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辅一 张学亮
廖容标,江西赣县人,1929年8月参加红军;1931年3月由中国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先后在红一、红三军团任连长、副营长、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多次负伤;后参加长征。1935年11月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团团长;1937年4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受命赴山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央军委为适应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需要,决定由总政治部举办干部短训班,培养赴敌后工作的干部。正在抗大学习的廖容标也被选入短训班学习,两个月后,他奉派到太原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报到。
时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的彭雪枫接见了廖容标,并告诉他:侵华日军正沿津浦路向山东进犯,山东省委要求中央派干部到山东去领导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组织上决定派你到山东工作,你有没有意见?廖容标表示服从党的分配。彭雪枫高兴地点了点头,指出:按规定,凡是到敌后工作的同志,党证、文件和军用物品都要留下,由组织保管。廖容标表示服从革命需要。随后,彭雪枫交给他一封密信和一个“北平流亡学生证”,告诉他名字已改为廖之秀,先到陕西潼关,那里有山东省委派来的交通员接他去济南。此时,正在太原开展统战工作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得知有一批红军干部将去敌后工作,便在百忙中接见了他们,并语重心长地说:“党把你们当作革命的种子撒向敌后,希望你们能很快地在敌后生根发芽,闯出一个新局面来。党和全国人民期待着你们的捷报。”听了周恩来的嘱托,廖容标很受鼓舞。
廖容标离开太原时,装扮成一副学生模样,先乘火车到达潼关,与山东省委交通员接上头,然后乘火车到达济南。1937年10月初,山东省委书记黎玉接见了廖容标,对他到山东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向他介绍了山东的情况和省委关于分区发展抗日武装起义的决定,还告诉他拟将起义选在国民党军撤退、日军尚未到达之际举行。此时,派往长山(今邹平县)中学工作的姚仲明也到省委汇报,请求增派干部,特别是懂军事的干部。于是省委决定派廖容标到长山中学,以体育教师身份作掩护开展工作,同时派出的还有原鲁北特委负责人赵明新,并让他们三人组成党小组,姚仲明为组长,归省委直接领导。省委要他们以长山中学为立足点,团结进步人士、校长马耀南,发动和领导清河区的抗日游击战争。
当时济南形势紧张,沿津浦铁路进犯的日军正逼近黄河北岸。为尽快肩负起省委交给的重任,廖容标和赵明新随姚仲明赶赴长山中学。当马校长询问廖容标的情况时,姚仲明鉴于马耀南是位有民族正义感的爱国知识分子,积极主张抗日,愿意接受共产党领导,便坦诚地向他介绍道:“之秀过去是红军团长,这次来山东是为了抗日救国,由于你赞成抗日,故前来与你合作。”马耀南提出要单独找廖容标谈谈,姚仲明表示同意。
廖容标在与马耀南的单独交谈中,着重介绍了中共《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还介绍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情况和重要战斗经过,马耀南听得入神。对马耀南询问的打土豪、分田地等事,廖容标做了解答:为了团结抗日,中共的农村政策已做了调整,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现已停止,改为减租减息。这次谈话,使马耀南解除了许多疑虑,增强了抗日信心。
为争取师生参加抗日,廖容标和姚仲明请马耀南出面,邀请老师每晚到校长办公室研讨时事,然后视时机转到宣讲国共合作、团结抗日和在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等问题,对老师们启发很大。他们以长山中学为基点,组织师生到农村宣传抗日,还以夜校名义举办游击训练班。学员来自附近地区的民先队员、小学老师和青年学生,由姚仲明讲统一战线,廖容标讲抗日游击战争,赵明新讲农民运动。稍后,分配赵明新到长山、桓台、临淄三县交界的黑铁山(属长山县)及附近的太平庄、卫固等地,筹备武装起义事宜。
夜袭长山城
1937年12月24日,日军轰炸长山城,国民党军和官员仓皇南逃。廖容标和姚仲明商议,认为这是武装起义的好时机,立即贴出布告,号召爱国青年拿起武器,抗日救国,凡愿意上山的报名,暂时有困难的可日后参加。当日有60多名师生报名,廖容标和姚仲明于傍晚率领他们奔向黑铁山。
25日凌晨,也就是日军侵占长山城这一天,廖容标和姚仲明率领的队伍到达黑铁山下的太平庄,与先期来此筹备起义的赵明新会合。游击训练班的学员及他们联络的学生、青年农民,闻讯也赶至太平庄参加起义。
26日,在太平庄小学院内,100多位爱国志士带着三支步枪、八把大刀,举行武装起义誓师大会。姚仲明按照山东省委决定,庄严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正式成立,廖容标任司令员,姚仲明任政委,赵明新任政治部主任。姚仲明号召第五军指战员向东北抗日联军、华北八路军学习,像他们那样团结一心,英勇战斗,听从指挥。廖容标讲话时,宣讲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宗旨、性质、任务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规定了几项生活制度,公布了班长、分队长名单。从这天起,这支队伍便开启了革命的征程。
几天后,马耀南也来参加第五军,受到指战员们的欢迎。为发挥马耀南利于团结地方势力的作用,党小组决定成立临时行动委员会,由马耀南为主任,姚仲明为副主任,廖容标、赵新明为委员,规定第五军的重大行动均由临时行动委员会商定。此时,起义队伍由原三个中队增至六个中队。
1938年新年刚过,廖容标在党小组会议上提出:“为了高举抗日旗帜,积极打击日伪,在实战中锤炼部队,我建议组织一次出击,目标可选在长山城,端掉日伪维持会,为民除害。由于这是第五军的首次战斗,我打算亲自去指挥。”姚仲明、赵明新完全赞成他的设想,并在临时行动委员会上做了研究。
廖容标对首战做了认真准备:专门做了动员,讲明首战的意义,务求首战告捷;从张店工人自卫队借来20多支好枪,并从各中队挑选出30多名身强力壮、机智敏捷的战士,突击进行夜间袭击训练。第五军派出侦察员潜入长山城侦察,查明城内尚无日军,仅有30多名伪军在四个城门和维持会门口站岗。1月8日夜,廖容标率领30多人的精干队伍,从城西北角搭木梯翻墙入城,按照作战预案,命令几个战斗小组分头去解决四个城门的哨兵,其余人员随他直扑文庙,端掉了才成立十天的维持会,俘伪军和汉奸30余人,缴枪17支。随后,第五军在城里张贴标语,押着俘虏撤离长山城,对俘虏进行教育后全部释放。这次行动震撼了长山及周围各县,打击了日伪军的气焰,振奋了民心士气。
小清河伏击战
1938年1月中旬,廖容标得知日军汽艇和船队经常通过小清河运送物资,便确定在小清河上打伏击战。他到现地勘察,发现邹平城北陶塘口附近河道成“之”字形,船行至此都要减速慢行,是个理想的伏击地段。他和姚仲明分工:由他带队打伏击,姚仲明负责筹措给养,并保证伏击队伍后勤安全。
1月19日拂晓,廖容标率40多人进入伏击地区隐蔽,要求大家沉着冷静,听从指挥。战士们忍着饥寒在伏击点耐心等待。上午10时许,两条木船经过这里,廖容标示意木船靠岸,当船民得知他们要打日军汽艇时,便提醒说:“鬼子汽艇速度快,光靠几支步枪恐怕不行。”船民的提醒,使廖容标想起长征四渡赤水时工兵架浮桥的情景,便想借船搭建个临时拦河坝。船民爽快答应,主动将两条船首尾相连横挡在河面上。同时,廖容标派人到安家庄借土炮。
中午,日军汽艇自西向东驶来,发现河面上有障碍物,便停船察看,几个日军从舱内跑到甲板上叽里咕噜吵吵。这时,汽艇离岸边五六十米,廖容标瞄准日军一个头目,“叭”的一枪,此人应声倒下。战士们一齐开火,将甲板上的日军全部击毙。舱里的日军企图驾艇掉头逃跑,廖容标下令投弹,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声,汽艇马达被炸熄火。艇上有两名日军跳进河里,游向北岸妄图逃命,刚上岸就被当地农民用铁叉砸死。艇上的残敌仍负隅顽抗,而战士们的子弹和手榴弹都已用完,正在危难之时,廖容标派人去借的两门土炮正好运到,请来的两名老炮手熟练地操作着土炮,随着两声巨响,汽艇中弹下沉,艇上的日军全被炸死。这次战斗共击毙日军12人。事后得知,这12人中有旅团长一名,联队长、高参各一名,他们是在济南开完军事会议后返回羊角沟,结果在此遭到廖容标部的袭击。
廖容标指挥第五军在小清河伏击日军汽艇后,日军极为震惊,派兵到处搜寻和追查何人所为。当地群众说是一支“菩萨军”干的。从此以后,“菩萨军”在清河地区广泛传开,人们称赞第五军为“菩萨军”,称廖容标为“菩萨司令”。后来,这件事传到了延安。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说:“红军干部廖容标被当地群众誉为‘菩萨司令’。”毛泽东听后很高兴,在一次干部会议上说:“山东八路军出了个‘菩萨司令’,他就是我们的廖容标同志。”
杨家横痛击“扫荡”之敌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扫荡”与反“扫荡”成为主要作战样式。当时,日伪军对泰山区的“扫荡”频繁,廖容标巧妙应对。1940年5月中旬,驻山东张店、淄川、博山的日伪军600余人,对泰山区抗日根据地莱芜东部地区进行“扫荡”。17日,日伪军向中共泰山地委、专署机关与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主力所在地常庄和文字现一带进犯。第四支队司令员廖容标和政委胡奇才决定将部队撤到徐家店、杨家横地区,以一部在杨家横的东山和西山设伏袭击日伪军。
杨家横位于莱芜城东北,是博山至莱芜东部的必经之地。19日晨,日伪军向杨家横进犯时,廖容标组织地方武装和民兵在沿途袭扰,诱其进入伏击地区。9时左右,日伪军进抵杨家横,隐蔽在东山和西山的设伏部队突然开火,日伪军措手不及,死伤数十人,退缩在村内固守,并以山炮和机枪火力掩护步兵向西山冲击,企图夺取制高点。廖容标指挥部队沉着应战,连续打退敌人多次猛烈冲击,守住了阵地。入夜,廖容标组织部队向杨家横村内之敌发动猛攻,予敌以重大杀伤。20日拂晓,日伪军突围北逃,第四支队追击到青石关一带又歼其一部。这次战斗,第四支队共毙伤日伪军300余名,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保卫了泰山区抗日根据地。杨家横战斗的胜利,开创了山东八路军部队以劣胜优的范例,被写进了《山东纵队周年纪念歌》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山东八路军展开大反攻,山东军区将各地主力编为8个野战师、12个警备旅和两个独立旅。其中泰山军分区的主力编为第四师,廖容标任师长,王一平任政委,辖三个团,随即开赴胶济铁路西段执行任务。
廖容标在山东抗战的八年中,牢记中央军委派他到山东发展部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重托,经过艰苦努力,带出了一支上万人的部队,作战上千次,共歼日伪军2.1万余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廖容标在山东抗日的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70多年,他离开我们也已36年,但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菩萨司令”,他的业绩已载入革命史册。他带出的山东军区第四师,后进入第三野战军序列,转战苏鲁,进军中原,战淮海,渡长江,参加解放大上海,能攻善守,战功卓著,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如今成为守卫祖国东南大门的精锐之师。(编辑 韩冬梅)
(作者分别是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原副部长、南京军区司令部编研部二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