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南
以“生活在别处——梦想与现实”为主题的第六届大理国际影会于8月6日至8月10日举行。大理国际影会艺术总监鲍利辉形容此次影会从 “2.0”变成了“3.0”时代,在内容和结构上又有新突破,不仅首次举办了“南亚、东南亚摄影节主席圆桌会”,也开始了“摄影节+博览会+器材精英荟”模式的尝试,专家见面会的专家阵容扩大了,移动互联网下的图片产业亦成为影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还同腾讯图片、努比亚智能手机、快拍快拍网等一起玩起了手机影像“众筹”。
不过,活动形式多元之外,影像内容的多元才是让影会更有看头、更吸引人的关键。作为大理国际影会“安身立命之本”的摄影展览在内容上较往届也更为丰富,国际展达到105个,国内展达到200个,作品数量超过了10000幅。
此次影会,值得关注的海内外展览资源不少。由香港著名策展人秦伟策展的《在大洋的彼岸——拉丁美洲当代摄影展》是南美洲著名摄影师首次以群体的面貌进入中国摄影节进行展出;《北风——北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贝尔法斯特学院作品展》则为观众展示了欧洲美学革新后所带来的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香港1960年代面貌的纪实作品展中,六位摄影师的作品详细记录了那个时期香港的民俗风情、自然风光、城市建设与社会热点,可谓香港六十年代的图片史书;由傅尔得策展的谢春德、吴天章、陈界仁、沈昭良、郭英声、李小镜六人联展呈现了台湾摄影在前进的过程中的现实处境。
8月10日晚,评审委员会揭晓了本届影会各奖项:闻丹青《越南的卡帕》、尚陆《巴黎雅顾影楼变身记》与杨延康《一路向西》获得了“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飞马奖”特别奖;傅尔得《肌理之下—台湾当代摄影联展》、金酉鸣《回望—当代语境下的影像探索联展》与王礼贵的《攀登摄影艺术高峰——极限之美》获得“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飞马奖”;Klueppel Karolin的《女儿国》获得了2015DIPE“金翅鸟新锐摄影师大奖”;2015DIPE“金翅鸟最佳策展人奖”由傅尔得《肌理之下—台湾当代摄影联展》获得;台湾摄影家谢春德获得2015DIPE“金翅鸟最佳摄影师大奖”;王庆松的《历史丰碑诞生记》获得“金翅鸟摄影大奖主席奖”。
在这样一场盛会中,作为观展的个人,身处影像的包围之中,也许总能看到世界之广阔,思想之无界。或许这种感受正映衬了此次影会的主题“生活在别处—梦想与现实”。从自我所身处的坐标,眺望别处的生活、他人的梦想和现实,又会产生怎样的理解,迸发怎样的灵感呢?将这一思考延伸至摄影上,摄影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利用摄影做什么,也是值得追问的命题。
我们专访了两位参展摄影师,他们恰好可以作为一对鲜明的对比,用自己的职业生涯回答了上述问题。同样来自法国,让·弗朗索瓦·赫奇耶(Jean-Fran?ois Rauzier)镜头下的世界犹如梦境,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氛围,摄影之于他,是筑梦的工具,也是探索和自我与世界终极关系的手段;摄影记者严莫凡(Yan Morvan),则代表着摄影更为现实的一面,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反映底层人民和边缘群体的现实生活,记录下来那些被历史忽略和忘却的。我们可以看到,同一媒介,在不同的表达方式之下,却呈现完全不同的样态。前者用摄影提出问题,后者则用摄影回答问题,在这样的碰撞中,我们看到了更多关于摄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