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黎玉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的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多么重要。
一、教师常见的不良心理问题
1.业务压力过大。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标准需要高素质双师型或多师型教师;近年来山区小学入学率下降,许多学校办学规模变小或面临并校,教师超编现象严重;目前教师的学识能力难以满足二十一世纪教育之需,必须不断进修充实、培训提高,否则将有淘汰出局的危险。竞聘上岗、轮岗、转岗、教师校际交流是一种趋势,导致教师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2.自卑心理过于严重。教师的工作单一,工资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很协调,收入水平和付出不成正比,很多教师跟自己的同学、朋友相比,觉得自己社会地位低,收入少,物质待遇不尽如人意,导致教师心理失衡,感情脆弱,没有自信心,产生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
3.工作特殊性造成的紧张。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很强的示范性。加里宁曾比喻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十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视的眼睛,在不断地盯着他。教师要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形象面对众人、面对社会,要以红烛精神燃烧自己,课堂上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刻苦耐劳、兢兢业业,时刻提醒自己以一个标准教师的形象面对众人。课堂以外,他们还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但这些都要符合教师形象,不可逾越。
4.挫折感耐力差,易产生嫉妒等情绪。每学期常规检查、考试成绩、职务评聘、业务考核对教师而言都是一项挑战。由于教师工作无法统一标准衡量,评价角度不尽相同,而考核、成绩、晋升又都是标准化的,因此有的教师觉得不公正,主观挫折感油然而生,特别面对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有的教师容易产生相互猜忌、攀比、嫉妒等情绪。
二、解决教师不良心理问题的对策
1.主动适应环境,提高专业水平。教师应走出去,与外界多联系、多交流,参与课题研究、教学研讨;利用网络、媒体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发展,从而真正掌握现代教学技术,使就业安全感得到保障。
2.重新点燃职业希望之火。教师只有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份,按教师标准要求自己,从容面对社会的经济冲击,才能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热爱教师工作,一心一意参与工作,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高尚的道德行为和准则行动。学会努力改善师生关系,克服无视学生权力的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从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到工作的成就感。
3.重新定位自己。对自己的定位高,心理健康问题就越大,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就越大,从而导致心理疾病。在一支人数众多的教师中,成为优秀教师、名教师、名班主任、骨干教师的毕竟为数不多。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重新定位自己,把本职工作做好,有多大能力干多大的事,敞开心扉,相信自己能把工作做好。
4.教师可从多方面寻求满足感。如果教师觉得在教学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就可以试着从其他渠道寻求成就感。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摄影、写作、下棋、旅游等,进一步培养生活情趣,丰富个人精神文化生活,拓展生活空间,提高生活质量。久而久之,就能随这些爱好的深入体验感到满足,让教师的情感交流、宣泄渠道畅通,在活动中得到心理满足,有助于缓解压力,促使身心健康成长。
5.借助团体力量排忧解难。教师不能把自己困在房间里独自烦恼,不妨多与好友、同事会面,可带来灵感和解决困难的启示。同事就是最好的心理医生,教师应有朋友,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借助团体交流互助,把不好解决的问题讲出来,大家共同出谋献策,共同解决问题。
6.换位思考认同法。对待每一件事情,特别是不称心如意的事、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换个角度思考,从另一角度看待成功与失败,看待得与失,就会觉得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糟糕,这是排解烦恼的一剂良方,由此减轻生活压力。换个角度看问题,可以说是适时当一下阿Q,常能走出另一片天。
7.改善师生关系,满足心理上的“虚荣感”。教师与学生长期相处,由于双方思想认识、兴趣爱好、个性品质与价值观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矛盾。调查表明,教师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学生暂时或永久的、偶然的或经常的对立面。农村学校有很多留守儿童,双亲都不在身边,性格、心理或多或少有些倔强。教师平时要抽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和学生在一起,多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当意识到学生有些不对头时,教师应积极改变自己,放低姿态,心平气和,用爱感化学生,填平代沟。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尊重教师,家庭、社会就会对教师高度评价。久而久之,教师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就不会产生厌教、厌生的心理。
教师心理健康并非一种静止的最终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才能真正肩负起社会、家长赋予教师的诸多角色和极高期望,圆满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成为合格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