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志平
建设校本课程,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校本教材的问题。秭归县实验中学采取宏观指导、统一部署,制定编写大纲,确立系列教材。其中包括“屈原文化系列”“秭归历代俊杰系列”“秭归风俗系列”,校本教材编写组先后编写了《屈乡文化》《屈原作品赏析》《屈原文化读本》,这些校本教材贴近生活实际,集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于一体,较好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实施校本课程,除了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外,学校还坚持“四个结合”,即校内与校外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授课与活动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屈原诗歌朗诵会”,三千多名学生集中在屈原广场,犹如沙场点兵,场面蔚为壮观。学生们在对《离骚》《涉江》《橘颂》等优美诗歌的高声吟诵中,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领略楚文化精髓,受到深刻教育;组织专家报告会,请县屈原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到学校做专题报告;组织学生到屈原诞生地乐平里采风,近距离感受可以触摸的屈原文化……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教育实践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也不只是写在课本里,而是深入学生心灵。
开发屈原文化遗产,打造校园特色文化,秭归县实验中学取得了明显成效,传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也得到了彰显。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也需要不断调整,只有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才能够使教育更适宜学生的发展,也才会让教育落到实处。
“路漫漫其修远兮”,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秭归教育人将继续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秭归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