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桂茹
河北传媒学院研究生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微时代微传播现象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范桂茹
河北传媒学院研究生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本文主要结合当代的热点事件,通过各方面例证来分析微时代微传播的起源、特征、应对措施及其发展趋势等,旨在运用这样的方式对微时代的概况做一个大体的阐述,并初步探讨微时代微传播的影响和意义。
微时代;微传播;多元化;平民时代
21世纪注定是一个多元的时代。有人叫它信息时代,有人叫它新媒体时代,同样地,它亦可被称作“微时代”。顾名思义,即微型时代。2009年,是中国的“微时代”元年,微传播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众的生活,有些热点事件甚至直接源于微博。微博面世之后,由于它同时具备及时性、平等性、互动性等特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进来。不知不觉间,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微”烙印。微博、微信、微店、微小说、微电影、微营销……“微”事物接连不断出现在互联网舞台上,宣告着“微时代”的来临。借助丰富的“微工具”,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进行各种“微活动”,地域不是问题,国界不是问题,甚至与曾经高高在上的领导人还有明星直接互动交流也不再是问题……一切表明,“微时代的微传播”对大众来说意义巨大,影响深远。
微时代最早源于微博。它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通过小巧便捷的接收终端,运用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实现实时、互动、高效的传播方式。仅仅通过百余字甚至寥寥数语,微博作者便可以向关注他的粉丝们发布消息,内容短小精悍但信息量巨大,传播速度快、内容更具震撼力。
广义的微传播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新媒体客户端。除了微博客以外,手机短信、彩信、QQ、飞信等均属于微传播的范畴。而侠义的微传播则是以微博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去中心化的裂变式多级传播模式,传播碎片化信息,借以实现自我表达、交往需求与社会认知。
从2009年开始至今,面世仅六年的微博,虽名曰“微”,其作用却丝毫不微弱。众所周知,2009年8月,“新浪微博”内测版推出,成为众多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当年11月1日,北京突降大雪,首都机场的大量乘客被迫滞留机场。创新工场总裁李开复,便是这些乘客中的一员,他在新浪微博上为大家直播了现场的情况:等了12个半小时,缺食物9小时,缺水3小时……在被困十几个小时的状况下,李开复通过微博将真实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引发众多网友和媒体的关注,他的实时记录成为此次航班延误事件中被传播最广的文字。
而后,微博卖瓜、“表哥”、频繁发生的虐童案、以及前些日子刚刚发生的天津塘沽大爆炸……一系列微博事件的发生让我们看到了微传播的独特之处,微博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
综上,我认为微时代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1)接收终端多元,传播信息量大,范围广泛。
2)微传播迅速,时效性强。
3)平等对话,参与互动性强。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3G技术为代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了信息接收终端的移动难题。灵活便捷的手机、iPad等信息接收终端,突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无障碍交流合作。许多突发事件的线索往往源自微博,众多一针见血的评论也出自微博。微博一经推出,就因其及时性、草根性、便捷性等优势广受欢迎,从而促进了一个平民化时代的到来。
其次,其传播迅速,时效性强。以两年前发生的一个热门事件为例:2013年9月13日晚,王菲发微博称:“这一世夫妻缘尽至此,我还好,你也保重。”半个小时后,李亚鹏便在微博上证实了网友的猜测:“我要的是一个家庭,你却注定是一个传奇……”两条微博一出,转发量瞬间剧增,评论数量也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百万,足以见得微时代微博客传播的速度之快,影响之大。
再者,它可以让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与人产生互动,平等对话。它拥有一种草根化的话语环境,让各种身份的人彼此之间有了更好的互动,有实情、有真意的微博可以赢得大众的信任和追捧,这些特性造就了微博特有的价值和力量。在信息流动十分畅通的时代,微博成为一种捷径,让有相同或相近志趣爱好的人们来往自由,沟通密切。
究竟是微传播造就了微时代,还是微时代促成了微传播,这是一个辩证的哲学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不论微时代,还是微传播,都以其巨大的影响力不可避免地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波及范围不可小觑。
由于微博特殊的影响力和方便性,许多个人和团体,都开始利用这个新时代的“利器”,来达到各自的目的。明星带头在微博上发布动态,与粉丝零距离互动,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公认的“微博女王”——姚晨;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男女,通过微博制造舆论话题,包括最初的“芙蓉姐姐”以及后来的“央视最帅实习生胡悦鑫”等等,凭借这一平台一举成名的不在话下;同时,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瞄准这一地盘,试水微博营销;此外,电影市场也发现了这块宝贵的“阵地”,上映前聘请网络营销公司在微博上制造话题,渲染口碑,实现论坛营销和微博营销,不得不说,微博成为了电影“病毒式营销”的最佳载体。
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同样地,微时代的微传播亦不例外,它在给大众带来新鲜讯息,提供互动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负能量。某些不负责任的微博发布,为虚假信息裹上了一层看似真实的外衣。通过微博来进行造谣或者诈骗,散播负面舆论,混淆大众视线,一不小心便会“三人成虎”,给受众群体乃至整个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伤害。
因此,当包罗万象、形式各异的微博呈现在我们面前,收获海量信息的同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微博正确发挥其影响力和正能量。
微时代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之一,深深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但绝不应该左右我们的生活方向。在网络传播效率快速提升的当下,在宽容地看待思想交锋的同时,不能放松对舆论环境的监管,必须做好引导工作。而作为微博个体,则应牢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大众负责,使微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微时代,危险与机遇并存。它颠覆了以往的传播模式:以往大众被动接收信息的模式发生变革,信息发布平台演变为公共话语平台,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媒体,更多的是作为信息的制作商和提供商;接收信息的对象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众,而是身份清晰明了的个人;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促使产品形态、服务方式等方面不断革新……在微时代,传播领域的蝴蝶效应将更加显而易见。
面对微时代微传播的大潮,一方面,兼有受众和传播者双重身份的每一个个体,应该认清“微”方式的利弊,要做到自律、自尊、自爱,拒绝垃圾信息,避免极端言论和行为;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主动融入和适应“微时代”,学会用“微”语言加强管理和引导,营造更加健康的网络环境。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微放纵”,进行“微规范”,最终达到全民全社会的“微繁荣”。
[1]杨善顺.微传播时代的来临与传统媒体的利用[J].传媒,2009(8).
[2]贾云峰.微博的兴起与科技时代的媒介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2009(12).
[3]王婧.微博在网络与现实中共振[J].网络传播,2010(3).
[4]袁燕.“微时代”的怕与爱[J].新闻窗,2011(2).
[5]杨素娟,孙立.微时代的微报道[J].采写编,2011(4).
G2
A
1674-6708(2015)142-0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