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15-09-20 13:00胡金松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5年8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民族团结课本

胡金松

在初中历史课本中,包含了很多德育元素,不仅有国内的,也有世界的,不仅有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还有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等知识。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掘出课本中的相关资源,并展开有效的整合,在讲课过程中抓住机会对初中生进行道德等方面的培养。

一、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展开德育教学

1.培养初中生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德育中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国几千年恒久的优良文化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深深爱着自己伟大的祖国。在如今的初中历史课本中有很多这种素材,在伟大祖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仁人志士在爱国方面为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此,初中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发现课本中的资源,利用好课本,适当对初中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初中历史课本中写道:我国的四大发明在当时领先于世界上的其他所有国家,在讲到这里时老师应当运用激昂的语调,要注意激发出初中生的爱国意识,唤起他们应当好好学习为国家出一份力的意识。在讲解敦煌莫高窟、长城等有关知识时,要用初中生了解我国辉煌的历史文化,让学生感到自豪,从而激发出其强烈的爱国情操。在讲到一些伟大历史人物的时候,要用这些人物的伟大事迹来教育初中生,陶冶其情操,比如,戚继光、林则徐、邓世昌等等。

2.重视民族团结及国家统一的教育

让初中生意识到民族团结及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有众多民族的国家,更需要人民互相团结,促进国家统一。在我国的历史中,各民族之间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民族团结的例子有很多,有很多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伟大人物。初中历史老师在讲解这方面内容时,应当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意识。

二、将历史教育融入生活,提高初中生道德素养

历史学科中的一大特点就是把思想性和科学性相融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授历史知识离不开道德教育。历史知识讲述大部分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历史知识倘若不能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初中生就会觉得比较抽象,不是很好理解,比较遥远、缥缈。德育只有融入初中生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同时和其他教育形成一个整体,才能真正落实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展开德育,初中历史老师必须用时代的眼光客观、正确地评述历史,引导初中生进行正确的分析,正确认识现实生活,帮助其解决学生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将现实和历史融合在一起,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将历史事件和初中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初中生就会表达积极的态度,在这个时候,老师如果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导其自行建立起道德意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历史老师应当将历史变迁的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变化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初中生在积累历史知识及结合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感悟历史,继承伟大人物的思想,学习其优秀的道德素质,并结合自身进行反思,理解人生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为自己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良好的教育观念

作为初中历史老师,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基本,不能把教学进度和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目标,要做到因材施教,把伟大的思想融入历史教学中,并且与政治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初中历史老师应当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是培养初中生的首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历史老师应当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应当做到及时挖掘出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应当具备一定的教学基础以及情感氛围,同时还要具备一些风趣的知识,将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栩栩如生地在讲台上演绎出来。例如,在讲解秦始皇时应当表现出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英雄气概。另外,优秀的历史老师还应当具备科学研究素质,主动积极地深入研究应当如何教好初中历史,为初中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初中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历史素材,激发出初中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其成为有深厚文化素养的人才。德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是一个值得广大老师深入研究的话题,对初中生展开德育可以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是每一位老师应尽的责任。初中历史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讲解历史知识,而是应该围绕着道德素质进行教育,着重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使初中生不仅学习了历史知识,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熏陶。初中历史老师应该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初中生树立优良的道德品质,为其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民族团结课本
民族团结之歌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弟子规》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