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翠等
摘要 本方法针对《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T5009.11-2003)》对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在最佳的试验条件下,砷的检出限为0.28 μg/L,方法的精密度在1.2%~2.5%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4%~105%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精密度、准确度均能满足分析要求。
关键词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农产品;总砷
中图分类号 TS207.5;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92-02
Determination of Total Arsenic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by Hydride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
TIAN Cui LI Shi-qing CHEN Guang-liang ZHU Yu-hua ZHAO Yao ZHENG Hai-fang LIU Shuang LUO Xiao-jiao
ZHANG Wei-na JIN Wei
(Luzhou Municipal Bureau of Agriculture of Sichuan Province,Luzhou Sichuan 646000)
Abstract Improvements were made to hydride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otal Arsenic ′Determination of total arsenic and inorganic in food GB/T 5009.11-2003′.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the detection limit was 0.28 μg/L,the accuracy was 1.2%~2.5%,and the recovery was 94%~105%.The method was simple and convenient,and its precision,accuracy,sensitivity could meet the analytical requirements.
Key words hydride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agricultural products;total Arsenic
砷是食品污染较为严重的有害元素之一,1973年FAO/WHO所确定的17种最优先研究的食品污染物中排第2位,所以测定食品中砷的含量尤为重要。目前,测定食品中总砷多采用《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T5009.11-2003)》的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1],但是该方法使用的试剂用量较大,且消煮时间长。本文参考有关文献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2-4],并对该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改进后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现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以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仪器
AFS-930型全自动顺序注射原子荧光光度计(北京吉田仪器有限公司)。
1.2 供试试剂
砷标准储备液:1 000 mg/L,购于国家标准物质测试中心。标准物质:GBW10014、GWB10015、GWB10044,均购于国家标准物质测试中心。硝酸(优级纯)、高氯酸(优级纯)、硫酸(优级纯)。盐酸(优级纯):配制体积分数为3%和5%的溶液。硫脲(50 g/L):称取50 g硫脲溶于1 000 mL水中。砷标准使用液(100 μg/L):使用5%盐酸将1 000 mg/L砷标准储备液逐级稀释成100 μg/L标准使用液。硼氢化钾(10 g/L):称取硼氢化钾10 g溶于2 g/L氢氧化钠溶液1 000 mL中,混匀。试验用水为去离子水;所有玻璃器皿均用20%硝酸溶液浸泡过夜,再用去离子水洗净备用。
1.3 仪器测定条件
负高压:270 V;灯电流:60 mA;载气:400 mL/min;屏蔽气:800 mL/min;原子化器高度:8 mm;原子化器温度:200 ℃;读数时间:10.0 s;延迟时间:1.0 s。测量方法为标准曲线法,读数方式为峰面积,载流为3%盐酸。
1.4 样品前处理
称取粉碎过筛的(40目)的干样1.0 g置于100 mL锥形瓶中,加入硝酸10 mL、硫酸1.25 mL、高氯酸0.5 mL,摇匀,然后加上弯颈漏斗放置过夜。次日于电热板上加热消解,逐步升温至微沸,待黄烟散尽,液体变清亮,取下弯颈漏斗。若色泽变深,取下放冷,补加硝酸3 mL,待黄烟散尽,若液体仍未清亮,继续补加硝酸,如此反复,注意避免炭化,继续加热至消解完全后,再持续蒸发至高氯酸的白烟散尽,硫酸的白烟开始冒出。冷却,用水将内容物转入25 mL比色管中,加入50 g/L硫脲2.5 mL,补水至刻度并混匀,放置30 min后测定,同时作样品空白处理[5-6]。
1.5 标准溶液的配制
吸取10 mL 100 μg/L标准使用液于100 mL容量瓶中,加入10 mL硫酸和10 mL 50 g/L硫脲,定容至100 mL,混匀,配制成10 μg/L砷标准溶液。
1.6 分析测定
将标准系列溶液和待测样品倒入自动进样器中,设定好仪器条件,依次分别测定标准曲线和样品,测定完成后打印结果并计算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工作条件优化
2.1.1 光电倍增管负高压的选择。负高压过低,灵敏度降低;负高压增大,仪器的灵敏度增大,但噪音也同时增大,使精密度降低。当负高压为270 V时信噪比最高,因此本方法选择的负高压为270 V。endprint
2.1.2 灯电流的选择。荧光强度的大小与灯电流有关。灯电流过低,灵敏度下降,灯电流增大,灵敏度也随之提高,但噪音也同时增大,而且灯电流过高会影响灯的寿命。灯电流为60 mA时信噪比最高,因此本方法选择的灯电流为60 mA。
2.1.3 盐酸浓度。分别用3%、5%盐酸溶液进行荧光强度的测定,盐酸用量高,荧光强度增大,测出的总砷含量偏高,因此本方法使用3%盐酸溶液。
2.1.4 硼氢化钾浓度。硼氢化钾浓度对测定灵敏度有一定的影响。浓度太低时,还原高价砷的能力差,灵敏度低。浓度过高时,由于有大量氢气产生稀释作用及液相干扰,灵敏度也降低。试验结果表明,硼氢化钾浓度为10 g/L时灵敏度最高。
2.2 标准曲线
砷的标准系列为0.0、1.0、2.0、4.0、6.0、8.0、10.0 μg/L,线性方程为I=203.761 8C-8.617 6,相关系数R=0.999 8。
2.3 检出限
根据仪器设定的检出限程序,连续测定空白溶液11次,用3倍空白样品荧光值的标准偏差除以标准曲线斜率即为本方法的最低检出限,砷的最低检出限为0.28 μg/L。
2.4 精密度
取GBW10014、GWB10015、GWB10044测砷的含量各8次,求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2.5%以内,具体如表1所示。
2.5 加标回收率
分别对GBW10014、GWB10015、GWB10044加入砷的标准溶液,用此方法进行前处理,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测定样品的回收率。如表2所示,回收率为94%~105%。
2.6 准确度
分别对GBW10014、GWB10015、GWB10044进行了准确度的测定,测定结果均符合要求,具体如表3所示。
3 结论与讨论
本方法对《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T5009.11-2003)》中的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总砷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具有操作简便、检出限低、精密度高、准确度高等优点,回收率也令人满意,是一种可行的值得推广的测定农产品中总砷的方法。
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T 5009.11-200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755-768.
[2] 韦永先,韦敢,覃智.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大米中的总砷含量[J].广西科学,2011,18(4):361-363.
[3] 王纪阳,罗红辉,苏青云,等.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农产品中的砷和汞[J].光谱实验室,2005,22(5):1108-1110.
[4] 赵海峰,胡彦兵,汝少国.原子荧光测定食品中总砷方法的改进与探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41-45.
[5] 杜洪凤,朱岚,张坤.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砷的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0):1268-1270.
[6] 余明池,邢国艮,杨春霞.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奶粉中砷的不确定度评定[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4(3):210-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