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的力量

2015-09-10 07:22:44薛婷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李冬梅关键帧李老师

薛婷

网络上@买买小天使的一条配图为“老师上课前的惆怅……”(如下图)的微博让很多网友发现“不想上课的不只是学生”。网络大V“安定医院郝医生”调侃“惆怅的老师”在思考:“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对“惆怅的老师”现象深有感触——不听话的学生、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看不到个人发展的前景常常让人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当然,学校里也少不了一批不忘初心的教师,他们热爱教育事业,非常享受守望学生成长的快乐;他们的课堂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他们不仅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世界、准确而清晰地表达情感,还很好地点燃了学生深入思考、探索发展的激情。难忘北大附中李冬梅老师的Flash课堂,她通过讲解动画原理,以吃糖球为范例,从绘制糖球开始,逐步演示糖球被吃的动画。由于李老师在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契入生活创造作品,因而有了学生作品的丰富与灵性——有的学生把橘子逐渐掰开拍照片,分别放在不同的关键帧上,制作成快乐的橘子;有的学生在不同关键帧上绘制简单图形,制作出有趣的主题……

在感受了李冬梅老师精彩的课堂之后,我把这样有趣的教学内容搬到了自己的课堂上,但我惊讶地发现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作品鲜有创意,只会模仿教师呈现的案例。我不禁感慨学生之间的区别太大了,并认为只有学生的优秀,才有课堂的生动和富有创意。

我把这段经历与李老师分享,在与李老师对话之后我认识到:绝大多数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都会刻意模仿教师的案例,只有在禁止模仿的明确要求下,以及在大量优秀作品扩展视野熏陶后,大部分学生才会逐渐打开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建立自己的学习情境,并投入其中。

于是,在此后的课堂上,我总是会精心挑选优秀作品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并常常提醒学生,与范例相似度越高的作品分数越低。在这样的改变之后,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慢慢活跃起来,作品中的亮点也越来越多。而当课堂教学生机盎然之后,我发觉自己已走出“惆怅”与“倦怠”,教学的激情重新回到我的心里。

我顿悟,教师唯有重视专业发展上的改变,方能成全自己,成就学生!

猜你喜欢
李冬梅关键帧李老师
区分“旁”“榜”“傍”
偷“糖”记
该得奖的李老师
舍不得您,李老师
基于改进关键帧选择的RGB-D SLAM算法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妹妹冒用姐姐身份结婚引发案中案
百姓生活(2016年4期)2016-10-26 14:07:31
基于相关系数的道路监控视频关键帧提取算法
基于聚散熵及运动目标检测的监控视频关键帧提取
李老师的心事
小说月刊(2015年2期)2015-04-23 08:49:40