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目标教育” 打造高效能课堂

2015-09-16 03:42倪国伟张嘉宁
创新时代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目标课堂教学

倪国伟++张嘉宁

当前众多的教师成为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学生成了一个被不断灌输的容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广大教师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社会学习”,主要表现为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而一些公开课在目标和达标方式方面并没有提供正确的示范,结果还得到某些具有话语权的权威的推崇,其中有的甚至成为公开出版物的内容。

学校认识到要打造高效课堂,首要的工作必须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于是荡中人在原无锡市教科所江坤才所长的指导下,在学习借鉴包括洋思、永威、杜郎口等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踏上了“新目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征程。

一、什么是“新目标教育”

何谓“新目标教育”?“新目标教育”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是强调师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共同以《纲要》及其派生的《课程标准》要求的新的目标要求和新的达标方式要求开展的教育。其基本涵义和本质特征在“新”,即强调依法治教,把《纲要》及其派生的《课程标准》看作国家意志和社会要求的集中反映,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实施目标教育,从基于教师自身经验或教科书的课程实施,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它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目标“新”

1.教学目标的确认方式新

教学目标源自课程标准,而非教材或教师经验。对教师来讲必须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进行解构,再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构,形成单元/课时目标,并据此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由师生共同确认。要求师生逐步做到共同确认并揭示切合如上要求的目标,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目标,从而有利于师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切实发挥目标的作用,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目标“教师包办”和“目标保密”等倾向。

2.教学目标的内容新

不仅说明“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根据课程标准说明“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体现“三维”要求,即“双基”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学会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突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要求。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目标偏颇,过于注重知识、特别是标准化文化考试的分数的倾向。

3.教学目标的描述方式新

要求目标描述科学,力求具体、明确,使其对师生的教育活动发挥应有的作用,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目标模糊等倾向。

(二)达标方式“新”

达标方式强调课堂教学逐步做到在共同目标指引下,处理好“共同目标指引”“教师有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三者的关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乃至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的“教育活动偏离目标”“教师主宰课堂”或“放任学生”及“为完成教师预设的教案而教”等倾向。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

1.以课程标准作为新目标教育的首要参照标准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像专家一样”整体地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问题,思考“教什么”和“怎样教”“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这些同样重要的且互相关联的四大核心问题,并作出正确的施教决定。

2.实施以全员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新目标教育

全员人际互动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发挥群体动力作用,生成和开发利用新的尤其是学生的教育资源。它要求我们教师要科学合理地组建课堂学习小组,建立和完善小组集体活动的行动规则和评价指标,如主题中心、学生实际参与度(发言和倾听他人)、合作互助、实际体验等。

3.把国家规定的制度课程转化为学生的体验课程

教师要精心设计或筛选客观现实的体验环境,它可以是社会生活的原型,或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虚拟的,但确是客观真实环境再造的典型,体现教学生活化。

4.新目标教育是简约化教育

新目标教育是基于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简明清晰地设计教学目标和开展达标教育的教育。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地压缩和简化教学内容的教育,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行为及结果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及需要和可用时间,按照课程标准传导的教育理念、原理,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去繁就简,选择教学目标,并在目标导向下精选和加工教学内容,选择和创造性地妙用教学方式,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加凝练和清晰,凸显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怎样开展“新目标教育”

学校遵循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把“新目标教育”课堂教学模型的教育过程逻辑表示为“立标—达标—查标—补标—评标”五个环节。以此为抓手,在全校教师中深入持久地开展“新目标教育”课堂教学研究性改革实践,并提出了分层推进策略,即全校教师“入格”(具体包括学习和模仿等)—骨干教师“化出”(具体包括正确使用和将范型化为变式等)—优秀教师“创新”(具体包括拓展、重构和开展教学实验等)。

(一)强化理论学习,统一思想认识

要想使教学改革实践走得深远,首先需改变教师观念。针对对新目标教育提出的目标,我们把转变教师理念作为一个重要专题进行培训,具体做了以下工作:①“新目标教育”理论的解读。②“新目标教育”方案的学习、讨论,在日常研究的基础上作经验归纳。③蔡林森教学法再学习,主要学习永威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及其各学科的变式,领会精神实质和操作要领。④学习梳理“问题驱动”或“问题解决”相关理论和经验。

通过学习统一了思想认识,让全体教师明白,课堂教学是决定学生的生存质量和发展高度的重要手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科学引领,智慧创新。

(二)强化规范管理,完善实验机制

为确保实验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我们采取了如下相关举措,建立起可靠机制,提高管理效能。①建立组织网络。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做到人人职责明确。②实行计划管理。为了使实验工作按计划有序展开,并能落实到位,学校制定了课题研究行事历,每项活动都有具体的责任人。做到活动有计划,活动有记录、活动有成效。③建立机制,提高管理效能。包括构建“四大机制”、完善“五项制度”和制定考核制度。

(三)邀请专家来校,进行有效指导

学校注重专家引领,邀请了省教育学会周德藩会长,省特级教师孟晓东、储建明,原无锡市教科所所长江坤才来校进行专题指导。聘请了原锡山市教研室主任吴永华为指导“新目标教育”学科课型研究的顾问,每学期至少三次到校进行指导。他们不仅带来了全新的理念,而且对教师家常课、展示课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指导。

(四)确立专项课题,深入开展研究

教师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应基于学科特点和课堂类型,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堂类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教师对新目标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还需要教师对学科教学特点、课堂类型的教学特点有足够的认识,能正确理解与掌握学科课程标准。为此,我们在实验中立项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目标教育”的学科课型研究》,对教师明确提出: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对新目标教育学科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坚持以应用性为主,以行动研究为途径,以解决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核心,切实推动实验工作。要求各教研组在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中,结合“新目标教育”课堂模式,抓住课堂中目标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等环节,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建构“新目标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做法是教师轮流开试验课,本组老师听课评课,开课老师写教后记,成功的课整理成课堂教学实录,在积累了若干好课以后,按教学模式的要素进行抽象概括,逐步形成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

(五)开展专项活动,推进课堂改革

1.案例探讨(课堂会诊),营造研究氛围

当零星的教学问题成为大家普遍存在的困惑时,那么学科组的教师就会群策群力,一起坐下来进行案例探讨。首先是听一节或两节以课题研究为主题的研究课,然后围绕研究专题进行沙龙式对话互动。教师们在这里畅所欲言,用自己对“新目标教育”的理解来诠释自己的教学行为。活动中,每个听课教师都写教学反思,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去分析、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各抒己见,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的反思,能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这种百家争鸣、具有个性的科研态度,把教师带入教学观念策略模式等方面的另一种选择—新的尝试与探索。

2.“一课”多人上,拓宽教学思路

为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开展了集体“磨课”,即“多人上一课”的教研活动。这里的一课不是“同课异构”,而是“同课同构”。先有备课组教师一起研究教材、学生、教学设计,然后上课、听课,最后形成听评课报告。学校通过这一举措来推进课堂教学的规范(课堂符合“新目标教育”模式)。同时,教师在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内容和容量的把握、课时的处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还能在听课、评课中领悟他人的教学思想,开拓自己的思路,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水平。

3.活动展示,提高实效

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以“新目标教育”为主题的区级大型研讨活动。通过优秀课和各类教学活动展示,促进学校教师积极领会“新目标教育”、探索改革,打造精品课,以及交流课堂研究和实践成果。

我们深知,一项改革要取得成功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有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又回到了过去的做法。分析其原因是教师觉得现在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量太大,因为在课前,教师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又要随时准备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又难以及时解答而面临尴尬的局面。当然他们更害怕学生考试成绩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但是,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改革,不能够以一次或者两次考试论成败,关键是我们能否坚持一个周期或者更长的时间,我们相信,教师在坚持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一定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将随着知识的积累、思维方式的改变、学习主动性的增强而提高。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目标课堂教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