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油茶病害调查及防治措施

2015-09-16 02:50:36林明顺
福建林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闽侯县桑寄生油茶

林明顺

(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福建 闽侯 350101)

闽侯县油茶病害调查及防治措施

林明顺

(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福建 闽侯 350101)

在对福建省闽侯县的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病害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对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发生较严重的病害进行样地调查。共鉴定出18种主要病害,其中叶(梢)部病害14种,枝干病害3种,根部病害1种。发生较为严重且分布广泛的病害有油茶软腐病、炭疽病、煤污病、白腐病(半边疯)、桑寄生,并提出了其中5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油茶;病害种类;防治措施;福建省闽侯县

油茶(Camelliaoleifera)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茶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受到人们的青睐[1]。至2013年我国油茶总面积已达383万hm2,油茶产业产值由2008年的110亿元增加到390亿元[2]。随着油茶纯林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之对油茶病虫害研究仍然不足,导致油茶病虫害此消彼长发生,已经成为制约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3-7]。

福建省是油茶中心产区之一,资源丰富,品质优良。随着油茶产业的逐步升级,近年来油茶病虫害在一些林分发生严重,影响油茶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开展油茶病虫害研究,充分认识和了解其发生与分布,以便在生产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将其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对于促进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2012—2013年本文以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为主,对闽侯县油茶病害进行调查总结,并提出重要病害的防治措施,为油茶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基本情况

调查在福建省闽侯县进行,闽侯县地处福建省东部,福州市西南部,闽江下游,北纬25°45′35″—26°36′28″、东经118°52′10″—119°25′31″。主要试验点在位于闽侯县荆溪镇的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是以生态公益林管护为重点目标,经营油茶林为主的经济林林场,也是福建省油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该林场属于低山丘陵地区,海拔100~500 m,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坡度20°~30°。土壤以丘陵红壤为主。年均气温19.6 ℃,最高气温39.3 ℃,最低气温-1.2 ℃,年均降水量1306 mm,早霜在12月上旬,晚霜在2月上旬。现有林地总面积1659 hm2,其中油茶林面积570 hm2,大多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营造的油茶纯林。其中油茶母树林54 hm2、试验林23 hm2。主要栽培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少部分为小果油茶(C.meiocarpaHu.)。

1.2 调查方法

1.2.1 踏杳 2012—2013年,在对闽侯县油茶林病害进行踏查的基础上,每个季度的最后30 d对桐口林场油茶林进行重点调查,记录病害种类和发生情况,采集标本带回室内进行鉴定[6-12]或请有关专家进行鉴定。

1.2.2 样地调查 对发生较严重的病害,分别不同种类在桐口林场设立具有代表性的样方(25 m×25 m)3个,进行病情指数及危害程度调查。叶、梢部病害按5点取样法取样木5株,每株样木按东、南、西、北4个方向取样枝进行调查;干部病害进行每木调查,或株数不少于30株。病害分级标准见表1、表2。植株发病率(%)=病株数/调查株数×100;病情指数=∑(各病级株数×该级代表数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的代表数值)×100[8]。

表1 油茶叶部病害分级标准

表2 油茶枝干病害分级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茶主要病害种类

根据调查鉴定,油茶主要病害有18种。按危害部位区分:叶(梢)部病害14种,枝干病害3种,根部病害1种(表3)。

表3 油茶主要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

*:危害程度:+、++、+++、++++分别为局部发生、分布广泛、局部严重、分布广泛并在局部林分(苗圃)造成严重损失。

2.2 5种重要病害与防治

调查结果表明:主要病害因林龄和林分不同有所差异,发生较为严重且分布广泛的病害有油茶软腐病、炭疽病、煤污病、白腐病(半边疯)、桑寄生(为桑寄生科(Loranthaceae)一类寄生植物的总称,在闽侯县为害油茶的桑寄生科植物主要为红花桑寄生)等5种(表4)。其中以油茶软腐病在苗圃和幼林危害最为严重,根据国家林业局2013年第4号公告,油茶软腐病已被列入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13]。油茶炭疽病发生最为普遍,所有林分均有分布。由于桐口林场大部分油茶林为20世纪50—60年代造林,树龄较大,一些枝干的寄生性病害也较严重,如白腐病、桑寄生、苔藓和地衣寄生等,如在华南工区,一些林分半边疯发病率达到40%以上。

2.2.1 油茶软腐病 油茶软腐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和幼林,造成大量落叶落果,芽梢枯死。叶片上病斑圆形或半圆形,棕黄色或黄褐色,感病5~7 d后,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病斑陆续产生许多乳白色至淡黄色,形似“蘑菇”的小颗粒——蘑菇型分生孢子座。早春日平均气温回升到10 ℃左右,并出现连续降雨时,叶片即可发病。福建通常在3—6月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油茶苗期全年都有可能发生,造成苗木落叶后成片死亡。

表4 油茶主要病害病情指数

*:样地1、2号为幼林。

防治方法:① 苗圃地要选择排水良好,向阳的地方,避免连作;加强对苗木的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苗木抗病能力。② 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冬季先清除病叶病果等,集中烧毁,再垦覆,减少越冬病原。③ 化学防治,喷洒1%波尔多液预防。严重发病的圃地,采用波尔多液、50%多菌灵300~500倍液、75%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等防治。每隔10 d左右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

2.2.2 油茶炭疽病 油茶炭疽病危害时期长(3—11月),侵害部位多,引起落叶、落芽、落蕾、落果、枝梢枯死。感病初期出现褐色小点,逐渐扩大形成棕色到褐色,圆形、半圆形以至不规则形的病斑。后期病斑部出现黑褐色小颗粒,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病害通常发生在5—8月高温高湿季节,7—8月是发病高峰期,8—9月出现大量落果落叶。

防治方法:① 冬春结合整枝修剪清除病枝、病叶、病果等,减少传染源,增强树势等综合治理。② 栽培抗性强的优良品种。③ 在苗期的春夏季节定期喷施1%的波尔多液预防,发病早期可用50%多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防治。④ 对重病株和重病林分,在夏季果实病害高峰前10 d左右喷1%波尔多液+2%茶枯水、7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液或25%咪酰胺乳油1000~1500倍液等防治。

2.2.3 油茶煤污病(煤烟病) 该病是由蚧虫、粉虱、蚜虫等为害诱发而引起的。初期叶面出现蜜汁粘滴,渐形成圆形霉点,并逐渐增多,在叶面形成覆盖紧密的煤烟层,严重时全林漆黑一片,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以10~20 ℃最适宜病菌的生长,在这个范围内湿度越大,病菌繁殖蔓延越快。因此,湿度大,光照差,长期荒芜的油茶林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

防治方法:改善林内光照条件和卫生状况,修除病枯枝,减少病虫源。保护瓢虫、食蚜虻、草蛉、蚜茧蜂等诱发病害虫的天敌。病害较轻时可用黄泥水、山苍子叶和果原汁加水20倍喷洒病株。重视防治蚧虫、蚜虫等诱发害虫。

2.2.4 白皮干腐病(油茶半边疯,烂脚瘟,石膏树) 该病引起树干、大枝及主根腐朽。多为零星分布,在一些生长衰弱的老油茶林发病较重。受害油茶树势衰弱,最后可导致整株枯死。病斑多从树干或大枝基部背阴面开始,患部树皮局部下陷,形成纵向长条状粉白色病斑,树干(大枝)半边生病,半边健康,故又名“半边疯”。5~10年生长旺盛的林分很少发病。阴坡山坞,林龄大,过密林容易发病。病斑在7—9月扩展最快。

防治方法:①加强抚育管理,促进油茶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②老林更新不采用萌芽更新法,防止病害流行。林内生产活动注意保护油茶树,减少机械损伤,防止病原入侵。③发现重病株及时伐除,防止扩散蔓延。结合垦覆适度修剪,5—6月早期病株可刮除病斑并用波尔多液、腐烂敌、腐必清等涂刷伤口。涂药后,再以赤霉素50~100 mg·kg-1涂抹,以避免伤口感染,利于伤口的愈合。

2.2.5 油茶桑寄生 油茶桑寄生在我国南方油茶区均有分布,以吸根的导管与油茶维管束的导管相连,吸取寄主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1,7,14]。主要发生在管理粗放,生长衰弱的油茶林。被寄生后生长逐渐衰弱,不开花或迟开花,易落果或不结果,严重时枝条或整株枯死。由于吸根向下延伸,因而往往形成鸡腿状长瘤。在闽侯寄生油茶的主要是红花寄生。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是防治桑寄生为害的关键措施。在桑寄生果实成熟之前清除1次寄生植株,坚持数年便见成效。在清除时,除将已成长的寄生植株砍去外,还必须除尽根出条和组织内部吸根延伸所及的枝条。如桐口林场每年坚持在油茶母树林和采穗圃及时清除桑寄生,现在寄生率低于1%,效果十分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油茶是中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个省(市、区),在湖南、福建、江西、浙江、安徽等地区大面积种植,目前油茶病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周红春等[5]介绍了湖南省油茶林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为害特点,其中介绍了油茶的9种主要病害。伍建榕等[15]调查了滇西地区红花油茶病虫害,鉴定出23种病害。本次调查鉴定的主要病害种类有18种,由于调查的油茶林林龄多在40~50 a,部分林分又疏于管理,病害种类多。油茶软腐病、炭疽病和煤污病等发生普遍且在有的林分发生比较严重,而半边疯、桑寄生、苔藓和地衣寄生等枝干病害多发是其特点;油茶茶苞病及落果病潜在暴发的危险性也很大,在生产上要特别引起注意。

在油茶病害的防治上,要进行综合治理。首先,在新造林上应采取良种壮苗,闽侯桐口林场作为福建省油茶良种繁育试验基地,现有优良品系“闽43”、“闽48”和“闽60”3个无性系和“杂优闽1等32个”优良有性杂交品系,目前每年平均生产优良无性系嫁接苗300万株左右,自2011年开始每年采穗150万枝左右,为油茶丰产林建设和低产林改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重视营林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如对半边疯严重的油茶林进行低产林改造,全面进行截干、修枝整形、换冠嫁接、去劣更新等方法,改变现有油茶林质量,减轻病害的发生。第三,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将病虫害预测预报与营林技术工作同步进行,早发现早防治。如苗圃地的软腐病危害,及早采取措施才能收到较好效果。第四,苗圃地等效益高的林分发生严重的病害,可适当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1]庄瑞林.中国油茶[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5.

[2]焦玉海.全国油茶种植面积已达383万公顷[J].林业与生态,2013(12):46.

[3]何学友,蔡守平.福建省油茶病虫害现状与防治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13,40(4):181-184,188.

[4]邓艳,李德伟,蒋学建,等.广西油茶病虫害种类调查及发生特点[J].广西林业科技,2013,42(4):339-346.

[5]周红春,谭济才,戴立霞,等.湖南省油茶林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为害特点[J].中国植保导刊,2009(7):27-30.

[6]姜晓装.油茶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林业科技开发,2001,15(5):35-37.

[7]束庆龙,张良富.中国油茶栽培与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8]中南林学院.经济林病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135-136.

[9]北京林学院.林木病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69-73.

[10]陆家云.植物病害诊断[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09-114.

[11]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12]陈秀虹,伍建榕.观赏植物病害诊断与治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8-59.

[13]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公告(2013年第4号)[EB/OL][2013-01-09]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main/s/3597/content-581426.html.

[14]邱建生,杨再华,余金勇,等.贵州油茶桑寄生种类及发生规律研究初报[J].贵州林业科技,2011,39(1):16-18.

[15]伍建榕,穆丽娇,林梅,等.滇西地区红花油茶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J].中国森林病虫,2012,31(1):22-26.

Investigation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 onCamelliaoleiferain Minhou County

LIN Ming-shun

(FujianMinhouTongkouStateFotestFarm,Minhou350101,Fujian,China)

The occurrence situation of disease onCamelliaoleiferain Minhou county,Fujian Province was investigated,then sample plots were set up to investigate the disease in the Tongkou State Forest Farm in Minhou county,where theC.oleiferawas damaged seriously.18 different disease were identified,14 were on leaf or tip ofC.oleifera,3 on the limb,1 on the root. The most dangerous and widely distributed diseases were Agaricodochium camelliae,Colletotrichum camelliae,Meliola camelliae,Corticium scutellare,Scurrula parasitica.Then the control methods against these disease were discussed.

Camelliaoleifera;species of disease;control measures;Minhou County

2014-10-09;

2014-10-31

福建省林业厅科研项目(福建油茶主要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研究,闽林科2009[8]);福建省林木种苗科技攻关项目(油茶良种选育、扩繁推广与加工利用)

林明顺(1972—),男,福建闽侯人,福建省闽侯桐口国有林场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及经济林栽培工作。E-mail:tkclms@126.com。

10.13428/j.cnki.fjlk.2015.02.033

S763.744

A

1002-7351(2015)02-0150-04

猜你喜欢
闽侯县桑寄生油茶
糖画笔
半寄生植物连载·一桑寄生
人与自然(2019年6期)2019-07-24 13:43:02
闽侯县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初探
不同寄主桑寄生药材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作用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2期)2018-05-09 07:19:32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1:56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1:55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中国西部(2017年4期)2017-04-26 03:49:43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0
闽侯县孔元美丽村采风(四首)
红土地(2016年10期)2016-01-28 08:15:58
益肾又安胎的桑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