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婷
摘 要: 本文从几个经典情境教学出发,试图通过课堂演示情境和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搭建一个人文教育的平台,以此加强学生的基本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
关键词: 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 教学应用
1.引言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教学实践表明: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土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以求教于同行。
2.在小学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都是从一个个“是什么”、“为什么”开始的。如牛顿由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因为好问,他发现了自然界的规律——相对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良好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先创设某个问题情境,从中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从而解决数学问题,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是新课改革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数学情境教学中要把学生真正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
3.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1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题:条形统计图(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
情境设置与探究: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一些什么电视节目呢?生: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等。师:同学们,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别还真不少,那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呢?我们一起来统计一下,你准备怎么统计?(引出今天要学习的统计表。)接下来学生动手制作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
看电视节目是很多学生业余生活的一部分,教师以此为起点创设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2创设直观性实物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和性质。
课题:认识容量和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2页)。
情境设置与探究:①教师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
教师指出:左边这个杯子能盛水多,也就说明这个杯子的容量比较大。
②教师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师: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学生演示。
师: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生:两个杯子的容量一样大。
通过用大小不同的杯子和大小差不多的杯子,谁能盛的水多的活动,引导学生从中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容量和容量的大小,要说清楚容量的多少,就需要有统一的单位。认识容量单位就水到渠成,从而引导学生对概念的深刻体会和认识。
3.3创设故事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题:商不变的规律(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3—24页)。
情境设置与探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猴王分桃的故事。花果山里住着一群猴子。一天,猴王让一只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吧。”小猴听了说:“太少了。”猴王又说:“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怎么样?”小猴子还不满意,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说:“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可以了吧?”小猴子连忙说:“够了,够了!”于是,两只猴子都笑了。
师:请问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呢?
问题提出以后,立即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列式子:6÷3=2,60÷30=2,600÷300=2,发现它们的商都是2。由此引出课题:商不变的规律。
由此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并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同时数学也是一种基本技能和手段,它能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应用、拓展”是新课程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层次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活动中,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类比、抽象等思维过程,完成知识的猜想和证明,使学生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学到创造的策略和方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养成求实、辩证、质疑等理性思维的习惯,树立锲而不舍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钱佩玲.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2]范志华.人文素养在当代大学生中的缺失与重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3]扈中平.挑战与应答.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