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启迪艺术

2015-09-10 07:22朱海其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技术艺术

朱海其

摘 要:杭州高级中学将信息技术成功融合于音乐学科教学中,使音乐欣赏必修课、音乐选修课、音乐社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改变教学,启迪艺术,从浩如烟海的技术工具中选择适合的工具,将使音乐学科教学取得更多新的突破。

关键词:技术;艺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0-0071-04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音乐已经成为除信息技术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学科,音乐教师教学生涯中,音乐课、课外音乐活动、音乐选修课程等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始终与艺术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音乐教师除钢琴、声乐等专业技能之外一项主要的教学技能。

一、音乐学科技术运用的现状分析

制作、使用PPT课件,下载各种信息资源,在广大音乐教师群体中已经成为工作常态,音乐学科教育信息化已经普及,正向深度应用迈进,其特征就是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深度融合。从现状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5年8月,笔者利用在徐州市讲学的机会,使用问卷星网站,对高中音乐教师进行了有关信息技术运用现状的调查,其中两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1.学校已有的音乐课专用信息设备有哪些[多选题]

2.您希望学习哪些信息技术用于改进教学[多选题]

从这项调查来看,音乐学科信息化运用普遍还处在“通用”的初级阶段,学科特色不明显,音乐教师有迫切使用专用设备和学习专业软件的愿望。

二、技术启迪艺术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杭州高级中学音乐学科信息化建设为例。在配备了上述表格中所列的信息设备、掌握了学科专用软件的使用后,实现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深度融合,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

1.技术提升了音乐欣赏课教学品质

音乐欣赏课是高中音乐学科的主阵地,笔者和信息技术教师合作,1995年就率先在浙江省开展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蓝色多瑙河》、《黄河协奏曲》、《1812序曲》这些课件制作完成,并成功在音乐欣赏课上运用,在省内引起了广泛好评与关注。1998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来学校视察时,听了笔者的一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技术手段的音乐课。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笔者的教学能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以交互式课件制作、“私人定制”音乐课程音视频资源、网络辅助教学为主要技术手段,有效地提升了音乐欣赏课教学品质,最大的研究成果是2011年获得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一等奖的《欢乐颂》。2012年7月,《欢乐颂》参加第三届音乐教育名师大讲堂,再次获得了全国顶尖音乐教育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1000多位音乐教师的一致好评。2012年9月,《欢乐颂》参加浙江省第十五届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比,在所有学科参与的50多个作品中,获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案例一等奖第一名。《欢乐颂》是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下载高清素材

高质量音频及视频,是音乐欣赏课最重要的素材,笔者始终坚持“高清”的标准,下载高清的音频及视频,从源头上保证了音乐课的质量。www.ed2000.com,提供了海量高清视频及音频下载,《欢乐颂》一课的成功,得益于在这个网站下载的高清电影《复制贝多芬》。当笔者以大音量在音乐教室播放影片中再现第九交响曲首演场景的感人场景激动地不能自已时,这节课的关键节点已经打通。

杭高音乐教室配备的音响是运用于专业录音棚的“真力”品牌,5个监听音箱,再加上低音管理器和多声道音频卡实现5.1环绕,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欣赏环境。

(2)反复聆听中寻求灵感

音乐教师备课,必须将聆听音乐作为重中之重,聆听环节要在文本研读之后进行,一定要在音响设备上以接近音乐会的音量播放,反复聆听之后,文本研读留下的印象会与自身的感受产生共鸣,产生属于自己的“灵感”,也就是对教材的深度理解与表达。

《欢乐颂》是一堂观点见地独特的音乐课,所有的灵感均产生自聆听过程中,“寻找欢乐”、“确认欢乐”、“发展欢乐”、“升华欢乐”这样四个部分的结构确立,也是在聆听过程中决定的。

(3)定制课件素材

使用各种信息设备和软件,“定制”音乐课素材,包括图片、乐谱(以图片格式保存)、音频、视频等。乐谱通过扫描仪输入电脑,使用ACDSEE进行明暗度处理;从ED2000网站上下载的APE格式的音频文件,使用格式工厂转换成44100khz采样率、16位立体声的WAV格式音频,使用Audition3.0音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以及淡入淡出处理;ED2000上下载的高清MKV格式的视频,使用格式工厂软件转换成MPEG2格式视频,再使用“会声会影X2”视频编辑软件完成视频剪辑后,加入乐谱、图片、字幕等,成为本课最重要的视频素材。

(4)交互式课件制作平台

笔者的课件非常有特色,只用了一个页面,所有媒体都预设在这个页面中,通过点击有文字提示的按钮,即可实现单独或同时呈现,音、视频媒体播放时有滚动条同时出现。如在“确认欢乐”环节时,设计了一个问题:“欢乐颂”主题由什么乐器、什么力度呈现?播放音乐的同时,可将屏幕上的乐器及力度的图标拖动到答案框中,用无线鼠标实现学生实时完成拖动的功能。

课件制作平台使用了比PPT更专业的“方正奥思”。

(5)精彩的预设和生成

方正奥思提供了给键盘上每个键赋予动作的功能,在课件制作完毕后,笔者将课件上二十多个按钮的动作分别设置到键盘的字母键上,课件播放时就可以不用鼠标只有按键,这样更快捷。实现这个功能之后,使用只有手机大小的迷你无线键盘,在10米范围内可以实现键盘的所有功能,有了这样一个“神器”之后,课堂就变得随心所欲了,教学环节的进行无痕、高效。

2.技术搭建了顺畅的师生交流平台

师生交流互动,在音乐课上往往是不充分的,技术可以搭建各种交流平台。

(1)数字化音乐教室

我校在2010年建成了由一套教师设备和28套学生设备组成的数字化音乐教室,每套设备由电脑、电钢琴、音频卡、话筒和耳机组成。网络化的教学环境突破了传统音乐课堂架构,搭建了顺畅的师生交流平台。学生可通过网上邻居、极域电子教室、百度贴吧等内网、外网工具,与教师展开互动。

(2)微博的评论功能

2011年,微博大行其道,笔者在《欢乐颂》参加全国比赛之前,在数字化音乐教室试教非常成功,随即布置了在笔者的微博上发布对作品评论的作业,学生的作业给了笔者很大的惊喜,部分评论见图1。

图1只是微博作业中的一小部分截图,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笔者学到了很多,并以此不断改进教学。参加全国比赛之前,笔者在最后一个环节“分享欢乐盛宴”中公布了个人微博,并将杭高学生发表在微博上的精彩评论以字幕的形式做在视频的最后,带给所有听课的师生思考。直至今日,还是有教师学生在新浪微博上@笔者,一起分享贝多芬带给我们的感动。

(3)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功能

微信是移动互联最成功的社交平台,几乎无差别地覆盖了所有人群,不存在技术障碍。用在音乐课教学活动中,同样十分精彩,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实现。微信公众号是点对多的交流平台,学生可通过家长的手机在教师的公众号上发文字(音乐评论)、图片(考级及比赛证书)、音视频(学生现场演唱或演奏),教师也可直接回复到家长的手机。

2014年7月,笔者成功地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music-hg(杭高音乐),用了4天时间筹备完成了一场学生毕业歌会。节目选拔、活动通知、入场券及节目单的发放,以及音乐会后演出视频推送,都在微信中实现。

好听音乐的标准是百听不厌,笔者把这些经典作品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到学生家长手机,音乐课堂得到了无限延伸,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热烈欢迎。

3.技术创建了全新的乐团训练模式

中小学拥有一支编制齐全的交响乐团或管乐团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是声部缺失。特别是圆号、大管等冷门乐器,在乐团中非常重要,但是会这些乐器的学生很少,培养周期很长,只能通过特招等方式招收一部分学生。数字乐器的出现,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笔者经过长达两年的学习和研究,以学校配备的数字化音乐教室为基础,研究将Midi技术反向运用到学生乐队建设中。以电脑、Midi键盘、声卡及音响设备为硬件设备,以Midi 音序器、音源为软件平台,成功地创建了国内首个“数字乐队”,将真实乐器与数字乐器完美结合,一举解决了乐队组建中最大的声部缺失的问题。

飘逸灵动的长笛、甜美的单簧管、明亮的小号、威严的长号、雄壮的大号、柔和的圆号、孔武有力的大镲……真实的乐器与数字乐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大家一起酣畅淋漓地感受到了合奏的魅力。在这个数字乐队中,管乐器6人,数字乐队16人。这16人从未参加过乐队,他们在笔者的指挥带领下合作得非常完美,将乐曲中各个段落表现的静谧、柔和、欢快、雄壮等不同情绪表现出来,经历了速度、力度变化,旋律与伴奏角色的转换,反应非常快,进步神速。

在专业硬件设备及软件音源的保障下,数字乐队的音响效果非常专业,排练方式也与传统乐队相同,研究取得了成功。

数字时代诞生的数字乐队,区别于由学生自发组成的5-6人的电声乐队,我们演奏的全部是经典的高雅音乐,是用数字手段演绎传统音乐。乐队的声部起码达到12个以上,人数16人以上。数字乐队的优势有:

(1)生源优

得益于钢琴的普及,数字乐队的生源问题在笔者的学校几乎不存在。只要有兴趣,钢琴6级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加入数字乐队,这是数字乐队的第一大优势,也是传统学生乐队最大的劣势。

(2)起点高

数字技术支持下,学生乐团成员常见的由于演奏能力问题导致的音准、音色问题,在数字乐队不存在,连管乐团常见的长音练习都可以省略。只有几年键盘功底的学生在键盘上演奏出的,都是具有几十年功底的演奏家使用昂贵的乐器在著名音乐厅演奏录音的真实还原,从源头上保证了乐团的音色和音准。

演奏Midi键盘的学生都具有钢琴基础,普遍具有十级水平,他们习惯了左右手同时弹奏,对于交响乐分谱单手就能完成的声部,几乎都不存在技术问题,因此数字乐队的训练效率非常高。习惯了一个人演奏的键盘手,特别享受合奏带来的快乐。

(3)开放性

在数字音乐领域,软音源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不仅包含了各种音色,还细分了不同的演奏法,这为数字乐队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管乐、交响乐、民乐、流行乐都可以直接使用原谱演奏,直接调用相关音色即可。乐队的开放性超过了任何一种乐队,真实的乐器加进来也没有任何问题。

三、展望

从我校音乐学科成功运用技术的这些实例中,我们看到了当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音乐学科之后,音乐欣赏必修课、音乐选修课、音乐社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改变教学,我校的音乐学科建设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除了课堂教学评比获全国一等奖外,有十几项研究信息技术融合音乐学科的论文、课题获奖,其中全国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浙江省及杭州市的一、二等奖若干次。

杭高音乐学科在信息技术运用的探索实践,只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技术改变教学,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从浩如烟海的技术工具中选择适合的工具,音乐学科必将取得新的突破。

2015年,杭高钱江校区正式启用,笔者将音乐教学场馆进行了整体信息化设计,特别是录音棚和12个琴房,通过数字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图3所示。通过图3中三套系统,录音棚和琴房不再是孤立的场馆,可实现实时分声部录制琴房及录音棚内信号的功能,满足高中音乐选修课程及专业录音师培训教学的需求,同时具备教学观摩的功能。

分声部实时录音功能是此项目的亮点,由于声音弥散性的物理特性,在非物理隔绝的情况下无法做到,专业录音棚也无法进行分声部实时录音。分声部录音在学校乐队、合唱队的训练及示范曲目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国内的学校中还没有先例,此项目的建设将对学校数字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每个琴房中的独立数字音乐工作室系统,安装符合录音行业标准的专业录音设备,用于数字音乐教学实践及独立数字音乐制作。

琴房与录音棚之间的远程指挥排练控制系统,可将教师的画面实时传输到各个琴房及录音棚内,琴房内安装的录音话筒集中到控制室,可实现12个声部同时分轨录制声乐或器乐作品的功能。教师也可在乐队或合唱队排练时,在控制室内通过视频及音频系统完成分声部实时指导及监控,大大提高训练效率。

这套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总预算达180多万,已经完成了项目招标,正在施工过程中,预计10月份投入使用。杭高的音乐学科信息化,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技术艺术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