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叶佳 任玉琴
摘 要: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英语人才的培养。文章总结了嘉兴学院通过适当减少基础英语课程课时、增开拓展课程等举措,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进行的有益尝试,提出了构建立体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课程设置改革措施,一是课程目标立体化:制定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目标;二是课程设置立体化:把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基础必修课、素质提高课和专业英语课三个层次来设置,将基础英语、通识英语和行业英语等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2007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还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1]针对教育部的要求,我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于2011年开始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举措是减少基础英语课程课时、增开拓展课程,并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拓展课程进行了调整、优化和扩充,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但目前的改革结果离教育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必须采取进一步措施,深化改革。
一、嘉兴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实践
2011年上半年,我校按照教育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模式进行了改革尝试。改革是建立在对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基础上展开的,这个共性问题正如陆俭明(2010)所指出的:“鉴于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内容重复,建议对各学段的英语教学重新定位。如中小学英语教学侧重打基础,而大学和研究生英语教学应是学术英语。”①胡文仲(2011)认为:“随着中小学生和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可以预见,普通英语教学的过程势必缩短,大学英语将更早地进入ESP教学。”[2]束定芳(2011)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上面。根据这一目标,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要求、教师培训、教学评估等将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大调整。这其实也是大学英语界期待已久的根本性的改革。”[3]正如学者阐述的那样,我们的改革首先是适当减少基础英语课程课时。基础英语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但重点的体现主要应在内容而不是课时上。现在学生入学时英语已具有相当水平,他们在高中阶段已积累了较多词汇,大学英语学习对他们而言应主要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满足专业发展需求,把重复讲解知识点的时间节省下来,开设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型英语应用人才需求的相关课程。其次是增开拓展课程。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同时为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完成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后开设英语系列拓展课程,使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各种智力和能力协调发展。具体做法是:把原来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变为3+1模式,即前三个学期开设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必修课),开设课程为:大学英语精读(Ⅰ,Ⅱ,Ⅲ)和大学英语听力(Ⅰ,Ⅱ)。第四个学期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必选课),开设了商务英语、考研英语、四级考试辅导和六级考试辅导四门课程供学生选择。2013年下半年,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原来改革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进一步缩短了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学制,即把原来的3+1模式改为2+2模式:第一、二学期开设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开设的课程调整为:大学英语精读(Ⅰ,Ⅱ)和大学英语听力(Ⅰ,Ⅱ)。第三、四学期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同时调整并大幅增加拓展课程门数,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学生开设了大学英语(商务)、大学英语(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大学英语(理工)、大学英语(社科)、大学英语(医学)、大学英语(实用翻译)和大学英语(综合技能)等课程。笔者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对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课程改革特别是第二阶段改革成效作了专门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认为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效果还难以评判,但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所要做的是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适应改革发展要求。学生对课程改革普遍表示欢迎,超过60%的学生对拓展课程的授课质量和教材质量表示满意,认为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希望前后两个阶段的课程不要明显割裂,程度好的学生应能在一、二年级巩固基础英语的同时提前学习拓展课程,学校能提供更多的拓展课程供他们选修,呼声最高的是大幅增加英语口语课时、单独开设实用英语写作等课程。
二、嘉兴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进一步措施——构建立体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要构建一个基础阶段课程和后续课程相结合的更科学、更能满足社会和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能盲目效仿国内重点大学改革模式,而应该走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个性化拓展课程之路。
(一)改革思路
1.在原有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扩充拓展课程门数。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特色,拓展课程应以模块形式设置,可包括以下三个模块:(1)语言技能模块。此模块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运用方面的技能,如高级听力、实用英语写作、英语报刊选读等。(2)文化知识模块。此模块旨在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国家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文学艺术、价值观等方面的了解,如英语电影赏析、英美国家概况、涉外礼仪等。(3)专业英语模块。此模块类似于专门用途英语(ESP),将英语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机结合起来,如生物英语、纺织英语、建筑英语等[4]。
2.突出个性化教育。拓展课程的个性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遵从学生的个人学习愿望和个人发展需求;二是开设能够体现学生个人特长和个体英语水平差异的语言技能或ESP选修课。如开设测试辅导课程(四、六级英语辅导、考研英语辅导、雅思考试辅导等)、专业特色课程(金融英语、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建筑英语、文秘英语等)、语言技能类课程(英语口语、英语写作、高级阅读等)[4]。
(二)具体措施
1.课程目标立体化。针对我校的办学宗旨和多数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三个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教学目标是使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达到基本要求;使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只有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5]。
2.课程设置立体化。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根据地方性、综合性大学的专业设置和生源状况,把大学英语课程学分为三个层次来设置,即基础必修课(1-4学期),通识类课程/素质提高课(选修课)(1-8学期)和专业英语课程(5-8学期,专业选修课),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今后的发展需要选修大学英语课程。课程设置的宗旨是: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1)必修课程(普通英语)和选修课程(通识英语)并行。大学一、二年级必修课和选修课平行设置,其好处是既能保证有足够的英语语言基础课程供学生学习,又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选择性学习。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让学生了解除专业知识以外更多领域的基础知识,通识类英语课程应包括大学英语语法、高级英语、英语口语、英汉互译、实用英语写作、英美社会与文化、电影文学欣赏、跨文化交际等。
(2)通识类英语和专业类英语并行。由于日益频繁的涉外交流对大学毕业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做到学以致用,大学英语教学在英语与学科专业学习之间应建立必要的联系,在设计课程门类时,要以学生为本,以院系为本,努力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我们要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基础英语必修课程和通识类英语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在三、四年级的应用提高阶段开设通识类英语和专业英语等后续课程,做到四年不间断,即“横向多扩展、纵向不断线”,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立体化。建议开设的ESP课程可包括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谈判、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法律英语选读等。进入21世纪后,涉外企业,尤其是法律、经贸、医学、生物、化学、环境、软件等领域需要的毕业生不是只具备一般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还要掌握专门用途英语的能力。
以上设置使得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通识类大学英语课程,直至高年级。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能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这种连续性、渐进式的立体课程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持续提高英语水平,为他们顺利就业提供保障。
要满足转型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实践证明,崭新的课程设置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遵循英语教学普遍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特色建立切实有效的立体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设计具有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将基础英语、通识英语和专业英语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整合,把文化素质教育和语言技能训练渗透到大学英语各类课程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
注释:
①陆俭明.制定科学的外语教育战略,提高国民语言素质.2010年中国外语战略论坛.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5-6.
[2]胡文仲.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130-136.
[3]束定芳.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德国高校英语授课学位课程及其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137-144.
[4]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351-356.
[5]蔡基刚.我国高校大学外语政策调整的范例及其战略意义[J].中国大学教学,2013(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