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课堂面向未来,渗透美育

2015-09-10 05:41魏烁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感性学科旅游

魏烁佳

职业生涯规划师古典在《2040年人们怎样选择职业》中预测未来职业环境的变化,提出对未来主人翁的培养方向是“从强到美”,应具备感性思考力、创造力、让自己幸福的能力。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应为孩子的发展奠定基础。我认为感性之美、创造之美、幸福之美,可以在当前的学科教学中体现,包括信息技术学科。

信息技术教育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领域之一。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联系生活设计教学活动,整合技术与艺术、理性思考与感性思考,让学生尝试“跨界”的角色扮演。例如,在教学信息的搜集与处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当旅游设计师,搜集旅游信息规划旅游方案;在教学图像处理时,可以让学生当服装设计师来设计校服、班服样式;在教学视频处理时,让学生拍制简单的城市宣传片,当一回小导演;等等。在这些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成为培养知识技能之外的重要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做前鉴赏、做后评价来引领学生感知美、领会美。如何鉴别网络资源的优劣?作品创作如何突出主题?如何做到风格和谐统一?大量素材的堆砌是否就是美?无厘头恶搞是否就是创意?……这些都需要我们及时地引导。这无疑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自觉的审美意识,高雅的审美情趣,文学、美术、音乐等跨专业的基础知识等。

信息技术学科的另一个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拥有创造美的能力。喜新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无论是“信息时代”还是“概念时代”,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我们要努力拓展学生的眼界,鼓励学生创造新的美。例如,在城市宣传片制作的主题教学中,我给学生展示了两个作品,一个用航拍技术,一个用延时摄影技术,新颖的拍摄方式出现了表达效果的差异。在学生赞叹之余,我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于是课堂上就有了“改变拍摄角度”“改变视频播放速度”等方案和学生积极探究新的拍摄方法与处理技术的学习场面。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更要让学生体会学习的美好。如果学生在求学阶段便学会享受学习,工作后也更容易化解压力,追求自我实现和幸福。这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之外,也需要我们创设条件引导。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世界是开放的、善良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去尝试更多,去创造可能,去体验别样的精彩,让孩子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感性学科旅游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旅游
感性理性不拔河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