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双图
活着,是生命的常态。我们每天都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雨露阳光。每个人,都如同浩瀚宇宙中的星辰,有着自己不一样的轨迹,闪耀着与众不同的光辉。
活着,并非难事。世上有太多终其一生未能明白生命意义的庸人,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也未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但历史记住的,永远是那些在生命的舞台上以最美的姿态翩翩起舞的人。这些人,大胆追随心灵深处的呼唤,尽情挥洒生命的光彩,让生命如燃烧的火焰温暖人间;这些人,不愿与世间芜杂沆瀣一气,长袖一挥,隐逸山野,只在世间留下朦胧背影。
不知你可记得那金黄的麦田和那双蓝色眼睛里的悲伤?梵高用活着的生命温暖这个并不善待他的冰冷世界,如同黑暗苍穹中的流星,哪怕注定陨落,也要执意燃烧。这位被称为“表现主义先驱”的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一生潦倒落魄,在贫困孤独中勉强度日。他租最廉价的房子,吃最廉价的面包,依靠弟弟提奥接济生活。他在当时的主流画界四处碰壁,曾经一张画也卖不出去;他几近绝望而至于疯狂,曾经割下自己的耳朵送给别人。但是,他天赋超群,才华出众,对艺术极度真诚,对每一个细节都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敏感,艺术表现力更是具有一种深沉的力量。短暂的一生中,他对油画艺术充满着执着献身的爱,留下了大量价值连城的精品,成为人类艺术的珍贵遗产和艺术家的精神标杆。那金黄的向日葵便是永远活着的梵高,花蕊如火苗,花瓣是火舌,那是耀目的火焰,是燃烧的生命,是炽热的情感,是生命的暖色与生机!梵高用内心深处火热的情感告诉我们:活着,就要在事业上执着追求,哪怕穷困潦倒,也虽九死其犹未悔;活着,就要真实地表达,表达喜怒哀乐,表达希冀与渴望。他倒在金黄的麦田里的那一刻,回眸定格成永恒的画面;他虽离去,却永远活着,活在每个人心里燃烧的火焰中。
你听见维也纳金色大厅里传出的天籁之音了吗?你看见钢琴旁双脚如惊雷般在黑白键上跳跃的青年吗?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无臂钢琴家刘伟,用他那在别人眼里本应暗淡失色的人生,活出了生命的光彩与尊严。他的表演,一举征服了世界上无数喜爱音乐的人们,感动了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曾经,有多少人以怜悯的眼光投向那个瘦弱的残疾少年;曾经,有多少所谓的专业人士用鄙夷的评判嘲讽打击他无助的心灵。然而,刘伟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挑战极限的荆棘之路。他以坚定的意志,练游泳、练打字、练钢琴,练出了与正常人双手一般灵活的双脚,站上了《中国达人秀》的最高领奖台。从此,他的人生有了奋斗的目标,生命有了真正的寄托。那行云流水般动听的悦耳琴声,是他用超人毅力谱写出的生命的乐章。他用音乐告诉我们,灿烂的生命绝不会因为苦难戛然而止,反而会因坚定的信念、精彩的活法而愈加辉煌!活着,该有尊严,该有价值,该用彩虹般的笑容照亮雨过天晴后的天空。
你可曾记得飘散在西晋竹林的那曲脍炙人口的《广陵散》?身兼文学家、哲学家和琴艺家于一身,魏晋时期享誉文坛的“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他有文人的风骨,正直不阿铸成了他挺拔的脊梁;他有高尚的节操,不愿沉溺于世间污秽的泥淖。他反对谋逆篡位的司马昭,鄙视趋炎附势的钟会。当过去的朋友山涛背叛“竹林精神”投靠司马氏集团时,他愤然撰长文与之绝交。不趋附不合作的他,最终被统治者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广陵散》正是他与心灵对话的写照。恍然间,我依稀看到他走进竹林,饮茶抚琴,低头欣赏野花之素美,仰首目送归鸿之翔舞。幽远的歌声与婉转的鸟鸣、叮咚的泉水,汇成世间最美的乐章。临终之际,嵇康宽衫大袖,仰望长空,从容抚琴,悲怆遗言:“《广陵散》于今绝矣。”随后,摔断古琴,血溅梅花。他含笑证明,生命的质量绝非日月可计量!这是有很多人知晓却绝少有人理解的真理。他让我们明白,活着,就该有铮铮风骨,该有热血气慨,该始终维持真我,不被世间的浊浆吞噬。活着,该如嵇康一样倾听内心的声音,像《广陵散》一样乐飞九天,萦绕不绝。
时间之长,一个人一种活法;空间之大,一个人一种姿态。然而,万千种花开的声音,只有用心聆听才能感知;万千种生活的选择,唯有求真求善才是最美。活着,就要用最美的姿态面对一切,活出自己的精彩,用生命的历程写就属于未来的不凡诗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