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体极限挑战

2015-09-16 09:04王喆辰
科学大众(中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蒂格大卫纪录

王喆辰

日常生活中的人体极限

人类最多可以多长时间不睡觉呢?

答案是264个小时,相当于连续十一天不阖眼。这一纪录是由一名叫做兰迪·加德纳的中学生于1965年创下的,在创造纪录的最后几个小时,兰迪其实已经基本进入了意识模糊状态,对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刺激都没有反应了。

人类天生具有昼夜节律,当夜晚来临时,身体里的生物钟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令个体感到困意,停止一切活动,进入睡眠状态。若是超过一定的时间不睡觉,就会产生各种生理心理问题,包括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认知能力严重下降,食欲骤降或骤升,思维恍惚,最后甚至产生幻觉。

与不睡觉相比,人类不吃饭的极限就宽松多了。据报道,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绝食纪录为44天,是由一名叫做大卫·布莱恩的美国魔术师创下的。2003年7月,大卫走入悬挂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的一个透明玻璃箱内,开始他的绝食挑战之旅。在绝食期间,大卫除了喝水以外,不吃任何东西,以此挑战人体极限。9月5日晚上,当大卫步履不稳、颤颤巍巍地走出玻璃箱时,原本体重95千克的他,已经整整“瘦”到了70千克!这是由于当体内葡萄糖消耗殆尽时,身体将开始分解脂肪、乃至蛋白质以维持生存所需的能量。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绝食的最后几天,大卫除了精神萎靡以外,心跳也变得不正常,呼吸困难,视力衰退,出现耳鸣,健康严重受损。创造纪录之后,大卫足足休养了半年,才恢复正常水平。

此外,人类不喝水的极限也较短,一个干渴脱水的人,只能坚持一周左右。研究人员表示,这取决于体内水份流失的速度——在没有水份补充的情况下,身体中的血液总量会降低(主要是水份),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导致血压降低,血液循环过程变得越来越艰难,身体不得不靠增大心率来补偿,当血液流动停止时,机体各组织的细胞将得不到新陈代谢所需的氧气,人就离死亡不远了。

体育竞技中的人体极限

目前,世界上在水下憋气时间最长纪录的保持者,是一名叫做史蒂格·瑟沃林森的丹麦人,他在水下一共保持了22分钟不呼吸!

正常情况下,一般人在水中能憋气2~3分钟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而22分钟简直令人瞠目结舌!事实上,史蒂格能够达到这个水平,是有一些特殊条件支持的:比如说,在开始憋气前,史蒂格首先会排除掉肺里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并用纯氧充满(我们知道,空气中有78%成分都是氮气,氧气含量其实很低,只有21%);在憋气时,水池中的水温保持在30℃,以使得史蒂格可以将心率降低到每分钟30次(正常人心率在60~100次/分钟),减少因代谢消耗的氧气;此外,史蒂格还经过特殊的训练,有一套独创的呼吸调节法。

从游泳池中出来,让我们再把眼光投向陆地:人类最快可以跑多快?

以男子100米短跑为例,相信大家一定听到过牙买加运动员尤塞恩·博尔特的鼎鼎大名,在2009年的柏林世界锦标赛上,他以惊人的9.58秒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赢得了“闪电博尔特”的外号。

事实上,过去一百年间,人类不断刷新着短跑的速度极限。相比美国运动员唐纳德·利平柯特在1912年时创下的10.6秒的纪录,一百年后的尤塞恩·博尔特令这个纪录又缩短了1秒钟。这1秒钟,尽管只是表盘上的一小格,却象征了人类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一大步——其中不仅蕴含了人体工学的研究成果,而且包括了运动装备的产业化革新和突破带来的好处。举个例子,科学的肌肉训练、起跑姿势设计、体力分配计划,是从增强运动员的自身素质着手;而现代化橡胶跑道的发明、流线型跑鞋的设计、低风阻专业服装,则从物质环境层面为运动员挑战人类极限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极端环境中的人体极限

在极端高海拔地区,气候恶劣,温度骤减,空气稀薄,对人类来说,无疑是身体与意志的双重挑战。挑战高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攀登珠穆朗玛峰,许多登山者提前很久就需要先在一定海拔地区进行适应性锻炼,等到体内血红细胞水平上升到一定高度了,再进入较高海拔地区继续生活一段时间,经过这样逐级锻炼,才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气候。

人类能够征服的海拔高度也不是无限制的。有研究者提出,人类可到达的最高海拔是9 000米。此外,5 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一高度,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而且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没有人能够在这个高度长时间居住,即使是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藏民和夏尔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 500米以下的区域。

人类对于低温条件下生存的挑战,形式更为多样。比如,来自我国黑龙江地区、有“世界第一冰人”之称的金松浩,曾经以赤身埋于冰中136分钟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英国探险家、被称为“游泳界的埃德蒙·希拉里”的路易斯·皮尤在北极地区零下1.8℃的冰水中,用18分50秒的时间游了一千米,创造了人类长距离游泳最冷水温的世界纪录;另一项挑战则是一个死里逃生的故事,挪威滑雪运动员安娜·巴根霍姆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沉入了冰冷的溪水里,在水中被困80分钟后才获救,被人打捞上来的时候,她的体温已经降到了13.7℃,这样的低温会导致机体停止呼吸和心跳,但恰恰如此,大脑的耗氧量也相应减少,才不至于造成严重的、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接受治疗之后,安娜完全康复了——这个奇迹再一次反映了人类顽强的求生意志和强大的身体潜能!

关于“太空生存”的身体极限挑战,则可以分成两个问题:一是人类在乘坐运载火箭或飞船进入太空时,最大可以承受多少重力加速度?二是在进入太空以后的真空环境之中,人类是否可以存活?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1g,换句话说,一个物体受重力作用,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约为9.8米/秒2。重力加速度越大,人体承受的压力也越高,腿部的血液会大量涌向头部,令人产生头晕、恶心的感觉——你在游乐场里坐过过山车时,一定深有体会,过山车俯冲而下时的重力加速度,约为2g~3g?;另外,普通航班起飞时,都有一段加速爬升期,这时候的重力加速度约为0.4g,也就是乘客们感到的来自座椅的压迫感。

然而,与驾驶战斗机相比,前两者的重力加速度都是小巫见大巫了。战斗机在垂直状态上升时,重力加速度最高可达9g!飞行员耐受这种条件的能力越强,越能在高压下保持清醒,对空中作战也越有利;同样地,“神州”飞船上天时,宇航员所需承受的最高重力加速度也在8g以上。另外,人类挑战重力加速度的最高纪录,是由美国空军上校约翰·斯塔普创造的,在一次军方的火箭滑车实验中,他成功地经受住了高达46.2g的重力加速度!约翰为此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实验结束后,他被鉴定为脑震荡、多处肋骨骨折、腕部骨折、牙神经失灵、双眼血管爆裂。

关于第二个问题,在真空环境下,人类能够存活多久?遗憾的是,我们确实知道答案。1971年,前苏联“联盟”11号宇宙飞船在重返地球大气层前的一刻,由于机械故障,造成飞船内部压力骤减至零,导致3名宇航员不幸罹难。事后调查显示,当突然暴露在真空状态下时,宇航员挣扎了30~40秒后就死亡了,死因主要为缺氧,一是真空中缺乏氧气,二是即使有氧气,也需要通过空气压力才能将氧气送入大脑。

不过,若是身处真空环境的时间更短,也有侥幸存活的情况。1966年,美国宇航局的一名技术人员在真空室里测试太空服时,也遭遇了压力骤降的情况,他在12~15秒内便失去了意识,昏迷前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是舌头很干燥,唾液都汽化了(水在低压条件下沸点降低)。幸运的是,27秒钟后,真空室内的压力又恢复正常,他也捡回了一条命,并且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猜你喜欢
蒂格大卫纪录
大卫,圣诞节到啦
拯救大卫
归途如虹
《科教·纪录》
中国刷新一箭多星纪录
法国新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莫尼克·威蒂格的性别理论初探
法国新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莫尼克·威蒂格的性别理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