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还原,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

2015-09-10 07:22李侃衎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12期
关键词:言语语境文字

李侃衎

教师懂得“智慧教学”,可以充分发展孩子的言语智能,让语文课堂把教学重心从课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语文能力的发展上。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而通过相应的言语实践,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这需要教师掌握丰富的言语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到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体现语文课堂教学鲜明的成长性。

一、“言语型”教学的概念界定

在语文教学中,理想的“智慧教学”境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发展言语智能。言语智能即是言语的智慧与能力,而言语智慧就是人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表达机智、表现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人文底蕴。这样的智慧教学,既具有语文的专业特点,学生又能学到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体现语文课堂教学鲜明的成长性。“言语型”教学就是以“言语活动”而非“语言活动”为价值取向。所谓“言语型”教学,就是凭借“言语作品”为主体的课本,立足于言语形式,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符合“言语理解”和“言语生成”转换规律的方法和手段的“言语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言语规律,构建一定的言语体系,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有规范得体的“言语行为”。

二、何为“语境”

所谓“语境”,是指人们运用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它包括上下文语境(口语的前言后语、书面语的上下文)、情景语境(时间、地点、话题、场合、职业、思想、教养、心态以及参与者的关系)、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价值观等)等方面。它不是人为“创造”或者“优化”的环境,而是真实的言语环境。

任何言语作品都是特定语境下的产物。作家在写作时,总想着用最少的文字、语言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所以,往往会用一种新的表现方式、一个词语或特别的句式。而学生在阅读时则是一个逆向思维的过程,必须还原这些特定语境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文本生成的语境,在对语境还原中理解文本内容,通过感悟、体验、理解恢复言语与语境的关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教材中文本言语形式的精妙。

三、实现语境还原的课堂实施方法

1.从“字词的品味”还原人物内涵

没有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和人生,没有触摸到文字上的气息和温度,那就没法走进文字体会言语的妙处。汉字是表情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语境,教材文本中的每一个看似普通的字词都表达出了作者深刻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体现了特定的文化内涵,表示特定的言语味道。字词是言语的单位,是构成言语大厦的基石。分析这些字词对于还原语境有很大的帮助。走进小学课本,茫茫文本中语言各具特色,究竟如何选择?这就需要教师有钻研的能力和耐心,用敏锐的眼睛区发现文章中的字、词、修辞上独到的地方,寻找有价值的文本言语实践点,带领学生“浸入”文本,感受用词的精妙。

2.由文字还原生活的场景

汉字中的几个词、几句话的排列,就组合成了一幅幅特定的画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还原词句背后真实的生活场景,以“象”促“意”,丰富语言的意义内涵,展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文字。这样言语和语境就融合在了一起,联系越发紧密,学生可以逐渐拼接文本构建自己的语言,折射言语生命的光彩。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常常不是“直白”地将自己的意思说出来,而是要运用各种手法来表达出来。这里的“越开越密、越开越盛”具有范式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语境还原的过程想象出美好的画面,也就学会了这种短句的使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引导学生去关注,去发现其中的奥妙,从文本中掌握如何用恰当的词语来表情达意。这样的揣摩、训练可以使学生领悟言语的规律,强化语感。

语境还原,是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内化语言的一种良好途径。话题语境成功还原,也就是文本语境信息的一种成功破译。师生在有效、合理地语境还原过程中,就是一种成功的“言语型”教学体验,读出文本的言外之意,真正实现和文本对话。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的品读和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在准确地把握实践目标、重点,分清实践层次,选择适当方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猜你喜欢
言语语境文字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关于冬天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