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盛
摘 要 在养蚕生产中,蚕病防治工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夏季和秋季,由于受气候和桑叶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属于蚕病多发季节。基于此,阐述蚕病发生的特点及危害,分析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综合防治蚕病的主要措施,希望对农村蚕病防治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蚕病;养蚕;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8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1 养蚕生产中蚕病发生的特点及危害
目前,种桑养蚕业在我国许多地方仍然是主导产业之一,种桑养蚕对于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如象州县、霍山县、隆林县和宜州市等仍以养蚕为主导产业之一。其中,隆林县近些年来正抓紧国家农业产业“东桑西移”战略,大力发展桑蚕产业,2014年新增桑园面积518.8 hm2,全县桑园面积达到了0.19万hm2,养蚕1 232.5张,收回蚕茧2.35万kg,产值94万元,养蚕农户户均收入逾2 700元,产值相比往年大幅增加。目前,广西宜州市的桑园面积为2.19万hm2,年鲜茧产量为5.5万t,农民养蚕年收入25亿元以上,属于广西的养蚕大市。在农村养蚕生产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蚕病,给蚕桑生产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一些地方由于蚕病导致蚕茧减收率在25%以上[1]。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农村蚕病发生的特点及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蚕病病原的种类繁多
通过抽样调查发现,被检测的蚕病病原物中主要包含5种病原物。其中,质型多角体病毒占检出病原物的比例为28.7%;核型多角体病原物占检出病原物的比例为29.2%;白僵菌袍子病原物占检出病原物的比例为16.9%;曲霉菌病原物占检出病原物的比例为12.7%;细菌病病原物占检出病原体的比例为9.2%;其它病原物占检出病原物的比例为3.2%。
1.2 蚕病大面积爆发,难以控制
在农村,很多的养蚕户对于蚕病的防范意识十分薄弱,对于养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置,随意倾倒在田边地头、河流沟渠当中,导致当地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进而诱发大面积蚕病,不仅给蚕农带来了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蚕病的蔓延速度非常快,一旦大面积爆发就很难控制[2]。
1.3 不同季节蚕病发生的种类不同
总体来说,真菌病和病毒病造成的蚕病影响最大,且发病率最高。一般来说,春季较为常见的蚕病是血液型脓病和真菌病;夏季较为常见的蚕病是中肠型脓病和曲霉病;秋季较为常见的蚕病是中肠型脓病和蝇蛆病;晚秋季较为常见的蚕病是血液型脓病和绿僵病[3]。
1.4 不同龄期蚕病危害的程度不同
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地区1~2龄蚕期的发病率非常低,但是也有些地方1龄蚕期就开始出现真菌病,一般3龄蚕期才慢慢开始出现蚕病,5龄蚕期的发病率是最高的,需要特别注意防治。
2 养蚕生产中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农村养蚕生产过程中发生蚕病的原因是多样化的,大致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2.1 养蚕户本身对于蚕病的防范意识较差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蚕农没有蚕病预防观念,对于蚕病的防治也缺乏重视。往往以为蚕病不会大面积发生,没有在思想上认清消毒防病的重要性,仍然按照以前传统的养蚕思路去操作,一旦蚕病发生,受损就较为严重。
2.2 养蚕户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的消毒不彻底
由于考虑到养蚕的成本,很多蚕农就没有把消毒工作作为养蚕工作的重点,消毒时仅仅停留在表面、走走过程,日积月累直接导致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受到了病菌的严重污染,这样就为日后的养蚕工作埋下了重大的隐患,导致大面积的蚕病发生。
2.3 养蚕户的饲养方法不规范
饲养方法不规范也是导致蚕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小蚕饲养太密,没有及时进行分批饲养和除沙处理,致使蚕发育不齐,对于一些弱小的蚕和发病的蚕没有及时清除,造成蚕座内出现蚕病[4]。蚕农没有按要求处理养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病蚕和蚕沙随意倾倒,直接造成环境污染,病原体迅速扩散,引发大面积蚕病。
2.4 用药方法不恰当或药品存放不合理
事实上,在农村专业从事养蚕业的有学问的年轻人特别少,大多数是年纪较大的老年人,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掌握先进的养蚕方法和养蚕理念,仅仅依靠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多年的养蚕经验显然是不够的。特别在蚕药的使用方法方面还存很多误区。同时,一些蚕农为了省钱,使用过期或变质的蚕药,导致蚕病防治效果不佳。
3 综合防治蚕病的主要措施
对于养蚕过程中的蚕病防治,必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为科学有效的防治蚕病,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3.1 提高蚕农的消毒防病意识
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蚕桑技术人员到各个养蚕村户去进行技术指导和宣传,帮助蚕农提高养蚕和防治蚕病的技术能力,定期组织蚕农进行先进养蚕理念和养蚕技术的学习与培训,从思想上提高蚕农的消毒防病意识,提高蚕农的养蚕收益,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3.2 做好常规的养蚕消毒工作
养蚕消毒工作要牢牢按照“蚕前彻底消,蚕中继续消,蚕后及时消”的方针进行,严格按照步骤落实,从管理上监督落实每村每户做好全面的消毒工作。从养蚕的工具到养蚕的环境,要步步从严,切实把消毒工作完全贯彻到养蚕生产的整个过程当中。
3.3 指导并督促蚕农按要求规范饲养
在小蚕饲养的过程中,要杜绝饲养过密的情况出现,做好提前分批的工作,把弱小蚕和病蚕及时清理出来。科学合理地处置病蚕、蚕沙等养蚕废弃物。例如,为避免污染当地环境,可对养蚕废弃物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切忌随意倾倒。
3.4 规范蚕药市场,保证蚕药质量,控制蚕药价格
蚕药是蚕农消毒防治蚕病的重要工具。相关部门应当要监督做好蚕药的质量检查情况,净化蚕药市场,禁止出现假冒伪劣的蚕药流入市场。在严格控制蚕药质量的前提下,为了减少养蚕的成本,降低蚕农的负担,要合理控制蚕药的价格。同时,要倡导蚕农正确使用蚕药,使用质量好、价格低的蚕药,切实做好蚕病消毒防治工作,提高蚕农的收入。
参考文献
[1]王明霞,王素娟,苏玲.养蚕生产中蚕病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江苏蚕业,2012(3):35-36.
[2]程先明.霍山县蚕病发生现状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306-307.
[3]李建琴,顾国达.养蚕意愿、蚕业风险与应对措施——基于14个省91个县1782个农户的问卷调查[J].蚕业科学,2013(2):355-364.
[4]佘柳涛,陆琴,季晓琴.对如皋蚕病发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江苏蚕业,2013(1):19-23.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