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5-09-10 10:06:08蒋振苗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2期
关键词:编者赏析案例

蒋振苗

阅读提示是指介于课文标题与正文内容之间方框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由编者所写,语言不多作用可不小。它往往是帮助读者打开文本奥秘之门的一把钥匙。

一、提醒读者学习文本之法

案例1:毛泽东《沁园春·雪》阅读提示的部分内容:“在那恢宏的气势里,在那壮美的意境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有了编者的提醒,教师可以预设:引导学生在感受诗中壮美的雪景和恢宏的历史画卷的基础上,去领会诗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情怀。

案例2:雨果《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阅读提示的部分内容:“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上,发表了这篇激情澎湃的演讲。朗读课文,让我们领略这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作家充满激情的语言,领略字里行间折射出的人物的思想光辉。

二、牵引读者赏析语言特色

案例3:张岱《湖心亭看雪》阅读提示的部分内容:“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清新淡雅的语言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赏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案例4:胡适《我的母亲》阅读提示的部分内容:“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解读朴实的语言,这是教学本文的重点,而怎么解读,又是一个难点,教学时可借助一些典型的句子,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去细细品味朴实语言所蕴含的深情。

三、呼唤读者感受情感真谛

案例5:西蒙诺夫《蜡烛》阅读提示的部分内容:“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感受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一位南斯拉夫老妇人,将珍藏了45年之久的结婚喜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感情和友谊是那样的悲壮而崇高,它没有国界,超越民族和种族。教学时,呼唤学生感受那悲壮而崇高的情谊是至关重要的。

案例6:江河《星星变奏曲》阅读提示的部分内容:“只有经过心灵劫难的人,才更能体会到这种诗意人生与精神自由的弥足珍贵。”那么,诗人经历了怎样的心灵劫难呢?教师带着学生一起体会诗人的心路历程,走进诗人寻找光明与追求自由的精神世界,感受文革中的那一代人被压抑却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珍贵情感。

四、诱导读者探究人物形象

案例7:刘义庆《〈世说新语〉两则》阅读提示的部分内容:“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小时候就初露锋芒。年纪小小的元方,能明辨是非,敢说敢做。教学时,诱导学生赏析两位聪明可爱的小神童形象,不失为一种享受。

案例8:孙犁《芦花荡》阅读提示的部分内容:“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那么,撑船老头子的自信自尊、柔情热血与仇恨在文中是怎么表现的呢?编者洗练的概括阐述,对解读文中的人物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五、启发读者洞察社会百态

案例9:安徒生《皇帝的新装》阅读提示的部分内容:“读完这篇童话,我们首先会嘲笑那个愚蠢的皇帝,不过,如果注意到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几乎人人都违心地说假话这一现象,我们的思考也许能更深一层。”皇帝为什么会做如此愚蠢的事?为什么几乎人人都违心地说假话?作家通过这篇童话映射出当时社会怎样的一种状态?这是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

案例10:吴敬梓《范进中举》阅读提示的部分内容:“这一突如其来的命运变化,引出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它引发读者思考:故事的“悲”是什么?为什么说是悲的?故事的“喜”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喜的?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去洞察,对文本的解读将会更加深入。

阅读提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远不止这些。编者总是费尽苦心,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牵引读者破解文本最有价值的密码。巧妙地提取阅读提示的信息并运用它,常常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尤溪县汤川中学)

猜你喜欢
编者赏析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早梅(节选)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编者语
编者语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
步辇图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