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水体在居住区的应用

2015-09-11 00:53鞠伟琴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水生植物防渗技术

鞠伟琴

摘要 园林水体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居民环境和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园林水体的类型、设计思路和原则,介绍了园林水体的结构及防渗技术,对园林水体水生植物的种类和选择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园林水体维护和管理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园林水体在居住区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园林水体;居住区;防渗技术;水生植物;驳岸植物

中图分类号 TU98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77-0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低容积率、高绿地率,而且对居住区的生态及景观功能有了更多的追求。住宅小区的园林水体是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规划配置,不仅具有调节空气湿度、供养生物、吸尘、减噪、净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能为居民提供优质环境,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1-5]。

水是地球生物生命的源泉,水的存在和流转被视为生机、活力和财富的象征。园林水体能与其他景观元素充分结合,丰富景观内容,增加景观表现形式;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空气温度。能增加居住小区物种多样性,是各种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生存和繁衍栖息的场所。园林水体的水岸、水面、水底景观的生动美丽,或静或动的变化多端,集自然和人工之优势,使得自然性、观赏性、参与性与情趣性并存,使居住区更加自然舒适,更加绿色环保,更有利于和谐居住。因此,园林水体已经成为创造园林美的源泉之一,既宜动赏,也宜静观。在中国园林中,已经达到无水不成景的地步。可见,园林水体在居住区中具有其独特的重要作用[1-2]。

1 园林水体的主要形式

1.1 园林水体的类型

1.1.1 规则式水景。规则式水景包括对称式水体和不对称式水体2种形式,一般面积较小,多以水池形式出现。以其用途区分,大致有镜池(为取得水中倒影而设,池中不种植物,保持池水洁净与平静如镜)、专为欣赏水生植物而设的池子、专为欣赏喷泉而设的池子、专门喂养水生动物而设的池子、专供儿童涉水嬉戏而设的池子、游泳池。

1.1.2 拟自然式水体。拟自然式水体按其艺术表现形式分为:①拟自然式水体。仿照自然界的江、河、湖、溪的表现形式,采用自然石材、植物,曲折、蜿蜒、回环而又收放自如,两岸花木相对应,高低错落,层次分明。水底及驳岸石头高低凸凹不平,水流随地势产生分流与漩涡,发出欢快的音响,达到“虽有人做,宛自天开”。②流线型水体。此类水体线条曲折流畅,与各种环境融合,线条无轨迹可循,具运动感和时代感。③图案式水体。多以壁泉图案形式出现,具有装饰性。

1.1.3 混合式水体。混合式水体是规则式和自然式相结合的水体,根据具体环境将规则式几何形体和自然式的形体结合,宜规则就规则,宜自然则自然。

1.2 水的表现形式

流、落、滞、喷是自然界水景的4个基本型态。只要具备合适的设施装置,即可使水达到朝上喷、往下落、或流动、或静止的目的。但不论如何装置,所呈现的各种效果均应该符合自然状态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表1)。

1.2.1 流。急流、缓流;深流、浅流;流量多、流量少;水流宽、窄;活泼式、静态式。水面的动态因流量的多寡而改变。浅滩或深渊,水的跃动、波澜、泡沫、流速的变化等表情是让人百看不厌的。亲临其境时,更能感觉其景致变换之趣味与美。水面的流动因坡度、水路形状,护岸河床不同,其水面所呈现的慢慢流、急流、汹涌状皆给人不同的动感,情绪亦随之改变。

1.2.2 落。水呈垂直落下具有“力”的表现。如瀑布或布幕式的倾泻而下,或呈丝状落下、或如丝缎般层层而下。水的下落形式可以使静止的空间产生变化、跃动的效果,呈现生命感,而且落水式的设计还具有水音响的效果。

1.2.3 滞。水呈静止形态也可说成滞留状态。如遇风、光等环境因子则产生变化,水遇风则波澜兴起、则凉风袭人,予人清凉感;水受光则光芒闪烁,予人热情、活泼感,影响不同则姿态表现不同。

1.2.4 喷。喷水气势雄伟、水声咆哮,由于喷头技术的发展,喷水姿态更是变化万千,既欢快、跳跃,又抒情,给人以变幻无穷、绚丽多姿的视听效果。

2 人工园林水体的景观设计

2.1 设计思路

园林水体的设计思路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是仿造天然水体,对园林水体景观进行生态设计,此类设计重点是将水体的自然生态属性、水面的开阔奔放与大环境绿化的背景融为一体。所建造的湖以泥为底,其中配置抗污、吸污的植物群落,模拟自然景观;湖中放养适量的具净化功效的动物;同时要注意防止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大量繁殖。为防止水质恶化,此类园林水体应注重维持其生态系统的平衡。二是以水泥为底质,水泥、置石驳岸。此类园林水体面积、水量较小,自净功能相对较为薄弱。易引发藻类大量繁殖,水质迅速恶化,透明度下降等。为防止水体恶化,可结合景观效果通过人为提供动力增加水体的流动性,但要增加运行维护费用[1-2,6]。

2.2 园林水体景观设计的原则[1-2]

园林水体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的原则,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和功能。一是以人为本、景致为人。应注重考虑园林水体与人的活动的关系,驳岸设计及植物配置要注重亲水性,使园林水体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居民。二是因地制宜原则。树种的选择应以本地树种为主,也可以适当引进一些适应性广的树种以增强观赏性。此外,还应该充分考虑所在社区的实际以及具体的设计,做到因地制宜。三是生态性原则。选择水生及湿生植物时不仅要注重景观效果,更应充分考虑生态适应性。园林水体中养殖一些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植物和鱼类,能够促进园林水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四是特色性原则。在充分考虑上述3个原则的基础上,园林水体景观的设计也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当地特色,创造特色风格。endprint

3 园林水体的结构及防渗技术

3.1 结构

园林水体防渗工程设计抓药包括垫层(基础)、支撑层(也叫承重层)、防渗层、保护层(保护防渗层)、表面装饰层以及与各类建筑物的衔接设计等。但是不同地质条件、地区和水体类型对园林水体的防渗工程具有不同要求。

3.2 园林水体的防渗技术

蒸发和渗漏是园林水体设计中重要考虑的内容之一。如何控制或克服因蒸发和渗漏引起的水量损失对水体的持水和保水能力有重要影响。对于水体蒸发通常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进行补水即可,而渗漏往往会引起更大规模的水量损失,因此做好防渗工程是园林水体构建的基本任务,也是重要任务。目前,防渗技术措施已日渐成熟,针对园林水体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及项目投资量,可供选择的防渗技术和防渗材料也较多[1]。

3.3 各种防渗材料的防渗效果及使用条件

防渗材料多种多样,适用范围和施工工艺要求也各不相同,各地区应结合具体项目工程情况区别对待(表2)。依本人近几年在漯河做的工程实例来看,采用刚性与柔性防水相结合的方式效果很好,基本无渗漏情况发生。以混合式人工湖为例,具体结构如下:面层装饰材料(片石、毛石、卵石或大块自然石);水泥砂浆保护层;水泥基防水材料两道(例如聚乙烯丙纶);水泥砂浆找平层;钢筋砼支撑层;素砼垫层;素土夯实。刚性与柔性材料相互利用了优点,避免了在防水和承重上的不足,形成优势互补。防渗的要点和难点在于尽量减少结构伸缩缝和水体内外各种井的数量,以及做好水体内外各种井间的防水处理,尤其是连通管与池壁节点位置。其他防水材料的应用不再一一论述,使用条件济效果列表以供参考。

4 园林水体的水生植物

4.1 水生植物的作用

水生植物在园林水体中具有造景和水体净化的作用。园林水体中的植物主要包括驳岸植物、湖底植物以及湖面植物,驳岸植物的主要作用在于营造良好的居住区景观,湖底植物则更注重其自身具有的水体净化功能,湖面植物则应充分考虑景观营造和水体净化的作用,因此驳岸植物的种类相对更为丰富。为了增强水体自净的能力,兼顾水体植物的生长,可适时投洒有益微生物于湖中,促进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完善水中有机质和营养盐的迁移、转化、输出的过程。此外,在湖中适当放养蚌类、鱼类、螺蛳等动物,延长食物链,也能提高生物净化效果,提高水生植物群落的稳定性[1-2]。

4.2 水生植物分类及应用

水生植物是园林水体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景观配置较好的大片水体,能够达到开阔视野、增添清雅、爽心悦目的效果。水面绿化植物大致可以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水生植物的重要作用还在于能够有效控制藻类过度繁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大多数水生植物都具有良好的水质生态净化功能。此外,水面植物还能够起到分隔空间的特殊作用。在园林水体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水面植物主要有荷花、睡莲、萍蓬、菖蒲、香蒲、鸢尾、芦苇、千屈菜等;水芋、燕子花、羊胡子草、灯心草、薄荷、丁香蓼、毛茛、婆婆纳和一些苔类植物则可以在接近岸边的地方种植;金鱼藻、狸藻、狐尾藻等则作为漂浮在水面和沉入水中的植物应用[1]。

4.3 驳岸植物

驳岸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土岸、石岸、砌石驳岸、混凝土驳岸、砖砌驳岸、木状驳岸、卵石沙滩驳岸等,因此,在驳岸种植的植物也相对较为多样。通常,丰富多彩的驳岸植物能够对比较生硬、粗糙的驳岸线起到柔化、美化的作用,但植物种类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为了弱化驳岸岩石的生硬线条,可以选择种植迎春、垂柳、连翘等具有柔长纤细枝条的植物,同时选择一些花灌木、地被、四季草花和水生湿生花卉等种植在岸边,起到更好的景观效果。此外,可以选择种植如鸢尾、菖蒲、郁金香、美人蕉、风信子、剑麻、地锦、地被凌霄、铺地柏、红叶小檗,锦熟黄杨、雀舌黄杨、小叶女贞、金叶女贞、刺柏类等植物,并通过修剪,形成不同造型进行绿化遮挡来美化造景。此外,还应充分考虑水体的水质,底部的土质,水体的大小以及形状等进行植物的选择和栽培方法方式的应用[1-2]。

5 维护及管理

园林水体构建完成只是第一步,科学管理才是其可持续的关键。维持园林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外界对它的干扰,是保证园林水体水质,充分发挥水体生态系统自净功能的关键。

为了更好维护和管理园林水体,其主要措施包括:①及时打捞落入湖中的枯枝落叶;②适时清理湖底腐败动、植物残体;③严禁污水排入;④定期收割湖中种植的水生植物,减少湖中氮、磷的过量积累;⑤适时追放或捕捞湖中放养的水生动物;⑥严格控制湖中人工饵料的投放[1-2]。

6 参考文献

[1] 杜良平,严力蛟,蒋莹,等.人工湖泊构建及其配套技术研究[J].科技通报,2008,24(5):706-713.

[2] 郑新晓.浅析厦门园博园的人工湖泊设计[J].科协论坛,2009(6):127-128.

[3] 左治强.浅谈居住区人工湖设计与建造[J].北京园林,2006,22(1):15-19.

[4] 徐旦峰.人工湖防渗工程技术措施实际应用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4):123-124.

[5] 颜京松,李黎明.住区水环境生态建设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05(1):16-23.

[6] 卢莉琼,徐亚同.人工湖生态设计方法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2,21(6):375-377.

[7] 杨丙峰.防渗膜在人工湖防渗处理中的应用[J].铁道设计标准,2005(2):83-84.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生植物防渗技术
堤坝渗水原因分析及防渗加固技术简述
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防渗技术分析
铁岭市凡河流域水生植物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