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莲
说明: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原句。(10分)
(1)________,白云千载空悠悠。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2)在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诵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手拄拐杖,仰天长叹“呜呼!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慧眼识人才的人并不多,正如韩愈在《马说》中所感叹的:________,________。
(5)晏殊的《浣溪沙》中有两句对仗极其工整,并包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名著阅读(4分)
(1)请你为《水浒》第十二回“________汴京城杨志卖刀”补全回目。( )(1分)
A.梁山泊林冲落草 B.横海郡柴进留宾 C.景阳冈武松打虎 D.双林渡燕青射雁
(2)在《水浒》第十二回里,除“青面兽”杨志外,另一个重要人物是________,绰号叫“________”。他曾是________(身份),后被人逼得走投无路,上了梁山,为梁山做出了重大贡献。(3分)
3.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用于自己,是表示谦恭的词语。使用敬辞和谦辞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请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敬辞或谦辞。(4分)
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________”:
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________”:
老人年龄问“________”;客人来到用“光临”:
请人勿送用“________”;麻烦别人说“打扰”。
4.右边是一幅春节时贴的剪纸,请把它的寓意写在下面。要求用四个字表达,不能少于两条。(2分)
你想出的寓意:(1)________;(2)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5分)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5.诗中是怎样紧扣“春晚”二字写景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是如何表现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第7~11题。(12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茂,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搂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觥筹:________ (2)特立:________
8.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行者/休于树 B.往来/而不绝者
C.悠悠乎/与颢气俱 D.故为之/文以志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在下表中填写相应的内容。(4分)
11.在遭遇坎坷磨难时,【甲】、【乙】两个文段的作者仍然能从生活中寻找到“乐”。这种人生态度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第12~15题。(9分)
手机屏幕有多脏
你知道吗?手机屏幕远比ATM机(自动取款机)和马桶冲水按钮脏。
目前,中国中央电视台《生活实验室》栏目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出租车司机的小屏幕手机、小朋友玩游戏的大屏幕手机等几部手机的屏幕上提取细菌样本,将所有细菌样本分别与培养皿进行涂抹接触,然后将所有培养皿放置于恒温、恒湿的孵箱之内。72小时后,送检的每一个培养皿中,都长出了不同颜色的清晰的菌落,最大的菌落有硬币那么大。不仅如此,经过对比后发现,所有手机细菌样本的污染情况,都比ATM机细菌样本的污染情况严重。
检测专家介绍说,在电子显微镜下,圆形病菌多数为葡萄球菌,条状病菌多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老人、小孩或其他体质较弱的人稍不注意,就很有可能因此感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有皮肤病史的人,长期接触手机上的病原体,皮肤上的疮口有再次被感染的危险,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渍烂。现在的家长喜欢把手机拿给孩子玩耍,更容易引起类似问题。不仅是触屏手机上细菌多,人们常用的笔、键盘、鼠标、办公桌等,上面都有不少这样的细菌。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手机进行日常保洁呢?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所做的实验中,工作人员用一张普通的一次性清洁湿巾对手机进行了擦拭。再次检测,发现茵落数值由原来的70个降到了10个。专家提醒,正常的消毒保洁,对保持手机表面清洁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手机的清洁要与手的清洁一起进行,这样才能避免细菌的交叉污染。
近日,德国专家针对手机消毒,建议不要使用玻璃清洁剂、酒精、洗涤剂和肥皂水来清洁手机屏幕。这些刺激性强、腐蚀性强的清洁产品虽然随手可得,但长期使用会侵蚀手机屏幕,降低其灵敏性。电子产品不能用液体来清洁,因为液体会破坏电路.影响使用。最好使用专门的手机卫生喷雾来消毒,避免病毒和细菌通过手机传染给人。
此外,用于擦拭电脑屏幕和其他电子产品的清洁布,也是对手机屏幕进行保洁的有效用品,这种清洁布手机专卖店有售。如果暂时没有,也可用超细纤维眼镜布代替。还有,给手机屏幕贴膜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贴专业的保护膜不但可以防止屏幕出现划痕,而且会降低病毒在手机屏幕表面聚集繁殖的可能性。
(庞健/文,选自《成都商报》2015年2月6日,标题有改动,原题为《钞票脏?手机屏幕比它还脏!》,有删改)
12.本文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________;第二部分说明________。(1分)
13.选文中介绍的对手机进行消毒保洁的方法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倒数第二段末尾句中加点的“最好”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你设计一则广告语,提醒人们注意清除手机上的细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20题。(11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①幼儿园开学那天,孩子哭闹不止,双手紧抓校门,不肯进去。众人围观之下,使尽浑身解数的妈妈有点急了,语言和动作越来越粗鲁。这时,一位教师闻讯赶来,先抚摸孩子凌乱的头发,又擦掉他脸上的泪珠,再送上几句轻声的安慰。“暴风雨”很快平息了,小朋友虽在哽咽,但还是乖乖牵着教师的手走了。妈妈目送着孩子,脸上绽出了笑容……
②这样的一幕,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品味,教师对孩子的细致体贴,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幼小的心灵。这温暖的师者爱心,不正是在校门口守望的父母们所期待的吗?“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③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雕刻一座少女雕像时,投入了全部精力,融入了所有爱恋。最终,爱神被他打动了,赋予雕像生命。有了爱,就有了蓬勃的生机,就有了跃动的灵魂,“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对教育真谛的生动诠释。教师虽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从事着“仁者爱人”的事业。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唯有倾注爱心,三尺讲台才会成为梦想起飞的平台。
④有人说,爱是理性的太阳,照耀着世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不惜失去双腿,这是舍己为人之爱;大量乡村教师拿着微薄收入,坚守课堂,这是克己育人之爱;无数教师一心扑在教学上,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两鬓斑斑无怨无悔,这是敬业成人之爱。爱岗位、爱学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每一位好教师都是一张教育的名片,他们看似平凡,却以一生写尽人间大爱。
⑤当年,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时至今日,这段话依然发人深省。
⑥“能走多远,关键看你有多爱。”心中有了爱,就是燃灯者、举火者,他们提供的光亮,足以照耀孩子们的前程,足以照亮我们民族的未来。
(詹勇/文,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9月15日,有删改)
16.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人说第①段可以删去,请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反驳这一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③、④段是________论据,第⑤段是________论据。它们的作用是________。(3分)
19.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请仿照这一句再写一句赞美教师的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赏析第⑥段中加点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21—24题。(13分)
妈妈要做你的榜样
那是她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
去领困难补助金的那个早晨,吃完早饭,她和儿子换上最好的衣服,在丈夫“路上小心”的叮咛声中走出家门,朝民政局走去。
民政局的会议室坐满了人,有和她一样来领困难补助金的居民,有前来采访的众多媒体记者。
她和几十个人站成一排,从领导手里接过补助金,大大小小的摄像机对准他们,闪光灯纷纷亮起……
她忽然记起以前出现过同样情形——也是无数镜头对准她,也是闪光灯亮得让人睁不开眼,那时她腰杆挺得格外直,脸上是灿烂的笑容,手上是大红的劳动模范证书……
牵着儿子的手走出大门,她的泪水涌了出来。泪水里有酸楚,有羞愧,更多的是对自己悲哀命运的无奈。
她18岁参加工作,28岁当上市劳模,35岁因工厂倒闭而下岗。下岗后,丈夫开了一家小超市。一天,她和丈夫去进货,路上发生车祸,从此丈夫只能坐在轮椅上,她则瘸了一条腿。家境一落千丈,一家三口只能靠城市低保金维持生计。
低保金每月380元,一家三口一日三餐、水电煤气费、丈夫的营养费、儿子的书本费都在里面。望着不能动弹的丈夫和才10岁的儿子,她甚至想过干脆买包老鼠药,拌进米饭里……
最绝望的时候,街道办事处告诉她一个好消息:她家被列为首批享受困难补助金的家庭,每月可在低保金的基础上再领300元钱。
走在路上,她悄悄抹去泪水。儿子摇着她的手臂撒娇:“妈妈,我们今天有钱了,你给我烧肉吃好不好?”她看着儿子的小脸,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虽说每星期都挤点钱买点肉为儿子改善伙食,可儿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那点肉对他来说能顶什么用?
她带着儿子往菜市场走,盘算手里300元钱的用途。站在肉摊前,她指着最便宜的肉对摊主说:“来一斤。”儿子不干:“妈,太少了。”她咬咬牙:“那就一斤半吧。”
儿子还是不满意:“妈,你就多买点儿,炖一大锅,我们美美地吃一顿。”她笑了:“这个月把钱花光,下个月不吃饭?”儿子一昂头说:“下个月不是还给咱们发钱吗?这个月花光了,你下个月再去领。”儿子的话让她感到从未有过的震惊,仿佛有一根线一下子勒紧了她的心脏,紧得她说不出话来。她没想到儿子会有这种想法——只因为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就可以不必劳动,不必奋斗,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拿政府的补助!难道儿子将来要靠低保金、补助金过一辈子?
那天晚上,她一夜没有合眼,儿子白天说的话一遍遍地在她耳边回响。她对自己说:我曾经获得的那么多荣誉都和劳动有关,难道如今瘸了一条腿就不能劳动了?我还有一双健康的手,应该靠自己的手养活一家人!我不能让儿子将来靠国家救济过日子。
一星期后,她在市场一角支起小摊卖水饺和馄饨。她的水饺和馄饨皮薄、馅多,新鲜、卫生。一年后,她开了早餐店,但只能放三张小方桌。三年后,她有了能放七张桌子的店铺b再后来,她的店开在繁华的大街旁,店面富丽堂皇,可以承办各类宴席。
逢年过节,她都会随街道办事处的人去慰问低保户,给他们送米送油送钱。除了安慰与关心,她总会比别人多问一句:“我的店里有工作岗位,你愿意来吗?”
她的儿子已经长成小伙子,和同龄孩子一样健康、阳光。不同的是,他从上中学开始,每逢寒暑假都在妈妈店里打工。
儿子一直记得10岁那年的那件事,不是因为记性好,而是因为妈妈常常提起那件事,重复他说过的话。妈妈每次讲完,总会加上一句:“我不想让你长大后成为依靠别人的人,所以,儿子,我一定要成为你的榜样!”
儿子说:“其实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另一件事。妈妈卖饺子和馄饨的第一天很晚才回来,她一进屋,手也来不及洗就径直走到我面前,将一张五元、一张两元的纸钞和四个一角的硬币一字排开,整齐地放在我面前的桌子上,认真地看着我说:‘儿子,妈妈今天挣钱了,这是妈妈用劳动挣来的,不是人家发给我们的。”说到这里,这个身高近1.8米的小伙子眼圈红了。
(刘鑫/文,选自《2006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有改动)
2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说描写了一位残疾妈妈为了教育孩子自立并健康成长,艰苦创业,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了值得学习的榜样的故事。
B.小说开头“那是她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与下文内容相照应,她由于担心儿子有依靠别人生活的想法,才觉得领救济金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情。
C.小说多处运用了衬托手法,比如她领困难补助金时摄像机镜头对准她,闪光灯纷纷亮起,于是她想起从前获得劳模证书时,无数镜头对准她,闪光灯亮得让人睁不开眼。
D.小说结尾叙述儿子的话、描写儿子的表情,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她的性格特点,也强调了她对儿子言传身教产生的良好的效果。
2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说说这些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她一进屋.手也来不及洗就径直走到我面前,将一张五元、一张两元的纸钞和四个一角的硬币一字排开,整齐地放在我面前的桌子上,认真地看着我说:“儿子,妈妈今天挣钱了,这是妈妈用劳动挣来的,不是人家发给我们的。”
23.文中的妈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你是如何看待文中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5.根据提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50分)
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常识”。“常识”是什么?就是普通知识。譬如:敬老爱幼、扶助弱者是常识,遵守公共秩序是常识,不浪费生活资源是常识,对帮助自己的人道声感谢是常识,与人交往不说粗话脏话是常识。
请以“常识”为题作文。
要求:①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文体特点要明显;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