少个字,读过多少本书。
一心求成的本,想要第一个种出来,就急急忙忙地寻来锄头,把种子埋在雪地里,然后日复一日地等待,然而在那样漫天大雪的日子里,终究没有等来种子的发芽。他愤怒地刨开了土地,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
静呢,挑选最好的金花盆,查各种资料,用名贵药水和花土,这一切的努力感动了种子,它发芽了。然而,虽然有如此悉心的呵护,小幼芽却因为得不到阳光和氧气而很快枯死了。
只有安,小心地把种子装在小布袋里,挂在胸前,然后日复一日照旧过着平凡而有意义的生活:为寺院买东西,去庙门外扫雪,清扫寺院里的积雪,做斋饭,清晨去挑水,晚课后去散步……等到春天来了,安在池塘的一角种下了种子。故事的结局大家一定知道了,安的种子开出了千年莲花,那一刻,那朵莲花美得耀眼。这是什么样的力量啊!这里面一定有爱的力量。同时,这也是等待的力量,在所有的等待中,满怀尊重,尊重种子的习性——只需有适宜的外界条件就能生根发芽。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个紧张浮躁的社会,我们好多时候就如本和静一样,有些急功近利,有些揠苗助长,却忘记了自然的规律,一切只为目标而前进,而忽略了就算目标再好也需要因地制宜,也需要看一看这个目标在当前的可行性。
我们在养育孩子时,我们的孩子何尝不是我们手中的种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安然等待孩子的成长,不焦虑,不强求,不强加,一切顺其自然。
《安的种子》是一本我特别喜欢的书,就算不是给孩子读,我也会手捧这本书,很虔诚地打开,一页一页地读给自己听。
我喜欢这本书的文字,那么流畅精简,就连三个主人公的名字也是分别用三个字来称呼:本,静,安。这个故事更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老师父给了本、静、安三人一人一颗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让大家去种。
犹记得儿子学会走路时已是1岁6个月,在我先生为此事急得不行的情况下,我不断地告诉自己,只要孩子身体没有问题,他一定会学会走路的。那会儿,我顶着很大的压力,包括母亲从老家赶过来,想要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时,我依旧表现得如同什么事也没有。我老公说是孩子胆子小,让我悄悄放手,我不听,可是他却那样做,导致孩子磕破了嘴。我们后来明白,不是孩子胆小怕摔倒,是孩子的运动神经没有发育好,一直没有学会蹲下来再起身,身体相对来说比较弱。而且就算是他胆小,他需要我们等待,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多等待他成长一段时间呢?为什么非要和社区里其他宝宝看齐呢?通过这件事情,我越发坚定绝对不和别的孩子做比较,尤其不在比较时拿孩子的弱势对比别的孩子的优势。
其实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无法让家长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这个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尊重,尊重孩子,就像《安的种子》中的安一样,尊重种子的习性。其实安也是做了功课的,在书中我们看到,安小心地把种子放在胸前,给了种子温暖,在安去集市为寺院买东西时,他手里的那颗种子以及他面前那个挑着藕的人,都在传递着信息,讨论着如何可以让种子发芽,这些都是安在了解这颗种子。
这本书同样打动了我的儿子。记得我第一次给儿子读这本书时,读到最后,本来正在安安静静听故事的他,突然大力地鼓起掌来,我就知道,他懂了。而后我们又接连读了很多遍,他不问,我就一句多余的话也不说,所有的文字和图画都把成人想说的说尽了。
儿童礼仪专家、教育专家、畅销书《佩蓉的妈妈经》的作者蒋佩蓉老师,说过这样的话:“作为家长的我们,常常惧怕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其实,我们的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最可爱的亮点。不要惧怕培养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坚定地和孩子站在一起,请他们接纳自己的信念与梦想,因为只有做好了自己才最幸福。”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想要养育好这个孩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这个孩子的成长,接纳他,引领他,但是永远也不要尝试强行去改变他。
为人父母的我们手中都有一颗可以开出千年莲花的种子,何时会开?你们懂的。
中国原创绘本推荐及阅读感受
说到《安的种子》,我特别想推荐几本中国原创绘本。尽管我们现在读的大多数都是国外的绘本,尽管有很多家长说中国原创绘本过于保守,没有深入到孩子内心,作者要么过于中国风,要么过于说教,但是作为一个亲子阅读推广人,我仍旧希望中国原创绘本可以在孩子们的成长中留下印迹,也更加希望中国的原创绘本可以发展得更好。
推荐几本我和儿子特别喜欢的中国原创绘本。
《天啊!错啦!》
这是姬炤华和徐萃老师共同创作的绘本,第一遍读完,儿子就喜欢上了。不说画风,不说故事寓意,单就是儿子天天把裤衩套到头上,我就知道这本书太深入孩子内心了。而且儿子每次阅读这本书时,总会和我一边读一边表演,而且还要我说画外音,他似乎在从和我的对话中找寻答案,也在找寻什么才是对的。据姬老师分享,本书创作灵感来自《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的故事: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悠游自在,根本不知道自己原来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发现自己分明是庄周,而不是蝴蝶。那么,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书中无意指出谁对谁错,只希望这本书给孩子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思考,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对不同的人来说,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2.《一园青菜成了精》
这本书是由一首北方的童谣改编而成,反复阅读《一园青菜成了精》,慢慢就会读出童谣里的味道来——嬉戏的意味,这其中包含着真实和想象。童谣亦真亦幻的表现手法与儿童亦真亦幻的思维方式相吻合,真实与幻想的对接正是我所寻找的表达通道。我和儿子在共读中,一边读一边唱,不仅有韵律,而且有趣味。尤其读到“最近几天没人问,他们个个成了精。绿头萝卜称大王,隔壁莲藕急了眼,一封战书打进园”时,我和儿子也学着青菜的样子,“开战”了。
3.《团圆》
《团圆》讲的是过年的故事。年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要过年了,爸爸回家了,他为家人带来了快乐和温暖。故事中的“我”享受着爸爸特有的关爱,去高高的屋顶看龙灯,在汤圆里包入一枚好运硬币。可是,很快爸爸就要离开了,短暂的团聚之后又是长长的离别。“我”郑重地把好运硬币交到爸爸的手中,期盼着下一次的团圆。对于我的孩子,目前他可能体会不到这种一年见一次的难得团聚,但是这样的情感却在我的心里扎得很深很深,因为我明白这样团聚的意义,我明白这种浓厚的情感。
4.《荷花镇的早市》
阳阳跟父母来到乡下给奶奶过大寿,对他来说一切都那么新鲜有趣:盖在水里的房子、迎亲的队伍……孩子能从中寻找到一份安静和质朴纯真。这本图画书可以观,也可以游,观的是江南水乡的独特气氛,游的是红衣男孩一路漫游的早市。作者用大幅的跨页、丰富的场景、众多的人物,烘托出早市的热闹。简短的文字多为对话,表现出温暖美好的人情。这本书我超级喜欢,儿子也很喜欢。我想,要读出更深的味道,需要时间的沉淀,成长的积累。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带孩子去体会江南的早市。
5.《妈妈,买绿豆》
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就像我们每天过的日子一样。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如实地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腻朴拙的图画表现出来,一派轻松却又丰富饱满。书中的妈妈和孩子一起买绿豆、一起煮绿豆、一起做绿豆冰棒,然后在炎炎夏日的午后,一起吃下又甜又冰的绿豆冰棒,从容而自在。点滴之中,交织着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幸福与满足。
而我和儿子也会依照故事,买绿豆,煮绿豆,做绿豆冰棒,享受着每一刻的幸福。儿子观察特别仔细,也要像书中一样,看着绿豆因为泡水而变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