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二杂母猪繁殖率的管理技术

2015-09-15 22:22陈绍中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繁殖率管理技术

陈绍中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于猪肉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由于外界因素导致二杂母猪的繁殖率受到了严重影响,二杂母猪的生产水平不断下降,极大地降低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因此,必须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不断提高二杂母猪的繁殖率,为养殖户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对提高二杂母猪繁殖率的管理技术展开分析。

关键词 二杂母猪;繁殖率;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828.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要想提高二杂母猪的繁殖率,就必须不断加强母猪的日常管理水平,敢于创新二杂母猪的管理技术,对母猪进行合理地饲养管理,保证母猪的生活环境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健康的成长繁殖。

1 二杂母猪低产的原因

1.1 饲料的原因

由于未能高度重视母猪饲料的采购工作,导致饲养母猪的饲料出现了各种卫生安全问题。例如,饲料中具有高含量的重金属、农药残毒、发霉变质和酸性偏多[1],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饲料的质量,会造成母猪不会发情或者出现母猪怀孕流产、畸形幼胎的现象,不断降低母猪的繁殖率。同时,由于饲养母猪的相关工作人员未能制定合理的饲养工作制度,工作不规范标准,采用高能量日粮致使母猪过于肥胖。同时,母猪在日常生活中严重缺乏运动锻炼,导致母猪的输卵管以及卵巢中积累大量的脂肪[2],导致母猪不能正常生育。日常喂养的饲料中严重缺乏各种维生素,影响母猪的妊娠以及胎儿的发育。

1.2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可以分为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

1.2.1 非传染性疾病

导致母猪繁殖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因素:母猪生殖器官畸形、饲养管理不当以及母猪机能障碍等[3]。其中,母猪的先天性繁殖障碍包括了母猪的生殖器官畸形、未能正常发育;母猪的输软管出现堵塞现象,缺少子宫角以及实体子宫等;而母猪的机能性繁殖障碍包括了它的性腺机能严重衰退,卵巢出现囊肿问题。

1.2.2 传染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导致传染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扩散,这些细菌病毒具体包括:猪细小病毒病、猪瘟、布鲁氏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以及猪伪狂犬病[4],这几种传染性疾病致使母猪不能正常的发情配种,导致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死胎的现象。

1.2.3 管理不够合理

在对母猪繁殖工作的日常管理当中,主要存在着以下相关不合理的问题。

一是管理人员未能充分了解母猪发情的最佳配种时间,没有与时俱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依然运用传统的配种技术,导致母猪的繁殖成功率明显偏低。

二是没有把握好幼猪的断奶时间,严重超过正常断奶时间,导致二杂母猪的年产猪数量不断减少,降低了二杂母猪的繁殖水平。

三是未能及时发现二杂母猪与当地母猪发情特征的差异性,习以为常的认为后者发情特征与前者是一致的,导致直接错过了二杂母猪的最佳发情交配时机,影响了二杂母猪的繁殖率。

四是在对母猪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注重细节的管理,将数头妊娠的母猪圈养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导致母猪产生暴躁不安的情绪,相互拥挤,造成咬架或滑倒,致使母猪的幼胎发生流产或者死胎。同时,部分饲养员由于个人的低落情绪,将怒气发泄在母猪身上,导致受孕的母猪受到严重惊吓,奔跑甚至相互挤压,致使母猪流产或死胎。

2 提升二杂母猪繁殖率的管理技术

2.1 选种严格把关

母猪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二杂母猪繁殖率的高低,因此一定要严格把好选种关。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选种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标准选择体型外貌良好的二杂种母猪。同时,要注重选种的二杂母猪没有先天性的缺损[5],生殖器官处于正常的状态,母猪的乳头数量要超过12个的最低标准,还要保证乳头的排列整齐有序,乳头之间的距离在常理范围内。在选种的过程中,要保证所选的二杂种母猪来自于健康的种猪后代,且没有携带繁殖障碍性疾病。

2.2 控制饲养管理

2.2.1 坚持良种良法

必须不断加强二杂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保证饲养工作的合理化、科学化,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日常的饲养工作,提高二杂母猪的机体抵抗力。饲养人员必须充分掌握二杂母猪的具体身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养工作。同时,要根据养猪的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地进行阶段性饲养工作,必须为母猪提供含有各种维生素以及矿物元素的日粮。为了有效防止母猪群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饲养员可以通过在日常的饲料中加入抗菌素。

2.2.2 合理建舍管理

对于母猪圈舍的管理要合理安排,新建的圈舍尽量选择在保持良好通风效果,有足够的阳光照射,能为母猪提供干净卫生的水源,容易处理母猪粪便的场地。同时,要保证母猪周围环境的安静,没有严重的噪音污染,避免母猪产生焦躁的情绪相互拥挤滑倒,导致母猪流产。母猪圈舍的设计要符合标准,要严格保证每头母猪平均有2.5 m2的活动空间,为母猪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2.3 促使母猪发情

饲养管理人员在日常对母猪的饲养中,要细心观察母猪的发情特征,如果母猪到了发情配种期还没有产生发情状况,就要利用公猪进行诱情,让公猪与发情期的母猪住在一起,促使母猪进行配种。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将发情的母猪与未发情母猪圈养在一起,影响未发情母猪的情绪,通过肢体语言挑逗它进行发情配种。在特殊情况下,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合理的使用催情药物进行母猪的发情配种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诉,母猪养殖户要想不断提高二杂母猪的繁殖率,就必须严格做好母猪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管理技术的学习运用,要保证母猪饲养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为母猪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受到外界因素影响。

参考文献

[1]邓建华.繁殖母猪不发情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福建农业,2013(1):28.

[2]李秋艳,夏先林,黄伟.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瘦肉型繁殖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8):145-147.

[3]王彦发,杨丙友,杨学习,等.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J].北方牧业,2012(3):20.

[4]李丰浩,单安山,彭济昌,等.母猪妊娠期能量限饲对后代仔猪生产性能及早期肌纤维发育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7):72-78.

[5]徐秀荣,邓艳文,张智瑜,等.母猪繁殖率低、产活仔少的原因及防制[J].山东畜牧兽医,2009,30(11):17-19.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繁殖率管理技术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管理技术探讨
提高母牛繁殖率的三要素
浅谈提高母牛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治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
提高家兔繁殖率的关键技术措施
影响奶牛繁殖率的因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