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的拍摄技巧

2015-09-16 20:08张清轶
科技传播 2015年13期
关键词:掩体拍摄者鸟类

张清轶

吉林集安广播电视台,吉林通化 134200

电视纪录片的拍摄技巧

张清轶

吉林集安广播电视台,吉林通化 134200

一部成功的电视作品,离不开拍摄者独特的选材、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阐述了拍摄电视纪录片的主要技巧,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电视纪录片;拍摄;鸟类

闲暇之余,看了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迁徙的鸟》,这部作品是被誉为“自然史诗巨作”的《天·地·人》三部曲之一。它是由雅克.贝汉带领堪称世界上最为优秀的考察队和飞行员,跨越五大洲,历经四年,耗用长460公里的胶片制作成功的“宏篇巨著”。世界上最美的鸟类迁徙过程以及途经的自然风光在高清镜头下一一展现,让观众仿佛同鸟儿一起觅食、踱步,腾空而起,一时你也许在冰川中穿行,一时你飞翔于宽阔的海上,一时你又到达了巴黎的市区,360度无死角的航拍技术,加之无比瑰丽的自然景象,将候鸟飞翔时每一个状态都表现的淋漓尽致,真可谓“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豪华的视听盛宴。那些画面、那些音乐、那些鸟……足以净化自己的灵魂。这个片子,哪怕是一小段,也让我觉得心情舒畅,喧嚣浮躁的世界仿佛立刻就安静了下来。也使我萌动出拍摄一部有关鸟类的纪录片。

无独有偶,上苍为我创造了一个这样的机会。一次采访活动,让我在城边的芦苇塘中发现了一对东方大苇莺,“两口子”似乎在寻找适当的地点准备筑巢繁殖,这样的机会,我绝不能错过,于是我仅利用一台摄像机和一个三脚架,历史1个月的时间,拍摄了长达10分钟的纪录片《生命的故事—东方大苇莺》,详细介绍了大苇莺从筑巢、排卵、孵化、喂养的繁殖全过程。虽然无论从拍摄技巧还是内容上,抑或画面组合,后期制作等等许多方面与《迁徙的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不可与之相比拟,但我使用最基础的拍摄方法,简陋的拍摄工具,拍成的片子还是带给了观众久违的惊喜,对他们的视听形成了一次强烈的“冲击”,同时也打开了县级电视台在创新纪录片拍摄方面的新局面,这部片子也获得了中广协会纪录片双十佳作品奖。这次拍摄经历加深了我在拍摄和制作与鸟类相关体裁电视纪录片的认识,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1)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是成功拍摄的基础。

鸟,不同于人,它不会随着你的意愿走,不会去配合你,它怕你,它敌视你。如何让它感觉不到你的存在,完全放松做它自己的事情,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事先必须在它们“夫妻”双双出门的时候,搭建掩体,掩体材料最好就地取材,比如大苇莺用芦苇建巢,我们最好也用芦苇建掩体,以便混淆大苇莺视觉,防止它们弃巢飞走。掩体要能遮住整个人的身体,在面向建巢的方向留出摄像机镜头出口。在进入到拍摄地前,要及时调整前期已经准备的拍摄内容,对拍摄提纲进行整理,并结合实际情部不断捕获新线索。同时要认真的对如何选择最佳拍摄时间进行研究,同时要准备好饮水、干粮,因为进入掩体后是不能随便进出的。

2)拍摄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拍摄时要关闭所有通讯工具,同事之间的交流最好用手势,拍摄时要轻手轻脚,拍摄技巧的运用果断利索,因为大苇莺不会配合你重来一遍的。同时一定要把随机麦克开启,以便周围的同期声—鸟叫、蝉鸣、犬吠都能纳入录像带内,尽可能的保证声音的真实性,为后期制作做好准备。

拍摄过程中还要随机对已拍摄的一些资料进行检视与整理,边整理边思考,边思考边筛选,哪些素材是拍摄主题所必须的?哪些素材还存在其他可能性?哪些素材还能够拓展更大的故事空间?在拍摄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其他支线出现的情况,而遇到这种情况,需要你对该支线进行慎重思考之外,还要和相关工作员进行讨论来决定这条支线是否有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生命的故事—东方大苇莺》这部纪录片是对名为大苇莺的鸟类繁衍过程的真实记录,所以“真实性”成为拍摄此部作品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方面在坚决杜绝虚假内容的出现,要站在观察者的角度,客观而真实的将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另一方面要保证使用真实的拍摄技术,在拍摄时一定要注意影像色调的正常还原。

纪录片并非纯粹的纪实,它要在真实事件的背后将更加深刻的内容呈现给观众。看似简单的“纪录”两个字,却承载着拍摄者坚韧的忍耐、敏锐的发现以及对时间的精确把握。每个拍摄者都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努力的挖掘、探索、发现具有丰富内涵的东西,那就是“生命”的美丽,探索“生命”的美丽,才是我们这部纪录片的价值追求。当小鸟们跳出巢穴,蹦跳着离开母亲时,生命将在它们中延续……,到这里也就达到了我们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最终目的。

虽然在人们实际生活中,事物一般是按照线性规律进行发展的,然而观众却并不愿意去欣赏一部与生活并无区别,毫无情节而言,不存在任何高潮,完全平铺直叙的将现实直接“拷贝”过来的纪录片。所以拍摄者要注重素材的筛选,要凭借高超的技术将其剪辑成为一部主线清晰、错落有致、起伏跌宕、注重细节却又不会“失真”的作品。显然,这就对拍摄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认真的进行主观选择,还要学会如何进行艺术的二次创作。

在这部纪录片的后期编辑制作中,因为它对文字脚本的要求并不严格,所以我们采取了“纸上谈兵”的做法,通过制作“分场大纲”,将那些信息量大且需要时间拉的相当长的拍摄素材做有效的组合。从大鸟筑巢,到排卵、孵化,到小鸟的出壳,辛勤的喂养以及积累到最后的高潮—离巢远飞。主线清楚后进行素材的初剪、后制、修片、定剪、影像效果、字幕、旁白、配乐、音效、合成。

电视纪录片《生命的故事—东方大苇莺》的拍摄,是我尝试拍摄鸟类纪录片的一次成功经历,在这次实践中,我的经验得到不断的进步和丰富,同时也认识到,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鸟类题材纪录片必将会担当重要角色。

[1]张良.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与主观性问题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14(10):94.

[2]梁爽.电视纪录片的细节运用[J].记者摇篮,2014(10):51.

[3]李庆生.电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的运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4,(10):70.

[4]林伟.浅谈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技巧[J].东南传播,2014(6):108-109.

[5]马东雷.浅谈天气现象拍摄的技巧[C]//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2005.

G2

A

1674-6708(2015)142-0066-01

猜你喜欢
掩体拍摄者鸟类
挖坑神器:单兵掩体爆破器
善于学习的鸟类
街头被偷拍传上网,未告知就是侵权
鸟类
美国:中小学开始装防弹掩体
瑞士将关闭国内一半掩体
鸟类的叫声
无巧不成图
请君入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