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江边,楼下的江滩上自发地形成了一个渔码头,每天凌晨天还没有亮,就有点着蓝莹莹灯光的渔船聚集,我在阳台上看得好奇,于是在一天早晨,天蒙蒙亮的时候,下楼看鱼。
我到的时候,已有七八条渔船在那儿,几十个渔民、渔贩,还有几个捡便宜鱼的市民在忙碌着。渔船有两种,一种是十几米长、两三米宽的铁船,一种是三五米长、一米多宽的木船。让我意外的是,各条船上的鱼虾并不多,大船有三五十斤,小船也就一二十斤,甚至只有几斤,而且鱼都不大,超过尺把长的都很少。外地朋友到我们这个城市,都喜欢尝尝“江鲜”,以为长江里的鱼都是野生鱼,餐馆也喜欢打着“野生鱼”的招牌招徕顾客。其实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会在报上看到渔政部门往江里投放几亿尾鱼苗的报道,这还只是我市一个“点”的投放量,相信其他的沿江城市也会这样做;而且长江的水质并不好,以我个人的感受,并不觉得长江里的鱼比湖里、塘里的鱼好吃。鱼苗投放后,会有几个月的禁渔期。可就是这样,长江里的鱼为何还是这样小呢?
在我给一条小船上的女渔民拍照的时候,一个老头问她:“你这一趟,200块钱能不能搞到?”她说:“没有呢,从夜里两点忙活到现在(6点钟),我和老公两个人,也没搞到。”老头叹了一口气,算是对她表示同情,但他下面说出来的话却让我大吃一惊,他说:“你怎么这么老实呢?你这么老实怎么行,你要电啊,要电鱼才行。”女渔民说:“我不敢呢,我是外地的,本地的都电,他们电了抓住了也没事。”说着她看了看旁边的几条大船。
他们的谈话让我感慨很深,虽说是出于同情,但老头居然鼓动渔民用那种不分大小、断子绝孙式的捕鱼方式,只能说是愚蠢。电鱼这种方式并没被有效禁止,那个外地的女渔民之所以不敢电,是因为她害怕电鱼的成本高于正常捕鱼的成本,而本地渔民则不怕,因为即使被抓,他们也能摆平,这也可以看出监管的漏洞甚至是腐败在里面。这样的事,因为是从无意中听来,均无戒备,我认为很真实。
我家就住江边,我天天看江,越看越不满意,比如说水没以前干净了,水流没以前急了,水量也没以前大了……但我真没想过江里的鱼的生存问题。一条野性的大江里,生长的全是人工孵种的鱼,而且鱼也不多、不大,那也不是正常的生物链啊,也不能让人感到那种蓬勃的生机,这事让人怎么想都不是滋味。
安庆 余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