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分析

2015-09-10 07:22张辉
考试周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价值观思想大学生

张辉

摘 要: “90后”学生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主体。随着社会不断转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日益突出。如何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应对策略,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思想行为 特点

当“80后”成为社会的主角,“90后”逐步崛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的时候,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者、践行者和参与者,投入更多精力逐步认识、研究当代高校学生主体——“90后”大学生。据不完全调查显示,榆林学院2010级学生中,“90后”大学生占到60%,2011级学生中,“90后”大学生约占90%;2012级学生中,“90后”大学生占到98%,从2013级开始,高校学生整体进入“90后”。面对如此规模的新生代大学生,面对“90后”新生代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各项特征,笔者开展了此项调查研究工作,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建议。

一、“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本文选取榆林学院3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涉及院系有管理学院、政法学院、能源与工程学院、化学与工程院、文学院、外语系、艺术系、信息与工程学院等8个院系,涉及专业有财经类、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语言类、教育类等,涉及问题主要分为价值观、人生观、事业观、消费行为、学习行为、婚恋行为等方面。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得出我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的几个要点。

1.在价值观方面,“90后”大学生在继承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上表现更趋于多元化和务实性。

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接受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然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社会思潮的大量涌入和灌输及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导致“90后”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表现出多元化特征。同时,随着“90后”大量接收信息、知识面愈加宽泛等,对事物的认知有个人独特的见解。随着个人对社会信息不断更新与关注,个人在价值观取向方面表现出务实特点,更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特点。

2.在人生观和事业观方面,“90后”大学生更注重“人生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与“80后”大学生相比,调查中“90后”大学生更愿意放弃“理想”而关注“工作”。在物质横行的时代,“90后”大学生在大学院校选择和专业报取方面,更愿意从“就业情况”、“毕业后的收入情况”等方面衡量学校与专业的优劣。一旦踏入大学校园,6成以上的大学生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确定个人的人生发展方向,具体表现为学生对实用技能和职业资格认证的关注,如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证等、职业资格认证的教师资格证、文秘证、会计证、金融人员从业资格证等。此外,各类行业招聘考试的报考率持续上升,如公务员考试、教师招聘考试、银行招聘考试等。

3.在消费行为方面,“90后”大学生倡导理性消费,更趋于物质化。

据调查显示,60%的大学生在消费理念中倡导理性消费,提倡根据个人经济条件和消费情况制订“个人开支计划”,且有近45%的学生提到个人理财,其中接近10%的学生有个人近期或中短期的理财计划。在实际消费过程中,10%左右的学生能严格按照计划消费支出,并且有较为明细的开支记录;超过50%的学生对自己的消费支出较为清晰;26%的学生搞不清楚自己每个月的生活费都“去哪儿”了;约一成学生表示家中没有消费限制,开支随意性比较大;近五成的学生表示家中没有较为严格的消费限制,每月开支可以适当调整;接近5%的学生受家庭条件影响,没有固定的生活费,并且积极通过课外兼职赚取生活费。在消费方式上,80%以上的学生选择网上购物,通过淘宝、天猫商城、京东商城、聚美优品、唯品会等知名网站客户端购物,且手机客户端的数量超过电脑客户端。在购物选择上,时尚商品如智能手机、电脑等占比比较高。

4.在学习方面,“90后”大学生坚持积极进取,学习目标更务实。

“90后”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继承了积极进取、努力刻苦的优良传统,将学习与就业规划、人生规划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实用性。75%的学生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45%的学生制订了个人学习计划。

调查显示,出于就业因素的考虑,80%以上的学生有明确的考研、考公务员、招教等方面的计划,并且在大学期间努力考取各种技能、资格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会计资格证、秘书证等。

5.在婚恋行为方面,“90后”大学生勇于追求爱情,更开放和实际。

在问卷调查中,80%以上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可以谈恋爱”,且有近60%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大学期间正在或曾经有过恋爱经历”。针对恋爱与婚姻的关系,80%以上的学生认为大学恋爱与婚姻无关,仅有不到10%的人认为恋爱的目的就是结婚;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赞成或者不反对大学期间结婚,但表示自己不会选择大学期间结婚,原因主要是经济不独立、工作不稳定、无法尽到婚后的家庭责任;在关于婚前性行为的调查中,很多学生已不再羞羞答答,而是持不反对意见,认为婚前性行为与婚姻与否无关。据此,我们发现“90后”大学生在婚恋行为方面更开放和外向,与传统含蓄婚恋观表现出明显不同,并且面对婚姻表现得更务实,将经济条件、工作状况等纳入考虑范畴。

6.在对待新生事物方面,“90后”大学生接受能力较强,自我辨别能力较弱。

“90后”大学生出生于物质极大丰富、科技文化水平突飞猛进的时代,尤其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电脑终端和手机终端普及。“90后”大学生接受大量信息,使他们在思想方面更为活跃,对事物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由于“90后”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依赖,使得“90后”大学生往往跟随网络上的主流思维,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随着互联网对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互联网接受和传播信息具有隐蔽性,在这样的环境下,“90后”大学生很容易展示个性和真我的一面,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浏览暴力、恐怖和色情信息,然而网络中的良莠不分会使“90后”大学生自我约束力下降、迷失自我,容易导致其人格发展错位。

二、针对“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应对策略

1.重视思想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90后”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其思想观念在社会转型期不断受到冲击,必然会出现价值观分化和异化。因此,发挥科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牢固树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已是大势所趋。包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理想教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开展富有时代内涵的爱国主义教育,将“90后”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感结合,鼓励他们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建设工作中;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为了使“90后”大学生在新时期中更好地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重视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科学习相结合。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缺乏信念、丧失理想等问题,一方面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力度,将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与大学生特点相结合,注重实际问题的解答,另一方面发挥专业课程的特长,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授课相结合,抛开单纯的理论学习,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境施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个人素养。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与大学生成长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积极培育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90后”大学生成长。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立健全各种校园规章制度,杜绝不良风气,为“90后”大学生提供健康良好、安定、和谐的学习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题中之意。此外,学校还应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开展多样化的学生活动,充分挖掘“90后”大学生的潜能。第一,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各类学生社团活动,为“90后”大学生提供更多施展技艺和才能的平台。通过社团活动的组织,“90后”大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锻炼协作能力和培养团队意识。第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不断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努力增强“90后”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4.重视社会实践,增强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不但可以激发“90后”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观念和自主创新意识。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进行社会实践教育,不仅能培养“90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其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升其思想理论高度和认识水平,达成价值观教育中的知行合一。而且可以培养协调集体和个人关系的能力,使其充分认识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自觉把个人行为和集体行为联系起来,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感。

5.重视网络教育,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信息时代网络毫无疑问成为“90后”大学生群体性特征形成的关键因素。网络改变了“90后”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网络平台已成为课堂外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而网络的开放性、复杂性使网络成了一把双刃剑。因此,思想教育一定要占领网络阵地,将网络变为开展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一方面,正视“90后”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的权利和自我判断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的正面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地拓展到网络世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建立与“90后”民主对话和讨论的平台,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注重网络伦理道德规范的培养,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转变网络思政教育角色。将“教育者”和“管理者”单一的角色转化为“服务者”角色,建立新型平等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成才的需要,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接受,受学生欢迎,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解疑释惑、化解矛盾、鼓舞士气、激发热情的作用,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力量。

6.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根据“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加强心理问题研究和教育引导,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90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首先,注重人性化教育。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出发,“90后”大学生最需要的是爱、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三个层次,是人本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从“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新认识出发,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和独立人格教育。许多“90后”大学生个性独立,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这一特点引导开展独立人格教育,“在走向社会、迈向成功之前,尤其需要具备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灵魂。”最后,改变心理咨询中的被动局面,主动关怀学生。由于很多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导致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处于被动地位。高校辅导员、心理委员应主动走进“90后”学生,开展实际工作,经常和同学“聊天”,近距离接触学生,取得学生的信任,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蒲青江.“90后”大学生基本思想特点及其成因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23).

[2]朱小玲.“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8).

[3]吴冰.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励志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05).

[4]耿琪.浅析“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及成因[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01).

[5]庄瑾,杨浩.把握“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增强辅导员工作的时效性[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项目来源:榆林学院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35

猜你喜欢
价值观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的价值观
思想与“剑”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