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亦琦
2014年岁末,在羽泉的第十张专辑《敢爱》的发布会上,“羽泉夫夫”没有同时上台。先一步上台的是胡海泉,他像个产品经理一样站在屏幕前,对新专辑的跨界营销和产品卖点侃侃而谈。音乐发布会的前半场变成了科技新品发布会。而后半场羽凡对羽泉精神的一番动情陈述,则是一堂励志的人生哲理课。
自从2009年携手创立巨匠娱乐公司,做了老板之后的羽泉,愈发表现出两人行事风格的不同。这种个性差异在团队管理上倒显得很是互补。主管音乐创作的羽凡被封为精神领袖——通常守在录音棚里混音熬到天亮的是他。而每天起大早到公司召集开会的人是海泉。过去员工们称呼海泉为“炮哥”(胡海泉昵称大炮),跻身创投界和科技圈之后,他被身边的人昵称为物质领袖—— “炮布斯”。
相处16年,台上配合默契,台下分工明确。羽泉二人的老板面孔也风格迥异。巨匠娱乐旗下的艺人李响讲了这样一个段子,教人区别两位老板:
如果哪天海泉给团队打电话说,咱们聚聚吧——大家心里都明白了,这是有要紧事儿要召集大伙儿开会了。但如果是羽凡打来电话,说同样的话,那就是真没什么事儿,可以一块儿聚聚了。艺术家的感性,创投人的务实,这就是精神领袖和物质领袖的区别。
羽凡说,16年前和海泉一起在五月花酒吧演出的时候,没人能想到创业和未来那么遥远的事。“给我们一个麦克风,一架琴,此生足矣。”海泉把羽泉的成长蜕变归结为这个时代的变化,这些变化促进了羽泉的心智成长,也让他们越来越相信,“羽泉不只是为了做歌手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2014年,苹果公司以30亿元高价收购Beats耳机。这使得Beats联合创始人之一、美国说唱歌手安德烈·罗米尔·扬(Dr. Dre)以6.2亿美元霸气登顶2014福布斯最高收入艺人榜单。而在苹果公司购买Beats耳机之前,陈戈的星聚科技已经在酝酿一款3G+wifi的智能内置耳机VOW,这是在巨鲸音乐网之后,陈戈创业的又一春。羽泉则是与VOW耳机合作的首个音乐组合。
官网售价1999元的VOW耳机是作为新专辑系列产品系列中最贵的。这款耳机内置了羽泉的APP和新专辑歌曲,还自带美国的流媒体服务商Pandora、微信、豆瓣电台、QQ音乐等等具有收听、社交和分享功能的APP,这款耳机可通过3G和Wifi联网,随时从流媒体下载和收听音乐,还能在社交网络中分享转发。
在音乐和科技结合这个问题上,羽泉和老朋友陈戈持有志同道合的看法。“音乐人的需求已经发生改变,他们更希望通过音乐产品的再创造和研发与粉丝发生互动,制造音乐行业的O2O。”陈戈说,“在这个过程中,科技产品能够成为连接明星和粉丝的媒介。”
海泉自称不是一个痴迷新兴科技产品的物质控,他的兴趣点在于新的信息技术和新的解决方案。他不断强调,“羽泉所做的尝试,并不是要营造出成功的商业案例,而是通过大胆的尝试,改变现在音乐行业的困境。”陈戈说,“也许有一天,羽泉会成为中国的Dr.Dre。”
Q:唱片已死。可是把音乐和耳机、充电宝、橙子这些绑在一起……
泉:当音乐受众集中在移动端通过云服务来听音乐,传统的音乐传播渠道已经碎片化了。我们不可能还固执己见地强迫受众用单一的传统载体播放我们的音乐。现在的音乐营销模式接近于免费。即使从平台方拿到所谓的“版权费”,相对投入成本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作为这个行业的上游创造者,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跨界整合,给有效的版权赋予产品的属性,为传统音乐传播和音乐营销寻找一个解决方案。
Q:面对这种变化,粉丝们会不会心存误解,羽泉到底是在卖硬件产品还是销售音乐?
泉:人们看到一个好的产品,总会想买,消费者本身有这样的消费需求。任何一款产品都可以成为我们跟消费者沟通的介质,如果他们对这款产品有好的认知,它又能和我们的音乐创作部分相辅相成,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Q:在选择这些五花八门的产品时,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泉:从产品属性来讲,它能够体现革新的创造力和敢于突破传统的精神。这些生产产品的创业者、设计师乃至生产团队,应是追求这种精神的人。另外从功能和质量上说,它的确是好东西。这些产品从橙子到耳机,消费区间不同,我们给了消费者不同的选择。
Q:会不会担心,粉丝对产品的喜恶会影响他们对你们音乐的态度?
泉:更多的的质疑可能会在这件事本身的操作方式,质疑是很正常的,我们任何一个人改变生活习惯都很困难,更何况对传统认知的改变。这个方案未必是最佳选择,但我们必须做,我们不能等。我们卖的不仅是产品本身,羽泉的音乐属性和诠释的价值观会帮助产品体现内在的精神价值,维系产品和消费者之间更深度的情感关系。这绝不是强迫大家买产品,流媒体服务端就在那儿,其实你完全可以免费听的。
Q:在这次跨界合作中,羽泉投入的成本具体是指什么?
泉:最大成本还是花心思制作好的内容,花时间去筛选好的产品,花更多的想法去把彼此的亮点整合好实现互赢。作为财务投资人我们也做一些产品投资,有的产品我们重点关注了,有的产品只是做授权,可这些都不是重点,没有好的内容一切都是空谈。
羽:羽泉区别于一般的商人的地方在于我们不以绝对的商业为诉求,并不脱离文化的内核,另外,我们所从事商业的目的不仅是让自己的生存模式更多一些,生存质量更好一些,同时也为这个行业去做一些探求,我并不认为羽泉这种商业模式是自私或者功利的。
Q:你们对销量有预期吗?
泉:实话说真没有。尝试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实很难获得关注和共鸣,但我们不怕错,因为好的音乐是没错的,只是商业模式变了,就算不成功也能带来更多的思考。这个尝试也不会太影响传统行业的盈利模式,从版权管理的角度来说,以前也没有盈利模式,那为什么我们不试试呢,这是羽泉本人做的实验,是成本最低的试错。
海泉骨子里有一种想到做到的执行力。传统唱片行业低迷的那几年,他开始成立自己的唱片公司,他说创业不是为了理想,而是为了专业精神本身。羽凡个性里追求极致。在十年前的一次演唱会上,因为唱破了一个音。他当即中断,向音响师申请重来,非得唱到完美才能对自己交代。对于创新,不容许自己倦怠的海泉,对待创作,不容许瑕疵的羽凡,造就了今天的羽泉。
开一间公司,经营之道是什么?这个问题,记者分别单独问了哥俩:羽凡说,巨匠的人气在于物以类聚;海泉说,他最看重志同道合。与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没有什么比这更有趣了。这是对相处了16年的伙伴,果然默契。
Q:从曾经的内地销量之王到今天,你们的心态经历了一个什么过程?
羽泉:对于唱片行业来讲就没有过最好的时候。在我们刚出道的时候,看似专辑大卖,但盗版盛行,谁也没有说因为卖了多少唱片就能赚多少钱。当年盗版以高于正版20倍的数量存在。在中国这么大一个市场,羽泉在当年正版销量最好的时候才卖170万张。几千万张都是盗版卖的。所以我们并没有觉得过去有多好。
Q:在传统唱片销量下滑那几年呢?
羽泉:大约在03、04年的时候,传统唱片销量下滑。眼看自己的销量从100万张变成50万张的时候,首先感到惶恐,惶恐是不是自己的艺术选择错了。后来才发现,作品没有问题,原来是行业问题,那时候海泉已经在经营自己的唱片公司了,所以就思考如何去面对变化,怎么改变,按照传统的办法肯定是不靠谱的。2005年我们30岁的时候出了一张专辑叫《三十》,它所传达的就是面对自己该做的事情,高潮时不为所动,低谷时也不为所痛。这十年来,我们没有因为这个行业唱衰而痛苦过、抱怨过,甚至到最后还特乐观,到因为所有人都抱怨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所有人坐着一个大火车从山上悠下来的时候,大部分人在恐慌和大叫,他们没有想到落下来的势能有多大,能产生多大冲击力,冲击力在哪儿释放——释放的时候就是崭新的世界。
Q:古话说亲兄弟,明算帐。亲哥俩一起创业有时会涉及到一些利益的问题,你们俩面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羽:中国人好像经常有这种误解,人情世故决定了好多东西先义气为上,然后到时候再说,那这个绝对不可以的,应该是所有的都设定清楚,明晰,然后就按这个执行,中间可能有调整,因为一切都在变,这都不是大事。我和他之间没有因为这件事情产生彼此的烦恼和忧虑,从来没有。
Q:你们专辑里也唱别人写的歌。是因为当老板之后,花在创作的时间减少了吗?
羽:曾经有几年时间,我们很纠结于自己作为音乐创作人这件身份,哎呀,我们是羽泉,过去十年都在唱自己写的歌,所以我还要写下一首好歌。后来发现如果羽泉是一个品牌,发挥更大价值的话,我们应该以创新为主,赋予羽泉更大能量为主,不能总纠结于是谁写的。所以从去年的专辑,到现在的专辑,我们采用了不少海外音乐家作曲的作品,甚至和新的编曲人、制作人合作,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很多新的力量。我们会通过自己的诠释,加入羽泉要表达的东西。以前在创作上依赖的感性多一些,而现在创作上的宏观把握更强一些。
Q:今年作为《中国好歌曲》的导师,你们怎么看现在的内地原创音乐的发展?
羽:原创作品真正能拿得出来的还是很少的。中国的原创音乐人的生存很难,像羽泉这样可以将音乐还继续转化为商业去卖的很少。很多年轻的音乐人还没看到音乐将怎样流通。而他们身边又没有像传统唱片那样的公司来告诉他们可以怎样做、需要怎样做。
泉:如果发现了人才,我们希望能够为他们助助力。也许不会以传统的唱片公司的思路去签约,但并不代表不会和他们合作。
羽泉的巨匠娱乐公司是一家崇尚年轻态、鼓励个性的文创企业。办公区被布置得到处是萌点,员工的工位上被五花八门的公仔、玩偶、海报、标语充斥得满满当当。两位“领袖”没有的固定办公室,连工位也没有。除了四处游荡,会议室是他们最常出现的地方。
在海泉换装的间歇,羽凡眯着眼睛,专注地盯着墙上的一幅书法作品看了很久,这是粉丝送给他们的纪念礼物。羽凡说,自己迷上练习书法是因为萧敬腾。去年春节,萧敬腾送给羽泉一副自己写的对联。“咱得还礼不是,人家孩子比咱小一轮呢。”羽凡又拾起了毛笔。第一次抄心经的时候他抄了七遍,现在他抄完一整篇也不会出错。心静。
采访是在那张酷似“赌桌”的会议桌前进行的。海泉瘦了许多,但状态很好,当谈到如何选择新的服务和渠道,谈到自己擅长的互联网思维的引入,他语速偏快,滔滔不绝。采访中间,有员工拿着一摞文件和报表走过来找海泉签字盖章。“炮布斯”拔出笔,低下头迅速审阅飞速落笔,又转了一下头对暂缓提问的记者说,“没事儿,你接着问啊,我可以一边签一边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