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本刊编辑部
◎供稿:苏北人民医院营养科 赵绮华
从“出口”业务谈“进口”攻略
◎策划:本刊编辑部
◎供稿:苏北人民医院营养科 赵绮华
据《生命时报》调查显示,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受肠道问题影响。消化门诊有超过50%的病人患的是功能性胃肠不适,以腹胀、腹泻和便秘为主要症状。全国约有3000多万人承受着慢性顽固性肠道疾病的困扰,每年有超过10亿人次出现腹泻或便秘症状,新增大肠癌患者达40万之多,其中白领一族的患病率高达24%以上。肠道问题说大或许不直接影响生命,说小却会完全乱了生活的规律与心情,甚至会诱发糖尿病、过敏性疾病乃至癌症。
“出口”业务如此糟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每年的5 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可是有多少人思索过——自己的肠道是否健康?
说起肠道,大家第一反应是“小肚鸡肠”“羊肠小道”,觉得肠道是个“穷矮挫”,其实人家是真正的“高富帅”,只不过人家低调。
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结构。这条蜿蜒曲折的消化管位于腹腔之中,上连胃体的幽门,下接“排泄出口”肛门。人的肠道有8米~10米长,是身高的5倍~6倍,每3.5厘米就有一个折皱,如果将人的肠道全部铺展开来大概有3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篮球场这么大。
根据肠的形态和结构,分为两部分——小肠和大肠。
小肠是食物消化与吸收的要塞。在解剖学上,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小肠壁上有许多环形皱襞向内突起,皱襞上又长满了手指一样的突起称为绒毛,绒毛上密布着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每一个小细胞表面上又生有1000条~3000条微绒毛,由于皱襞、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使小肠与内容物接触的表面积增大了600倍,这样精密的结构,大大扩大了消化和吸收面积。
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最后一部分,长约1.5米,直径约为6.5厘米,由盲肠瓣、盲肠、结肠和直肠共同构成。
食物碎块经过胃的加工后进入小肠,并在这里被进一步分解。第一段十二指肠是“消化管道”,这里混合来自胰腺的胰液及来自肝脏的胆汁,并分泌出碱性肠液以稀释胃酸。第二段空肠和回肠专司吸收,大多数重要的养分穿过肠壁,完成收纳。第三段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剩余的水分和电解质,驻扎于肠腔中的数十亿细菌还会将残余的食物二次分解,所得来的维生素B、维生素K等物质被重新利用。第四段直肠,所有无法消化的东西都暂时贮存于结肠末端和直肠中,等待肛门公司“出口”。
一般,食物由进口到出口,在身体内的行程是24小时到48小时,其中90%以上的旅行在肠道内。肠道不能像体表一样拥有皮肤来防止外界病毒、细菌、毒素的入侵,怎么办?造物主为我们设计好了另外一种保护机制:黏膜组织。身体只要有黏膜的地方,就会有淋巴组织。肠道因为表面积最大,接触最多的外来细菌,所以淋巴组织最发达,集结了人体70%~80%的免疫细胞,分布在黏膜的里里外外,前仆后继地对抗不断入侵的细菌病毒。
肠道深藏不露,谁是它的代言人?
日本一位专门从事大便研究的专家日野贞雄博士归纳出便便观察五字诀:量、色、味、形、质。
量:取决于人的进餐量,特别是每日膳食纤维的摄入总量。正常成年人24小时排泄的便便应该达到100克~300克。最好每天一次。
色:正常为黄色。黑色沥青样便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便便中有鲜血,混在里面的,提示肠道有病变,滴落在表面的,可能有肛裂或痔疮。
味:健康的便便只有单纯的臭味,便秘患者或肉食者的便便却散发着恶臭,这是肠道内的有害菌分解食物后散发出的臭气。血腥臭味可能暗示消化道出血。当肠道有恶性肿瘤时,癌组织糜烂、剥落、出血,再加上细菌的分解发酵作用,大便也会带有血腥臭味。当粪便呈鱼腥臭味,且粪便为脓血样稀便时要怀疑阿米巴痢疾。当身体出现胰腺疾病,肠道吸收不良时,便便会有腐败的臭味。便便发出刺鼻的酸味,可能是肠内异常发酵(即所谓发酵性消化不良)引起,此时,排出的腹泻便便呈黄色。
形与质:形状与质地主要取决于便便的含水量,最正常的香蕉状便便,水分含量在70%~80%;水分高于80%为半膏状软便,见于轻泻患者;水分含量低于70%呈圆滚状或坚硬状,见于便秘患者,柱状便见于习惯性便秘,羊粪粒状见于痉挛性便秘,扁形带状便可能由于肛门狭窄或肛门直肠附近有肿瘤挤压所致;水分含量高于80%呈泥状,高于90%呈水状,见于腹泻患者。
出口公司三大困扰,腹胀、腹泻、便秘,从源头上讲,都与我们的进口方式进口内容息息相关。
腹胀
正常人胃肠道内可有少量气体,约150 毫升左右,当咽入胃内空气过多或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时,胃肠道内产气过多,而肠道内的气体又不能从肛门排出体外,则可导致腹胀。排除掉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胃肠道胀气的疾病如吞气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肠梗阻、肠麻痹、顽固性便秘、肝胆疾病及某些全身性疾病之后,很多时候,腹胀仅仅取决于饮食因素。
表面因素是进食速度过快,进食过多产气食品,深层次因素,可能是饮食结构不合理,肠道内菌群比例不合理。
①吃东西时,要细嚼慢咽,而且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太撑,最好少食多餐。
②平时避免喝碳酸饮料,吃口香糖,最好不要用吸管喝饮料,因为这些都会无形中增加气体的摄入。
③少吃含有果糖或是山梨醇糖的食物或甜点,这些也是产气的元凶。
④奶制品、葱蒜、薯类、面食、啤酒要谨慎进食,豆类食品一定要煮到熟烂了再吃,因为太硬的豆子,不但不好消化还容易造成胀气。
⑤写饮食日记,回避自己的敏感食物。
⑥饭后不要一直闷坐,建议散步,温和轻缓的运动有助于帮助消化。
⑦克服不良情绪。焦躁、忧虑、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也可能使消化功能减弱,或刺激胃部造成过多的胃酸,其结果也会使胃内气体过多,造成腹胀加剧。
⑧喝一点儿薄荷茶、柑橘茶可缓和肠胃的胀气。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将身体平躺,膝盖弯曲,用双手环抱住小腿,尽量将大腿贴近肚子,也可以有效地帮助排气,防止胃中的气体堆积。
⑨必要时,向医生或营养师寻求帮助。
腹泻
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不成形,或含有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可称为腹泻。
急性腹泻的原因仍然是“进口业务”不当,或者暴饮暴食,过食生冷,引起消化不良,或者由于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或者饮食不洁,细菌或病毒侵犯肠道,引起肠黏膜发炎,或者食物加工烹调不当,生物性毒素侵犯,如扁豆未烧熟煮透的急性中毒性疾病,甚至夏天贪凉,腹部暴露于空调冷环境,致使肠蠕动加快导致腹泻。
多数腹泻是自限性疾病,过三五日能自行缓解,但腹泻对精力和体力的杀伤力巨大,还是要积极应对。
①控制病情。由医生处方给予肠道抗菌或抗病毒药物,如果消化不良,医生会给予胰酶、淀粉酶或B族维生素促进消化。医生也会酌情给予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硫糖铝止泻,或者给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调节肠道菌群。
②缓解支持。补液很重要,有人说腹泻时要禁食,让肠子排空。这个说法太不科学了,腹泻时,摄入的水和食物没有经过充分吸收就流失,身体需要立刻补充这部分失去的水和能量,如果“禁食”,可能导致脱水。
补液适宜选择水、糖分和其他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比如果汁。如果喝糖水,糖分不可太浓,因为高浓度的糖分会从血液中吸收大量水分,加重腹泻的程度,一般不建议腹泻时喝牛奶,因为中国人体内普遍缺乏一种乳糖酶,乳糖不耐型腹泻平时就有存在,此时更不宜雪上加霜。酸奶中不含乳糖,而且能补充水分和营养,倒是适宜的。
咖啡里的咖啡因是一种兴奋剂,可以让肠道加快蠕动,也不适合。喝点粥倒是不错,蔬菜中的植物纤维和咖啡一样,具有加快肠道蠕动、帮助消化的功能,所以,此时就喝点儿白粥或者焦米糊粥最好。
③注重预防。加强食品卫生管理至关重要,电冰箱家家都有,却不是人人会用。低温存放食品并不能灭菌,只能延缓细菌生长。若将存放于冰箱中的熟食品未经加热即食用,极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不食腐败变质食品,不食不洁瓜菜水果,不暴饮暴食,谨慎生食海鲜类。便秘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结合粪便的性状、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有无便秘的判断,如上述症状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
经医生诊治,排除器质性病变,可判断为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可能与精神因素相关,因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工作性质和时间变化、精神因素等干扰了正常的排便习惯,可能与滥用泻药有关,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但有相当一部分,与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有关。
虽然尚无足够实验证据表明饮食调整能够改善慢性便秘,但临床医生仍然将饮食调整推荐为一线治疗方案。
①增加膳食中纤维成分,每天建议摄入至少25克~30克膳食纤维,如蔬菜、水果、粗粮,必要时可增加琼脂。
②鼓励多吃产气食物,如生葱、生蒜、生黄瓜、生萝卜和蜂蜜,利用其在肠道内发酵、产气来促进肠蠕动。
③建议多饮水,每天饮水量达1000亳升~2000毫升,每天清晨可空腹饮用300亳升~400毫升温开水,分2次~3次饮尽。
④BM I正常、血脂不高的便秘患者,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含脂类较丰富的食物,比如黑芝麻、蜂蜜及麻油橄榄油等,但建议回避浓茶、咖啡、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特别提醒,千万不能擅自盲目服用泻剂,包括各种商业减肥机构给予的所谓“清肠药”。市售三黄片之类的泻火药,还有排毒胶囊、大部分减肥茶以及果导片等都含有一种蒽醌类药物,是一种泻剂,长期服用会导致结肠黑便病,损害肠黏膜,令肠道失去收缩功能,肠内残渣无法排出,最终诱发肠癌。
肠道是我们的能量补给站,又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细菌多,起码有100多种,是人体细胞的10倍;抗体多,人体2/3的抗体都存在于肠道中;免疫细胞多,人体中60%~70%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都集中在肠道中。
保养肠道,其实非常简单,在确保食物多样性和均衡性的前提下,适度优先护肠食物。营养学家归纳了6个“一”,即一份主食,粗细搭配,男250克,女200克;一袋牛奶,酸鲜皆宜;一个鸡蛋,无论土洋;一斤蔬菜,一半绿色(黑木耳、魔芋、牛蒡特别推荐);一两豆类,养护结肠;一个水果,两餐之间;3个“三”,三两瘦肉三勺油,定时定点定餐量。
适度运动,愉快进餐,饮食卫生,合理用药,也是养护肠道的基本措施。近年来对肠道益生菌群的研究提示,正确合理地补充益生菌,能快速改善肠道功能,或者食用大豆低聚糖,后者是最无可挑剔的肠道专享营养品,它不会被消化系统分解吸收,也极少被其他细菌利用,几乎能全部到达肠道,促进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生长。肠道健康,人自寿长。
责任编辑/邹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