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兰
在新课程不断推行的进程中,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教育最响亮的口号,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具有探索创新意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增强自信心、树立自主意识、形成审美情趣、培养探索精神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笔者以小学美术教学为研究对象,浅谈其在实施合作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如何翻开教学新篇,展现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
一、导入多元情境,打造活跃课堂
课堂情境是影响合作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倡导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重要的目的在于为学生营造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集体氛围。教师应当着力导入多元化的情境,利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小学生在当前年龄阶段所具有的浓厚的好奇心,促进他们主动学习与团结合作。
以“瓢虫的花衣裳”为例,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导入有趣且多元的情境,以此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合作兴趣。如“哪位同学见过瓢虫呢?同学们每天都穿着五颜六色的美丽衣裳,那瓢虫的衣裳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时,教师可以诱导的方式让学生们闭上眼睛,然后以变戏法的方式,从背后掏出课前绘制好的瓢虫卡片。“看,这就是老师给瓢虫绘制的花衣裳,大家觉得好看吗?如果瓢虫也穿上同学们身上那漂亮的衣服,会不会更加可爱呢?如果美丽的衣裳再配上精致的小饰品,又会怎么样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瓢虫的故事吧。”在学生的欢呼喝彩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自己播放画面生动的视频,同时分发精美的小饰品和五颜六色的动画卡片。学生们见此,已按捺不住好奇心和表现欲,教师只要稍加指导,学生即可分成小组,热情高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和动手创作的活动中,共同营造其乐融融的高效课堂。
二、设计主题活动,搭建自主平台
小学生因其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有限,涉猎的文化领域尚且较为狭窄,对于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需要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和领会。教师务必要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方式所独有的特点和优势,设计明确且鲜明的主题活动,为学生搭建起更为宽松和自由的自主合作平台,引导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完成审美观念的塑造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以“纸偶剧院”为例,教师可为此次小组合作学习拟定鲜明的主题,如“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善良勇敢的‘雷锋’,他们用助人为乐的品质帮助每一位有需要的人,你们可能在电视上、书本上或者生活周边,听过、看过他们感人的故事,但是,同学们是否写过、画过、甚至演示过这些故事呢?今天我们的小组活动就以‘助人为乐’为主题,用我们聪明的智慧和神奇的画笔,一同编写并演示那些关于助人为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吧。”在确立主题之后,为避免学生思维被束缚,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如果‘雷锋’长得像孙悟空会怎么样呢?如果像喜洋洋呢?如果像皮卡丘呢?”鲜明的主题结合自主的平台,既有助于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宗旨,也有利于学生创作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双重提高。
三、关注个体差异,增强主体感知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所谓“异质”,实际上就是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正是新课标下倡导个性发展的根本原因,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重视,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感知。
以“魔幻的颜色”为例,在学生自发寻找小组成员的时候,教师应当在平时对学生特长和优势的总结的基础上,适当地给出意见,比如哪些同学擅长画人物,哪些同学擅长画风景,哪些同学擅长涂鸦,等等。合理的人员组成是实现合作高效性的基本前提,“每一位同学都拥有闪光的特长和独特的个性,在我们小组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希望你们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搭档,用你们最大胆的想象力和最聪明的才智,呈现出最为独特的绘画作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才是对学生自尊心的最高尊重。
合作学习理念的发展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诗经·卫风》中就明确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培养参与意识、合作精神以及探究能力是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当从课堂情境、主题活动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入手,实现课堂环境的轻松化和活跃化,使得学生在共同活动中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