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与超高危人群认知功能研究

2015-09-19 02:17:54张秀芬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3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受试者人群

张秀芬

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 深圳 518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发病不明的重症精神类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人群,患者多存在注意、记忆、高级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的障碍,这些功能缺陷在患者初次发病时即已存在[1]。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前1~5a即开始出现抑郁、猜疑、易激惹、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性格及行为的改变,精神科医师将这一特定人群称为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2]。本研究检测和分析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超高危人群及健康对照者的认知功能,以探讨超高危人群的认知功能损害情况,为精神分裂症早期检测和干预、降低患病率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01—2014-01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为研究1组,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且均为首次发病,尚未接收任何治疗,男、女各15 例,年龄17~30 岁,平均(22.8±4.2)岁,受教育年限(12.4±1.5)a;选择同期本院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患者子女或同胞兄弟姐妹)30例为研究2组。本组入选研究对象均经前驱期综合征结构式检查,达到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综合征标准,为超高危人群,男14例,女16 例,年龄16~31 岁,平均(23.3±3.9)岁,受教育年限(11.7±1.6)a。2组研究对象均排除颅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的严重疾病及精神发育迟滞等疾病,近期均未应用抗抑郁药、中枢兴奋剂、情感稳定剂等精神活性物质,且无明显智能障碍,能够理解并配合本研究的随访问卷调查。另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男女各15例,年龄18~32岁,平均(23.8±4.0)岁,受教育年限(12.5±1.8)a。本组入选对象两系三代亲属中均无精神类疾病或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各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匹配性良好,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协议书。

1.2 方法采用成套的神经心理测试工具(中文版)[3]对3组进行神经认知功能测定,内容包括精细动作、学习与记忆能力、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执行能力测定,并进行比较。

1.2.1 精细动作测定:对3组研究对象进行沟槽钉板测试,分别将25 个金属钉置入3×3 的孔内,记录两只手所用时间。

1.2.2 学习与记忆能力测定:采用修订版的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试(HVLT-R)对研究对象进行学习检测,分别于单词呈现后回忆所呈现词汇,根据回忆个数进行评分,采用空间记忆检测(BVMT-R)对研究对象进行空间与视觉引发的记忆能力测试,记录测试分数。

1.2.3 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执行能力测定:首先应用连线测验A 检测研究对象的注意力、心理活动能力和排序功能,然后用颜色替换字母,颜色连线1测试记录用铅笔按照数字的大小顺序连接所用时间,颜色连线2测试记录将数字颜色改变后按大小顺序连接所用时间;PASAT 测验,利用录音带随机展现一组数据,研究对象要说出相邻数据之和,记录回答正确的次数;Stroop色词测试,测定抑制习惯反应和知觉转换的能力。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配对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精细动作、学习记忆能力比较沟槽钉板测试所耗时间研究1组、2组多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1组多于研究2组(P<0.05);HVLT-R、BVMT-R 研究1组、2组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1 组高于研究2 组(P<0.05)。见表1。

2.2 各组信息处理速度和认知功能比较研究1组、2组连线测试A 时间、颜色连线1时间、颜色连线2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1组长于研究2组(P<0.05),研究1组、2组PASAT 测试正确数及Stroop测试颜色总数、色词总数、单词总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1组多于研究2组(P<0.05)。见表2。

表1 各组精细动作、学习记忆能力比较 ±s)

表1 各组精细动作、学习记忆能力比较 ±s)

注:a研究1组vs对照组:t=7.843、6.878、4.564、5.384,P<0.01;研 究2 组vs 对 照 组:t=5.102、4.703、2.574、2.250,P<0.01或P<0.05。b研究1 组vs研究2 组:t=2.989、2.386、2.047、3.251,P<0.01或P<0.05

?

表2 各组信息处理速度和认知功能比较 ±s)

表2 各组信息处理速度和认知功能比较 ±s)

注:a研究1 组vs对照组:t=5.966、6.461、9.341、8.466、7.679、5.616、5.919,P<0.01;研究2 组vs对照组:t=4.790、3.895、3.844、5.431、5.250、2.927、3.772,P<0.01。b研究1组vs研究2组:t=2.296、2.615、5.518、3.932、2.853、3.122、2.531,P<0.01或P<0.05

?

3 讨论

认知功能障碍给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尤其对于年龄较小患者,可能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及家庭幸福。国外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可能有10%~50%罹患本病[4],因此对这个人群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并采取积极心理干预措施,对于降低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减轻社会负担具有积极意义。

认知功能的研究主要包括精细动作、学习记忆能力及执行能力等,沟槽钉板测试主要考察受试者精细动作的实施能力,通过检测受试者受试者将金属钉置入孔内的速度评价其手和眼配合的能力[5],HVLT-R 评分和BVMT-R 评分考察受试者学习与记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研究对象精细动作、学习记忆能力存在差异,研究1组、2组均弱于对照组,且研究1组弱于研究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超高危人群存在着精细动作、学习记忆能力的缺陷,缺陷程度低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但可能会在精神分裂症发病后进一步加重,与胡茂荣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发生原因可能与超高危人群大脑颞叶结构发生改变,并导致信息检索和编码功能的损伤有一定关系[7]。信息处理速度以及执行能力检测考察受试者在实施较为复杂的任务时的灵活多变的处理能力和协同执行能力,能够较好反映受试者认知功能,本研究采用连线测试、PASAT 测试及Stroop测试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本研究中研究1组、2组连线测试、PASAT 测试及Stroop测试成绩均低于对于对照组,且研究1组低于研究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高危人群均存在着信息处理和执行能力的缺陷,尽管缺陷程度低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但可能会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

国内杨晓东等[8]对比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认知能力,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存在认知功能的缺陷,但其程度和范围均小于本病患者。陈清刚[9]等研究也表明,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存在着较为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但其程度低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本研究结果相似。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脑组织发生了结构性和功能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和认知功能障碍、甚至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相关[10]。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存在着认知功能缺陷,这种缺陷可能会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但由于多数高危人群无主动求医的想法,故本研究纳入样本数较少,且难以进一步追踪,在以后研究中可加大筛查力度,增加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1] Bourne C,Aydemir,Balanzá-Martínez V,et al.Neuropsychologi cal testing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euthynic bipolar disorder:an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J].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2013,128(3):149-162.

[2] 范敏珍,吴逢春,郑洪波.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及首次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J].临床精神病学杂志,2014,24(1):11-13.

[3] 杨淑珍.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早期受损状况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5):405-407.

[4] Olsen KA,Rosenbaum B.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s of the prodromal state of schizophrenia:review of studies[J].Acta Psychiatr Scand,2006,113(4):247-272.

[5] 周福春,王传跃,项玉涛,等.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缓解后的认知功能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8):613-618.

[6] 胡茂荣,陈晋东,李乐华,等.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及其健康同胞认知功能的比较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1,44(4):208-211.

[7] 郝世胜,王惠玲,张静静,等.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定量表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6):564-567.

[8] 杨晓东,吕晓敏,杨丽敏,等.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认知功能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2,25(5):333-335.

[9] 陈清刚,钱明,王毅,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超高危人群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4,20(3):216-219.

[10] 贾竑晓,尹梦雅,马辛,等.精神分裂症前驱期临床评估及神经心理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4,41(1):20-23.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受试者人群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在逃犯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4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我走进人群
百花洲(2018年1期)2018-02-07 16:34:52
财富焦虑人群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