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杭晨
适量献血对身体无害也无益
◎文/王杭晨
说法一:献血会造成血液功能的弱化甚至丧失。红细胞的减少会使身体各部分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细胞的各项生命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每次献血的量仅占全身血液的5%左右,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和代偿机制,损失的血液成分能够很快得到恢复。
另外,献红细胞,其实绝大部分都是血浆。献血后两至三个小时,血浆可以从其他组织液回到血管里,血浆的成分不会减少。恢复最慢的是红细胞,它的寿命是100至120天,明显丢失的时候骨髓会用6至8倍的速度来造血。血小板也是一样,人体的代偿机制会帮助人体恢复,一般2至3个月左右,就能够完全代偿了。
说法二:没有捐献过全血的人,第一次献血不允许献成分血;献全血比献成分血对身体的危害更小。
成分献血是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从献血者血液中获得某种成分,并将其他成分输还给献血者。目前国内开展最多的是机采血小板。
如果捐献者血小板不高,为了献血者身体安全,一般不允许捐献。能不能献成分血不取决于次数,而取决于献血者本身的血小板数。所以,没有第一次献血不能献成分血的说法。
很多人认为,献成分血是把血液中好的东西拿走,剩下破碎细胞再归还给你,其实不然。献成分血比全血更安全。由于成分血是针对患者病情需要,相应地选择输红细胞、血小板等不同血液成分制品的,因此减少了输血反应,也节约了宝贵的血液资源。
说法三:半年献次血,患癌风险降低;常常献血,少得心脏病。
有研究表明,年龄在43至61岁之间的人,如果每隔6个月献血1次,就会较少患上中风或心血管疾病;每半年献血一次的人,其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
献血者在参与无偿献血的过程中,了解了一些血液知识,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所以较少患病。目前没有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或者循证医学的依据能证明,献血使人自身的抵抗力增强或者容易生疾病。只能说献血对身体没有害处,但也不会增加益处。
另外,老年人献血要看其本身的体质状况。如果身体没有疾病,体质也不错,那么老年人也可以献血。一般来说,不超过60岁。
说法四:献血导致血小板减少,容易生白血病。
人们统称的“白血病”,是指血里的各种成分比例不平衡了,就可能造成血液系统工作不正常,它们的病因各不相关。血小板减少只是白血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原因。
血小板的恢复也不困难。教科书上说:血小板的寿命为7至10天,衰老的血小板为单核巨噬系统所清除。血小板与粒细胞不同,在骨髓中并无储备,如血小板被大量破坏,则恢复较慢,至少3至5天始能恢复正常,这正是巨核细胞成熟至产生血小板所需要的时间。
说法五:献完血之后,需要多补补身体。
有些人在献完血之后会大补特补,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只要正常饮食即可,大吃大喝反而会增加身体的负担。
献血时,人体献出去的绝大部分是红细胞,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铁。所以,献血后,可以适当补充点猪肝、菠菜、红枣等铁含量丰富的食物即可。另外,多补充水分,食用易消化食物和水果,忌饮酒并保持充足睡眠。献血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