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边的守护者

2015-09-18 15:13刘桂池
当代党员 2015年9期
关键词:学习班王家水田

刘桂池

1992年,彭水县龙溪镇水田村的夏昌权考上中专,但家里没钱供他读书。

“我们会想办法凑齐学费。”父母安慰夏昌权。

父亲去卖米,但由于老实木讷,一斤米也没卖出去。

母亲腿受了伤,拄着拐杖去借钱,却一无所获。

在此之前,为了不让夏昌权辍学,家里已欠下一笔债。

最后,夏昌权狠了狠心对父母说:“我不读书了!”

于是,夏昌权开始跟着外公学做木工。

抉择

清晨,夏昌权在院子里做木工活。

十几个孩子互相搀扶着,走在泥泞的小路上——这画面夏昌权每天都看在眼里。

孩子们要到对面的水田村小学上学,徒步需要一个小时。途中还要经过一条河沟,遇到山洪暴发,孩子们就没法过河去上学了。

看着孩子们走在如此艰难的上学路上,夏昌权便有了担忧:这些孩子能坚持多久?

1995年7月的一天,十几户村民相约来到夏昌权家拜访。

“啥子事?”夏昌权的父母有些受宠若惊。

“如今,我们村文化水平数夏昌权最高。”张大爷说。

“就是,去做木匠多可惜啊。”李叔接着说。

“孩子们上学得走一个钟头,娃儿那么小,要是遇上洪水……”刘婶欲言又止。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却都闪烁其词,不好意思扯到正题。

原来,乡亲们想让夏昌权办个班,给十几个孩子上课。这样,孩子们既不必冒险走那么远的路,又能继续上学。

这意味着夏昌权要放弃当木匠。那时,当木匠一个月能赚300元钱,如果办班上课,每月仅有七八十元的报酬。

乡亲们的要求给夏昌权出了道难题,让他不得不面临人生的选择。

“读书育人是好事,少赚点钱不要紧。”父亲说。

“虽然家里缺钱,但我们支持你当老师。”母亲说。

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给了夏昌权极大的鼓励。没有太多犹豫,他就作出了选择。

1995年9月,在夏昌权带领下,只有十几个孩子的学习班开课了。

责任

“夏昌权,我们一起办学吧!”

夏昌权开办学习班的第二年,水田村小学负责人张宗茂找到夏昌权,请他去学校教书,并将学习班的学生合并到小学读书。

“那再好不过了!”面对昔日老师的邀请,夏昌权欣然答应。

学校毕竟比学习班正规,所以,家长们也都没有异议。

但问题又来了,这些孩子多为留守儿童,没人接送上下学。

“上下学的路上由我来看护。”夏昌权主动揽下了这个“活”。

于是,村民经常看到这样一幕:河流两岸,一个男人往来穿梭,把孩子们一个个背过河。

这一背,就是近十年。

2004年,为便于教学,夏昌权一家搬到学校附近居住。

“以后,夏老师回家不和我们一路了。”

“过河时啷个办?”

“大雨天还来不来上课……”

几个孩子闷闷不乐,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孩子们的忧虑很快被夏昌权知道了。

放学后,夏昌权把家比较远的几个孩子召集到一块:“走,老师送你们回家。”

孩子们立刻高兴得蹦了起来。

一天,大雨引发山洪,夏昌权没法背孩子们过河。

夏昌权立马决定:“今晚都住我家吧。”

在老师家里,孩子们有些拘束。

“孩子们,不要怕,就当是在你们自己家里。”夏昌权一改在讲台上的严肃形象,变成了一个慈父。

“夏老师是一位很贴心的老师。”

“他把学生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

谈及夏昌权,家长们都赞不绝口。

夏昌权却说:“这些孩子的处境,就好比站在悬崖边上,若不及时拉一把,他们的前途随时可能葬送。所以,要有一个持之以恒的守护者。”

敬业

一辆“豪爵”牌摩托车,见证了夏昌权近20年的艰辛历程。

在水田村小学,粮食和蔬菜、教材和学习用品,还有新来的支教老师,都是由夏昌权骑着摩托车带进来的。

“记不清摔了多少次跤,只晓得仪表盘换了五六个了。”夏昌权笑了笑说。

如今,夏昌权在骑摩托车时,右脚后跟常常用不上力,因为他的坐骨在几年前的一次交通事故中受了创伤。

那天,几名学生要去县里参加数学口算比赛。

像往常一样,夏昌权把学生送到镇上后,马上又赶回村小学上课。

这时,天下起了小雨,路面越来越湿滑。

突然,车轮一滑,夏昌权连车带人摔向路边一个低洼处,摩托车身重重压向他。

夏昌权忍着剧痛给家人打完电话,随即便昏厥过去。

醒来后,夏昌权已经躺在镇医院的病床上了。

在镇医院治疗了一天,夏昌权就躺不住了。

“你坐骨受伤,还有轻度脑震荡,至少得休息一周。”医生拒绝了夏昌权的出院要求。

“那让我回村卫生室治疗,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

医生拗不过夏昌权,只好答应让他转院。

回村卫生院住了一天,夏昌权又坐卧不安了:“没人看管学生,万一发生安全事故……”

于是,他干脆回到学校,在教室里一边挂着药瓶输液,一边给学生上课。

坚守

“嗡……”

清晨,摩托车轰鸣声打破水田村的宁静。

夏昌权驮着从镇上买来的蔬菜,在山路上颠簸着,一路开进村小学。

夏昌权把买来的蔬菜搬进厨房,紧接着送妻子王家玉去地里干活。

自打从广东回来后,王家玉的生活就被“套牢”了。

王家玉偶尔也会抱怨:“还不如打工,下了班就能休息,工资还有3000多元。”

2012年,在广东打工的王家玉被夏昌权“骗”了回来。

“给别人打工,还不如回学校给孩子们做饭。”夏昌权在电话里对妻子说。

“那赚不到钱啷个办?”

“每个月给你开1000元工资。再喂两头猪,也是一笔收入……”

王家玉想:虽然工资低点,但离家人近;而且,学校的大事小事都需要丈夫操心,他挺不容易。

王家玉回学校干了一个月,丈夫许诺的工资并没兑现。

“说好的工资呢?”王家玉问。

“这个钱用来给学生买粮食和蔬菜了。”

“那等年末把猪卖了,用这个钱当我的工资行不?”

“养猪是为了给孩子们吃放心的肉。”事到如今,实在瞒不过去,夏昌权只得“老实交代”。

王家玉明白了:自己相当于学校食堂的义工,工资的事基本没戏。

“我也愿意为学校这个大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可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呢?”

面对妻子的提问,夏昌权总是心怀歉疚,无言以对。

夏昌权的孩子在读初中,如果家里总这样赚不到钱的话,孩子的求学路也可能陷入经济困境。

照顾好学校这个大家庭,还是为自己的小家庭谋更好的出路?夏昌权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

因为夏昌权的坚守,村里的孩子才能继续读书,才有了走出大山的希望……

猜你喜欢
学习班王家水田
王家新的诗
莫里斯的短篇小说——《小个子法国人和他的水田》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王家湾
轻松一阅
轻松一阅
2016年第四届老年微创人工种植牙学习班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
近世长三角南缘的水田经营与环境博弈
危急重皮肤病救治进展学习班通知
天津市关工委举办学习班学习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