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未央
今年以来,电影《五十度灰》持续高烧不退,成为引人关注的焦点。表面上看,道理一目了然:赤身裸体的限制级(俗称三级片),即便在现代社会依旧是禁忌的“虐恋”主题,生鲜火辣的性爱场面,作为谈资的“意淫”功能……这一切都像是一枚枚助推火箭,把这部书及其同名电影推向了“传奇”。
据说自3D版《肉蒲团》和《一路向西》之后,这部电影掀起了又一轮内地观众为了看一部电影踊跃赴港旅游的热潮。这可真是为被“占中”风波和围攻内地购物客影响了访港热情的香港旅游业打了一剂强心针,这些无谓的“损失”要算账也只能怪内地的电影市场迟迟不实行电影的“分级制”。虽然个人认为不至于为了这样一部电影去一趟香港,但是恰巧路过香港,也就不必免俗错过,还是去看一看这沸腾到一百度的电影《五十度灰》到底是什么鬼?
坦率地说,作为一部电影,《五十度灰》完全上不得台面。整个观影过程中,我一直恍惚是在看那部倒人胃口的《小时代》,男主人公没来由的自恋(事逼儿)和自大(假牛逼),一如《小时代》里那个脱离现实生活的时尚杂志主编。惟一的差别是:《小时代》只敢虚头巴脑地言情,不敢放肆地上床;而《五十度灰》则把火辣到惊世骇俗的“床上戏”当成了市场推广的“杀手锏”。类似《小时代》一般的言情——诸如影片一开场那一段“女主角对男主角的采访”跟《小时代》中“男主角对女主角的招聘和面试”如出一辙,只不过这些都成了“床上戏”的基础、背景和前戏。
至此,必须说一下译名的问题。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一直对《五十度灰》这个片名(或小说名)感到莫名其妙,特别是最早是从时尚编辑和记者口中听说,还以为这电影是跟高级订制服装有关呢!直到看完全片,才发现香港的电影译名《格雷的五十道色戒》更接近电影的本义。虽然我一直对香港人把“贝克汉姆”翻译成“碧咸”颇有微词,但不得不说在这部电影名的翻译上,港译更符合电影的内容。人家男主角的名字音译过来叫“格雷”,这怎么能叫“灰”呢?“五十道色戒”指的是影片中男主角在“性虐”女主角之前要跟她签订的一份有五十条条款的“戒”——合同,这里的“色戒”既准确又巧妙地让观众联想到另外一部著名的电影《色戒》。如果这样一部《格雷的五十道色戒》可以翻译成《五十度灰》,那么《黄飞鸿》翻译成英语是不是应该叫Yellow fly big bird 呢?如果你觉得这个可笑,《五十度灰》这个汉译名就同样可笑。
好了,吐槽过了电影片名的翻译和乏善可陈的言情套路,就让我们来看看《格雷的五十道色戒》还剩下什么?没错,性爱的场面是火辣的,性虐待的手法是触目惊心的,倒退三十年,这样的禁忌堪称登峰造极。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一个年轻人想看这些内容,他们有的是各种渠道,能看到的过瘾程度也远不止《格雷的五十道色戒》一般的隔靴搔痒。如此说来,《格雷的五十道色戒》仅存的一个价值就是: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公开欣赏“性虐待”题材情色电影的最大尺度。而香港观众能够得到这份眼福,凭的是他们的电影分级制,谢飞老师等大批有远见卓识的中国电影人强烈呼吁内地实行电影分级制虽然不是为了《格雷的五十道色戒》这类电影,但其积极意义也不可轻视。
除此之外,个人以为:《格雷的五十道色戒》真正的价值其实并不在于大众所谓的“性感”,而在于“挣扎”。我们通常所谓的“挣扎”是同一个动词,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挣”是因为有“扎”在前所以才有的行为,没有“扎”也无所谓“挣”。女主人公先是享受了“扎”的快感,并企图把这种快感传递给广大观众,然后在影片的最后以“挣”的姿态寻求到自我,以符合“西方价值观”的选择关闭了电梯的门也关闭了男女之间的往事。影片中的“爱巢”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刑房”布置为红色,这其中既有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有“革命”的寓意,我们从小最仇视的反动国家机器是“白公馆”,而格雷呈现给我们的是触目惊心的“红公馆”。在这里他把爱的激情投射到一场“颜色革命”的热火朝天中去,上演了一段始乱终弃的虐恋“未完成时”悲剧。
再引申说一点:现代人常常苦恼于“束缚”,每每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束缚”而唉声叹气、无可奈何、慷慨激昂……而这种“束缚”和《格雷的五十道色戒》中的女主人公不是万分相似吗?既不愿受“束缚”,又享受着“束缚”的乐趣;既渴望“无拘无束”的自由,又不习惯“放开手脚”地生活;天天高喊着“自由”,其实不得不蜷缩在“禁锢”之中……只有站在这一点上看待电影《格雷的五十道色戒》,才能发现这不仅仅是一部炫耀色情的“三级片”,而是一部隐喻人生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