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竞艳
三晋出版社在发掘山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九州大地。
1937年6月,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偕夫人林徽因一行,骑着毛驴来到了山西省五台县的豆村。就在豆村北面数里处,他们发现了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殿前一尊镌刻于唐大中十一年的经幢,成为其修建年代的有力佐证。据悉,山西现存的18000多处古建筑,其历史沿革主要靠现存碑刻的记载来见证。从1998年始,山西古籍出版社(现三晋出版社)开始关注山西石刻,此后启动重大整理出版工程《三晋石刻大全》。
将凝固在古建筑中的悠远故事采撷成文,将雕刻在石头上的尘封历史记录成册,三晋出版社在发掘山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九州大地。
晋风古韵入梦来
石刻、古建、壁画、彩塑,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荀子……提到山西的地方文化和历史名人,三晋出版社社长张继红如数家珍。自1994年建社以来,三晋社立足挖掘整理山西雄厚的传统文化资源,相继出版了《晋国史》《山西古文化源流》等一大批有关山西历史文化的图书。
特殊的历史地位和自然环境,成就了山西独特的石刻文化。经过文物部门的多次普查,山西现存各类碑碣大约有两万通。由李玉明担任总主编的《三晋石刻总目》及随后的《三晋石刻大全》,是山西有史以来最全面、最彻底的石刻文献资料的访求、整理、研究和出版工程,在全国乃至海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外,三晋出版社的《晋商史料系列丛书》《侯马盟书》等图书,同样赢得了良好口碑。虽然像《三晋石刻大全》这样的项目有的至今尚未赢利,但在张继红看来,这体现了文化人的担当。“有了山西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才孕育出三晋出版社。”因此,“挖掘整理地方传统文化,为山西文化强省建设服务”,既是三晋社的主业,也是其使命所在。
文化普及润万户
从1994年建社后就来到社里,张继红已陪伴三晋社走过了20多个寒暑。虽然当了这么多年的“编书匠”,但他坦言自己主要编了3套书,其他书都可忽略不计。一是《三晋石刻大全》;二是《民国笔记小说大观》,这是国内首次全面整理民国时期的笔记著作,共出版四辑55种,在学术界反响强烈。三晋社拟在近期重新大规模整理出版《大观》旧本,并增加新搜罗之25种著作,使其成为国内民国笔记出版之重镇。
被张继红珍视的第三套书则是走“高品位、低价格”路线的《中国家庭基本藏书》,也为国内首创。这套由敬人工作室设计的藏书,装帧典雅,基本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可读可藏可鉴可行”,如今已累计印行600万册。
除了《中国家庭基本藏书》,三晋社的“现代名人日记丛刊”先后推出了王国维、郑振铎、弘一大师、宋云彬等人的日记,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鉴赏类图书则是三晋社近年来颇有亮点的一个板块。《木鉴——中国古典家具用材鉴赏》2013年入选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目前销量已达20万册。
在张继红的朋友圈里,不乏文化界的重量级人物。这次因为在山西召开书博会的契机,张继红约到了学者李零的《回家》、葛剑雄的《葛剑雄演讲录》、作家韩石山的《徐永昌传》等书稿,这些图书将在书博会期间和读者见面。
书博会上精彩亮相的还有三晋社力担重任的《山西文华》第一批27种图书。能在快退休之前开启这一大型地方历史文献丛书的编纂出版工作,让张继红倍感欣慰,“做传统文化不能心浮气躁,需要时间需要积累。坚持到一定程度,这件事情就变得闪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