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效果评价

2015-09-12 03:41:30高欣涛黄月莹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整治抗菌科室

高欣涛,黄月莹,周 密,刘 弘

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已成为现阶段医院面临的突出问题,其不合理使用影响了治疗效果、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导致药害事件的增多,加重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已成为滥用抗菌药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卫生部从2004年开始,先后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并于2011年5月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 号)》(简称 56 号文),决定从 2011 年至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结合部队某三级医院实际情况,于2011年8月开始启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为了确保此项工作能够取得实效,该院特制定了《2011年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规定》,成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由多部门人员组成,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下对抗菌药物进行督导检查,每月召开一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会议,进行总结和通报;每周在院周会上进行周使用情况的通报;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逐步建立健全长效的管理机制。本文通过对抗菌药物整改前后该院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汇总比较,评价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效,总结经验,为后期的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数据来源于该院A时段 (2011年5月—2011年7月,整治前)、B时段(2013年 5月—7月,整治后)抗菌药物应用的数据指标统计,主要包括整体用药情况、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相关指标(包括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样本送检率、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率、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率)、门急诊抗菌药物相关应用指标 (包括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菌占比、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急诊抗菌药物菌占比)、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相关指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运用信息医疗质量监管平台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利用SPSS 19.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整治前后抗菌药物总体比较 A时段内该院在售的抗菌药物有83个品种之多,整治后抗菌药物品种数为48个,符合三级医院不超过50个品种的规定;药占比也符合河南省规定的三级综合医院药品收入比例不得高于总收入的39.5%。B时段的抗菌药菌占较A时段下降了6.1个百分点,成效显著。见表1。

表 1 整治前后抗菌药物总体比较

2.2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较 与整治前相比,整治后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指标(包括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金额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达标;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样本送检率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送检率有明显的改善,但距离卫生部规定的相关指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见表2。

表 2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较

2.3 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比较 整治后的门急诊抗菌药物有较为明显的改善,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均符合卫生部的相关文件规定。见表3。

表 3 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较

2.4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比较

通过抗菌药物的专项整治活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方面亦有明显的成效,预防使用率、品种选择合理率和联合用药百分率等指标明显好转并且达标;但预防用药疗程中仍存在部分患者用药时间和医嘱时间不对应,以及用药时间超过24 h,甚至超过48 h,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明确规定:Ⅰ类切口手术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 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 h,故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以促进改善。见表4。

表 4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比较

2.5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比较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方面也有较为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其使用率有较为明显的降低,送检率有较为明显的升高并且达标(卫生部要求≥80%)。见表5。

表 5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比较

3 讨论

通过对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可知,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使得该院抗菌药物的各项应用指标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现对经验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3.1 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健全 为严格落实卫生部及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抗菌药的专项整治活动精神,该院特别成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院长任组长,明确了院长作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院长逐一同临床科室主任谈话,并与他们签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承诺书,让每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去面对此次整改活动。制订了该院《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质控方案》,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并采取了强有效的奖惩措施。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该院建立了完善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公示和诫勉谈话制度。通过院周会和医院局域网的形式向全院通报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存在严重问题者,由医院医务处的相关负责人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予以通报;并将个人和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到质控和各项考核中,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3]。

3.2 医院重视,领导牵头 医院各级领导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情况都极其重视,在很大程度上给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为该项工作的开展和整改成效的取得提供了保障,为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和药学部门的相关工作提供了便利。

3.3 多部门协作,共同开展工作 抗菌药物监管工作涉及到多个科室,比如临床科室、医务处、药学部、信息科、院感办、检验科等多个职能部门,所以,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成员涉及了上述的所有科室和部门,便于沟通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并结合所得到的数据开展管理工作,使管理工作更到位,让受众更认可,让管理部门看得到管理的作用和成效[4]。

3.4 实时监测、及时沟通和反馈 成立专门的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小组,对每个月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医嘱进行点评,进行汇总分析。并将汇总分析的结果上报医务处、药学部主任办、临床各科主任,并对临床各科主任的反馈信息进行统计汇总,为各科室具体应用指标的制订以及处方点评工作的开展进行评价[5]。

3.5 制订个体化目标步骤,稳扎稳打,持续改进由于临床科室疾病分类和治疗方案的不同,抗菌药物的应用也就不尽相同,或者说差别较大,所以,使用同一个标准去评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不太合理,给抗菌药物监管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根据每年度各科室的抗菌药物的具体使用情况,结合科室实际,制订具体的个体化标准和阶段目标,并对各个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整改。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在改进的基础上,进行指标的修改和目标的提高,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监管工作的成效,做到持续改进。

3.6 引进监管软件系统做支撑,实现信息化监管该院一直都非常重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为较好的完成抗菌药物整治工作,特引进了相关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管系统,较好的嵌入到临床医师工作站中,并在药学部、医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设立客户终端。一方面,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了抗菌药物的使用,另一方面,为相关职能部门的统计和监管工作提供了较为先进的手段,并将各项指标和数据统计得更加准确。由于系统可以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价的很多指标都统计细化到科室和医师,就为抗菌药物监管工作组制定个体化的标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该项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保障。

3.7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教育学习 由医院牵头,药学部主抓,通过举办讲座以及《临床药讯》等形式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并根据某个阶段暴露出来的抗菌药物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在平时严防的基础上,每年设置一个月的抗菌药物整治月来进行重点的提高与整改。在整改月中,医院会安排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课程进行学习,并且会重拳整治抗菌药物使用中依旧存在的相关问题。

3.8 制订严格的奖惩措施 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医院及相关职能部门特地制订了严格的奖惩措施,与科室和个人绩效挂钩,并且力度较大;定期对相关科室和个人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考核和评比,做相应的全院通报批评和表扬,并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作为科室和个人评先评优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3.9 做好抗菌药物品种监管 按照卫生部对三级医院的要求,严格落实抗菌药物采购品种不超过50种的规定[6],对该院的抗菌药物进行科学遴选,并对抗菌药物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从源头上做好抗菌药物的监管工作。

3.10 重视对Ⅰ类切口预防用药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管理 Ⅰ类切口预防用药的合理性程度,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金额比、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当然也牵涉到Ⅰ类切口手术给药时机及预防用药疗程等的合理性问题,所以,Ⅰ类切口预防用药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手术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避免抗菌药物的过度预防使用[7];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也是抗菌药物滥用和过度治疗的重要因素,该院严格落实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会诊制度,较好地实现了合理性使用的转变[8]。

3.11 临床药师深入科室,切实负起了促进抗菌药整改的重担 医院现有的7名专职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一线,就监测到的抗菌药使用方面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谈、手把手地教,注重日常养成,让抗菌药物的整改工作切实贯穿到平时的每一项工作中,就使得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收效明显,并且不易出现反复,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同时也彰显了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方面的价值。

实践证明,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制定目标计划、领导牵头、多方协作、信息化监管和持续改进等措施,以临床药师为传递信息和教育整改的媒介,可以有效地改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通过综合干预来减少和杜绝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从根本上提升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1]金 锋,赵晓颖.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5):455-456.

[2]肖永红,侯 芳,王 进,等.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社会与经济后果调查[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5):94-96.

[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4]张钰宣,梅 丹,闫世方.专项整治前后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J].中国药房,2013(10):870-873.

[5]王天海,王建英.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904-906.

[6]卫生部办公厅.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S].2011-01-01.

[7]罗彪峰.Ⅰ类切口手术与内科介入治疗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3):3219-3221.

[8]闫美兴,王少华,李 杨.我院强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的实践[J].中国药房,2012(25):2394-2395.

猜你喜欢
整治抗菌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专项整治
拯救了无数人的抗菌制剂
爱紧张的猫大夫
孩子(2019年5期)2019-05-20 02:52:44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4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4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