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顺
摘 要: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涵盖内容丰富多彩,最直接体现方式就存在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让学生知道中华文化的传承性、厚重感,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继承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精髓,让他们有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让他们有黄皮肤、黑眼睛的骄傲。作者从事初中语文教育工作多年,结合现今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加以阐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弘扬策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一个民族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如何体现出应有的魅力,如何在未来接班者的心中体现出厚重感,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文化传承的基础是文学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呢?
一、提高自身素养,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具有传承的厚重感,作为生活在中华广袤大地上的中国人,我们应当对其有深刻理解。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养,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细致的理解。
中华文化传承了五千年,其中有很多是被西方国家敬仰的,如社会政治发展、道德伦理、艺术和文学等都有极高的价值,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解,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体会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我们不能只作为照本宣科的教者,还应当作为善于传承学习的学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何做到呢?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我们教导的不仅是字面上的知识,还应继承理念,我们教的不仅是文字,还应当引导学生热爱中华文化,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不可替代性,让他们有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在教育工作之余,我们应当加强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工作。
二、充分利用语文的多元性,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多元化学科,其教学过程中涵盖非常多的内容,历史、人文、科学、文艺等都穿插在语文教材中,利用好语文教学的这种多元性,将这种多元性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地放大,为学生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古诗词、国画、书法、传统节日、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等,而学生也是个个不同的,他们都有着各自感兴趣的东西,如何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呢?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合理营造教学氛围,根据课程内容巧妙地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美向课堂汇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兴趣。
三、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是用一篇文章、一节语文课就能说明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即中华美德的传承,爱国、为民、谦逊、勤俭、孝顺、和谐、仁义、自强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传承,语文教育工作者担负这份责任,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手段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与众不同。进行语文教育的前期就应当对教材进行分析,选择适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课程,根据课程内容融合传统文化的精髓,制作出符合课程情境的课件,用优美的图画、声情并茂的讲解,让学生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感,体会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从而促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向往,让他们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四、注重引导,让学生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的、传承下来的东西都是很美的,可以说语文教育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美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重要职责。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师授学从的过程,最终目的是让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下去、流传下去,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将传统文化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学生,优美的国画、精湛的书法、美丽的诗词,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好的东西总是对学生产生吸引,有了吸引才能促使他们学习。在课堂中,我们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性,注意保持为人师者的形象;课外,我们应当指导他们阅读中国的古典名著,让他们寻找传统节日的起源,让他们自主地寻找中华传统文化的美,享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只有享受到其中蕴涵的美,才能让学生将这种美继承下来、流传下来。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是博大精深的,我们要在工作中将教学工作和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成为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