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兆威
摘 要: 创新教育将成为新时代的重要任务,如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如何在药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将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实验平台建设、学术交流加强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创新型药学研究生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 药学研究生 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更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患者在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对药学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药学人才的培养除了药品合理使用、药费控制、疑难病例讨论、医疗纠纷处理等临床实践能力外,还应该重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本科生学习书本上已经成熟的知识;而研究生要根据现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甚至创造新知识。因此,研究生主要侧重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是向高度专业化的过渡。科研能力是衡量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标准。
2.药学专业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重要性
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如同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一样,是要打造高层次专业人才。药学作为一门学科,要发展离不开科研的支持。学生科研能力是所有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共同目标与主要内容,包括药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因此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同样是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科研能力培养,锻炼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这些能力与素质提高对其将来开展和胜任药学工作将有重要影响。
创新能力是人类各种能力的其中一种能力的诠释或代称,如果将人类的各种能力分级的话,那么创新能力是各种能力中的最高级别。创新能力是由创新和能力两个名词共同构成,是以现有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事物,并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能力作为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难度可见一斑。然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特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在很多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人才竞争变得更激烈。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人才的主要任务,但目前传统教育模式很难适应这种变化。同时,我国制药业长期以仿制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少之又少,这种不利局面严重制约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药物的研发、生产领域涉及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将更法律化、规范化、严格化,仿制与侵权将没有市场,唯一的出路是走创新之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而这不仅需要资金、设备,更需要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药学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尽早转变思想观念,在教学中引入创新思维,实施创新教育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创新思想深入人心[1,2]。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人才,并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突出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深入地培养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注重个性发展,让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能力诱导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关键是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诱导,从而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心理素质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结合药学研究生培养特点及社会对药学工作者的需求,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确定以行业需求为依托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优化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提倡研究型教学方式。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实现以创新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是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前提,依据药学一级学科及二级学科的特点,坚持基础知识为根基,专业知识为主体,外延知识为扩展的创新课程体系。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该趋于多样化和综合化,提倡研究型教学方式,即以研究生为主体,指导教师参与指导。研究生为主体指在规定时间内,由研究生独立或分组讨论进行某一个具体项目或假说的分析、设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相互讨论寻找解决方法或用实验证明假说。指导教师对问题的分析、假说的提出、方法的正确性选择、结论的总结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指导,并提出建设性建议,帮助项目顺利进展,这将有利于学生科研能力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其创新提供机会。
3.2加强研究生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研究生的培养一方面需要专业化,要求“细”。另一方面需要创新思维,要求融汇知识,推陈出新。因此,实验平台的建立不能拘泥于药学的一个小领域,而是在培养方案的框架下,以研究生个性化的兴趣、需求为出发点,融汇药学多个领域建立综合实验技术平台,引导研究生在实践中利用其他领域的技术解决本领域的问题,逐渐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科研能力。
3.3建立创新型研究生创新成果孵化园。研究生在攻读学位阶段正处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年龄。有研究对1900~1960年全世界1249名杰出科学家和1928项重大科技成果的统计分析表明,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区”是25~45岁[3]。这个年龄段正是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成果出现的重要时期。研究生教育一方面需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他们的创新成果顺利“孵化”。所以有条件学校和研究中心要逐步建立创新型研究生的创新成果孵化园,形成学研产机制,缩短科研成果转化周期,取得创新成果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全社会都能共享到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培养模式的创新成果。
3.4导师指导研究生方式多样化建设。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现在普遍实行的是由一名专家教授带若干名研究生的方法,这往往导致研究生知识面窄、视野不开阔、思路受局限,不利于跨学科理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应当打破这一常规,一方面导师要熟悉和掌握交叉学科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自身交叉学科素养和利用交叉学科进行科研的能力。这样才会克服传统专业门户的局限,才会有兴趣和动力招收跨学科的研究生。另一方面研究生指导小组要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导师小组由一个导师、两个以上副导师组成,导师都是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的专家教授,并且其擅长的研究领域分属不同一级学科。导师小组一方面主要负责与研究生一起制订培养计划、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等,另一方面主要指导研究生开展重大交叉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指导毕业论文的创作,并要求研究生毕业论文体现交叉学科特点,或至少应该体现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3.5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创新气氛。搭建提供给优秀研究生在国内外著名高校或重点实验室的短期访问计划,为研究生注入开放性、自由性、社会性、价值性、精确性、敏捷性、求实性和创造性等创新思维元素。聘请外国专家教授来校讲学,或者聘请国内知名大学。研究所的教授来本校担任兼职导师;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或讨论会,特别是跨学科的学术讨论会,以保证及时了解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这样可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研究热点、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也可以获取最新科研资讯,从而提出具有创新理念的学术观点。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缩小与一流大学之间研究生质量的差距。
4.结语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需长期坚持改革和建设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药学学科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切实推进药学学科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培养创新,促进学校学科建设,优化导师队伍结构,全面提升药学科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建立起符合国家和地方对药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教育新模式。逐步建立与高校积极打造“国内一流造船大学”的战略目标相一致、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高等教育创新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江苏高教,2004,37(6):124-127.
[2]姚洁,朱培君.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32(5):75-77.
[3]赵红州.科学能力学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